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外交论文 >

体系转型背景下的威胁认知与澳大利亚对华政策变化

发布时间:2021-08-15 00:57
  2000年以来,中澳关系在一个比较长的时期中保持了良好发展态势。但自2016—2018年,中澳关系出现较大幅度恶化,这主要是澳大利亚主动采取消极行为的结果。在中国不构成对澳大利亚的安全威胁、双方的经济合作为澳大利亚带来很大经济利益、中方具有推动中澳关系发展意愿的情况下,澳大利亚在2016年和2017年的对华态度却发生了转折性变化,这令人困惑。作者认为,澳大利亚对华态度转变的主要原因不是美国对澳大利亚施加的战略压力,而是澳大利亚在不确定性增强的国际体系中高度重视国际秩序的稳定,并把中国视为可能冲击现有国际秩序稳定性的主要国家。随着2018年美国特朗普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冲击国际秩序特别是国际经贸秩序稳定性的做法,澳大利亚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对冲击国际秩序的主要国家的认识,其对华政策也相应做出调整。这使得中澳关系出现新的发展契机。这一分析有助于更好地认知一些安全、经济环境较好的中等强国的国际行为,为中澳关系的改善提供一种思考路径。 

【文章来源】:世界经济与政治. 2020,(01)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40 页

【部分图文】:

体系转型背景下的威胁认知与澳大利亚对华政策变化


中澳关系走势(2015—2019年)

澳大利亚,主权,南海,布尔


2016年后,中澳关系中的负面事件明显增多,其中比较典型的包括澳大利亚政府公开支持菲律宾将南海争议诉诸国际仲裁法庭,批评中国捍卫南海主权的行为无益于地区和平与稳定。(1)2017年3月13日,澳大利亚外交部部长朱莉·毕晓普(Julie Bishop)在新加坡表示,美国必须在印太地区发挥更大作用。中国不是民主国家,不适合担当地区领导者。(2)2017年6月,澳大利亚总理马尔科姆·特恩布尔(Malcolm Turnbull)在香格里拉会议上攻击中国,声称中国要在亚洲实行“门罗主义”,认为中国在对部分周边国家实行强制外交。(3)同月,毕晓普在澳大利亚的电视访谈节目中表示,中国在南海采取的“单边主义”做法“是对以规则为基础的国际秩序的直接无视”。(4)此外,澳大利亚积极支持具有针对中国意味的美国印太战略,在其2017年发布的《外交白皮书》中提及“印太”一词达60多次。(5)2017年12月,特恩布尔公开宣布“澳大利亚人民站起来了”,指责中国利用自身影响力“干预”澳大利亚政治,强调澳大利亚人应该“捍卫”主权。(1)2018年6月,澳大利亚议会通过“间谍和外国干涉”和“外国影响透明度计划”两个法案,把“反对外国干涉”的国家安全关切落实到立法层面。(2)从2016年到2018年,澳大利亚政府多次否决中国企业在澳大利亚的大型投资项目,并以安全为由禁止华为和中兴公司参与澳大利亚5G网络建设。在2016—2018年澳大利亚对华态度的变化中,有四个值得注意的地方。

军费,澳大利亚


军费开支的变化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一国对外部安全环境的认识。虽然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的总体国防预算保持了较快增长,但澳大利亚并未做出过激反应。自2000年以来,澳大利亚军费开支的增长速度总体平稳,在某些年份甚至还出现下降。这说明澳大利亚在很长时间内并没有将中国的军事现代化视为国家安全的直接威胁,也显示出澳大利亚认为其所处的国际环境总体上是安全的。根据斯德哥尔摩和平研究所的数据(如图4),从2009年到2013年,澳大利亚的军费开支数额总体平稳,2012年的军费开支比2011年还稍有下降。在2014—2016年连续三年较大幅度上升后,澳军费开支再次进入平稳期,2018年的军费开支与2017年相比又有所下降。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世界大变局下的中国周边外交[J]. 周方银.  当代世界. 2019(09)
[2]澳大利亚对华态度转变的原因及中国的应对之策[J]. 丁工.  国际论坛. 2018(05)
[3]澳美同盟与澳大利亚南海政策的蜕变[J]. 于镭,赵少峰.  国际政治科学. 2018(02)
[4]分歧凸显的中澳关系将持续下滑[J]. 张旗.  国际政治科学. 2018(02)
[5]澳大利亚的南海行为逻辑——基于对《2016年国防白皮书》的分析[J]. 张畅.  江南社会学院学报. 2018(01)
[6]南海争端中的澳大利亚:政策、动因与趋向[J]. 刘昌明,孙通.  国际观察. 2018(02)
[7]中国崛起、东亚格局变迁与东亚秩序的发展方向[J]. 周方银.  当代亚太. 2012(05)
[8]中澳双边贸易中的不对称相互依赖分析[J]. 高程.  当代亚太. 2008(02)



本文编号:334352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aijiao/334352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79d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