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外交论文 >

晚清时期“不平等条约”概念的提出及其认识

发布时间:2021-10-01 06:23
  中外条约关系是中国近代的一个基本问题,不平等条约是这一关系的主体。清政府对其不平等性质的认识,经历了从"势"至"理",即从"被其迫胁"到"向不公平"和"夺我自主之权"的逐步体察过程。早期维新派对其不平等性质有某种程度的了解,戊戌维新派的认识更加深切,立宪派作了一定的理论分析,最先明确提出"不平等条约"概念,这一首创具有重要意义。革命派在同一时期也提出了这一概念,并运用国际法理论作了深入分析,指出列强通过条约"制限"中国主权的"不平等之事实",更深刻地揭示了这一基本问题的现象和本质,达到较高的理论水平。这一认识轨迹,呈现了应对列强侵华的相应观念产生发展的思想路径,其中包括国家主权观念的形成过程。 

【文章来源】:人文杂志. 2020,(11)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12 页

【文章目录】:
一、从“被其迫胁”到“夺我自主之权”的认识
    1.清政府对中外条约“迫胁”性质的感受
    2.对中外条约“向不公平”的体察
    3.对中外条约“夺我自主之权”的认识
二、从“受害甚深”到“不平等条约”的明确提出
    1.早期维新派对中外条约的不公及危害的多角度剖析
    2.戊戌维新派对中外条约不平等性认识的深化
    3.立宪派明确提出“不平等条约”概念及意义
三、“制限”中国主权“不平等之事实”的法理剖析
    1.革命派对“不平等条约”概念的法理分析
    2.领土权的受损与独立权平等权的丧失
    3.管辖权和自卫权的“制限”
    4.客观认识不平等条约链条上的重要环节
四、结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20世纪20年代“不平等条约”口号之检讨[J]. 王栋.  史学月刊. 2002(05)
[2]孙中山与不平等条约概念[J]. 张建华.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02)



本文编号:341732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aijiao/341732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b2a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