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智库的“中国观”研究——以布鲁金斯学会中国问题研报的综合分析为例
发布时间:2021-08-19 11:57
[目的/意义]开展美国智库关于中国问题研究成果的情报挖掘分析,有助于积累美国对华研究史料、发现美国政府经由智库透露的对华战略意图以及以他者视角反思中国发展问题,因而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方法/过程]从智库的知识权力观的理论视角出发,通过文献计量和文本分析的量化与质性混合方法,对布鲁金斯学会关于中国问题的研究报告展开抽样分析。[结果/结论]通过分析,梳理出布鲁金斯学会在历史维度上的中国研究热点演变过程以及其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军事、环境六个领域的中国观念框架和视角,呈现出美国智库在决策生态下从事知识生产的成果如何呈现并建构出关于中国国家的认知与战略判断。
【文章来源】:情报杂志. 2020,39(02)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9 页
【部分图文】:
1996-2008年研究热点演进知识图谱
2012年,布鲁金斯学会集中关注了中共十八大及中国高层领导集体,以及美国大选问题。次年,集中研究了如何对中国的重新定位,并关注中国的金融改革、外汇储备和国有企业;2014年的热词包括最大经济体、跨太平洋伙伴和南海问题;2015年重点关注了中国投资的全球量和对欧美形成的潜在经济挑战,同时关注了碳排放和影子银行问题;2016年,中国-欧洲-日本-韩国关系、回应中国在南海的战略野心、中国民主政治与香港政治改革成为研究热点;2017年,研究了能源管理与数字技术、朝鲜核危机和中印关系;2018年,关注了中国在拉美的投资、中国国内的新科学技术与稳增长,以及社会领域的性别平等(见图6)。4.5 核心议题与相关观点
国际关系划分为中国与地区关系和中国与其他国家关系两个部分。 地区关系聚焦于日益强大的中国在南海争端中的主权主张和“土地复垦”军事化进程、欧洲对中国是否奉行不破坏现有全球治理理念与原则的关注、拉美加入中国挑战美国领导的自由秩序、“不干涉内政”原则使南亚放弃美俄转向支持中国、非洲与中国合作的长期可持续发展模式及中国重商主义的声誉风险等问题;国家关系聚焦于中国崛起下曲折发展的中美关系、俄罗斯对华态度、中印深层战略分析与中美印三方利益博弈、中国在朝鲜问题上面临中朝关系和世界大国责任的两难选择、中韩双边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建立及韩国脱离美国主导的安全框架可能等问题。国际关系的其他子议题还涉及台湾问题与中美台三方力量博弈,中美日三国在亚洲的交流、理解、沟通机制建立(见图7)。4.5.2 经济议题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美国智库涉南海议题生产特征和传播方式研究——以布鲁金斯学会为例[J]. 荣婷,于倩倩. 新媒体与社会. 2018(01)
[2]美国智库的中国军情研究:以新美国安全中心为例[J]. 肖欢. 情报杂志. 2018(02)
[3]2017海外智库的中国观盘点和分析[J]. 聂书江. 对外传播. 2017(12)
[4]近年来美国智库的中国社会问题研究[J]. 刘颖,韦磊. 美国研究. 2016(06)
[5]美国智库的形成、运作和影响[J]. 沈进建. 中国社会科学评价. 2016(02)
[6]新型智库参与公共政策制定的制度化路径研究——以公共权力为视角[J]. 钱再见. 智库理论与实践. 2016(01)
[7]美国智库“中国观”波动成因及应对策略[J]. 贾敏. 对外传播. 2015(07)
[8]美国智库的组织结构及运作——以布鲁金斯学会为例[J]. 周琪. 人民论坛. 2013(35)
[9]论国外智库的中国研究对我国政府决策以及决策服务的参考价值[J]. 李嘉,卢海燕. 情报资料工作. 2013(03)
[10]近年来美国智库的当代中国研究状况[J]. 韦磊,刘颖. 理论月刊. 2012(05)
本文编号:3351366
【文章来源】:情报杂志. 2020,39(02)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9 页
【部分图文】:
1996-2008年研究热点演进知识图谱
2012年,布鲁金斯学会集中关注了中共十八大及中国高层领导集体,以及美国大选问题。次年,集中研究了如何对中国的重新定位,并关注中国的金融改革、外汇储备和国有企业;2014年的热词包括最大经济体、跨太平洋伙伴和南海问题;2015年重点关注了中国投资的全球量和对欧美形成的潜在经济挑战,同时关注了碳排放和影子银行问题;2016年,中国-欧洲-日本-韩国关系、回应中国在南海的战略野心、中国民主政治与香港政治改革成为研究热点;2017年,研究了能源管理与数字技术、朝鲜核危机和中印关系;2018年,关注了中国在拉美的投资、中国国内的新科学技术与稳增长,以及社会领域的性别平等(见图6)。4.5 核心议题与相关观点
国际关系划分为中国与地区关系和中国与其他国家关系两个部分。 地区关系聚焦于日益强大的中国在南海争端中的主权主张和“土地复垦”军事化进程、欧洲对中国是否奉行不破坏现有全球治理理念与原则的关注、拉美加入中国挑战美国领导的自由秩序、“不干涉内政”原则使南亚放弃美俄转向支持中国、非洲与中国合作的长期可持续发展模式及中国重商主义的声誉风险等问题;国家关系聚焦于中国崛起下曲折发展的中美关系、俄罗斯对华态度、中印深层战略分析与中美印三方利益博弈、中国在朝鲜问题上面临中朝关系和世界大国责任的两难选择、中韩双边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建立及韩国脱离美国主导的安全框架可能等问题。国际关系的其他子议题还涉及台湾问题与中美台三方力量博弈,中美日三国在亚洲的交流、理解、沟通机制建立(见图7)。4.5.2 经济议题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美国智库涉南海议题生产特征和传播方式研究——以布鲁金斯学会为例[J]. 荣婷,于倩倩. 新媒体与社会. 2018(01)
[2]美国智库的中国军情研究:以新美国安全中心为例[J]. 肖欢. 情报杂志. 2018(02)
[3]2017海外智库的中国观盘点和分析[J]. 聂书江. 对外传播. 2017(12)
[4]近年来美国智库的中国社会问题研究[J]. 刘颖,韦磊. 美国研究. 2016(06)
[5]美国智库的形成、运作和影响[J]. 沈进建. 中国社会科学评价. 2016(02)
[6]新型智库参与公共政策制定的制度化路径研究——以公共权力为视角[J]. 钱再见. 智库理论与实践. 2016(01)
[7]美国智库“中国观”波动成因及应对策略[J]. 贾敏. 对外传播. 2015(07)
[8]美国智库的组织结构及运作——以布鲁金斯学会为例[J]. 周琪. 人民论坛. 2013(35)
[9]论国外智库的中国研究对我国政府决策以及决策服务的参考价值[J]. 李嘉,卢海燕. 情报资料工作. 2013(03)
[10]近年来美国智库的当代中国研究状况[J]. 韦磊,刘颖. 理论月刊. 2012(05)
本文编号:335136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aijiao/33513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