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日印对中南半岛国家影响力的测度与分析
发布时间:2021-10-10 22:44
制衡中国在中南半岛国家的影响力是美国、日本、印度等域外大国介入中南半岛国家事务的主要战略目标。科学合理地测度中国和域外大国在中南半岛国家影响力的变化,既是对中国崛起所处地缘环境准确认识的需要,也是中国周边地缘关系研究的重要议题。本文基于国家间实力比例关系和不对称依赖关系,构建了国家对外影响力模型,定量测度了2000~2018年中美日印四国对中南半岛国家影响力。研究结果表明:第一,中国对中南半岛国家影响力呈持续上升趋势,美国和日本总体上呈下降趋势,印度相对稳定;第二,中国对老挝和缅甸的影响力在2012年和2016年均出现了下降,同时期的美国、日本和印度对老挝和缅甸的影响力并没有提升,表明中国与美日印对中南半岛国家影响力变化并不存在"我降—你升"的逻辑关系;第三,美日印三国在体系和战略层面给中国对外影响力带来了一些压力,在中南半岛国家层面上对中国影响力提升的影响有限;第四,国家间实力地位高低是决定国家对外影响力大小的主导因素,不对称依赖中获得的影响力大小是决定国家对外影响力大小的制约因素。
【文章来源】:南亚研究. 2020,(01)CSSCI
【文章页数】:26 页
【部分图文】:
影响力大小的影响因素路径图
影响力性质要从两个角度看,一是从影响力的施动者看,A对B施加的影响是正面的或有利的,这种影响力就是积极的;相反,如果A施加的影响力对B带来不利或消极的后果,这种影响力就是消极的。二是从影响力的受动者看,A对B施加的影响是正面的,B会更加乐意接受A的影响;相反,如果认为A对B施加的影响是负面的,B会抵制和拒绝A的影响。事实上,在国际关系和国际社会中,影响力大小和性质是交叉融合的,由此会产生四种对外影响力(见图2):I认为该国影响力大且正面;II认为该国的影响力小但正面;III认为该国的影响力小且负面;IV认为该国的影响力大但负面。(26)对比来看,只有I情景下,不管是对影响力的施动者还是影响力的受动者,均具有积极效应,影响力可以达到最大效用。3.影响力形式
中美日印对中南半岛国家影响力演变差异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每一个大国对中南半岛五国的影响力演变差异(一对多),二是中、美、日、印四国对每一个中南半岛国家的影响力竞争性演变差异(多对一)。下文将依据图3框架进行分析。(一)中美日印对中南半岛国家影响力国别差异变化(一对多)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制衡中国?——中美日印在缅甸影响力变迁分析(2010—2018)[J]. 王震. 社会科学文摘. 2019(09)
[2]制衡中国?——中美日印在缅甸影响力变迁分析(2010~2018)[J]. 王震. 南亚研究. 2019(02)
[3]中国对中南半岛文化外交中的对象国行为差异——基于地缘环境与文化影响力的分析[J]. 衣远.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06)
[4]中国与“一带一路”国家钢铁产能合作影响因素研究——基于多维动态距离的新视角[J]. 刘京星,黄健柏,刘天琦. 经济地理. 2018(10)
[5]全球化与国家对外经济影响力——基于中国在东亚地区经济影响力的社会经济学分析[J]. 庞琴,罗仪馥. 当代亚太. 2018(02)
[6]中国崛起与次要战略方向挑战的应对——以洞朗事件后的中印关系为例[J]. 叶海林. 世界经济与政治. 2018(04)
[7]中日在东南亚战略竞争效果评估——基于缅甸的案例研究[J]. 唐晓阳,姚颖. 国际政治科学. 2017(03)
[8]大国在南海地区地缘影响力的测算与分析[J]. 滑腾飞,公茂玉,卢冬亮,张耀宗,何星. 世界地理研究. 2017(02)
[9]“依华”还是“抑华”:析越共十二大后的越南外交[J]. 张明亮. 国际关系研究. 2016(02)
[10]美国需要什么样的俄罗斯?[J]. 关雪凌,张猛. 国际经济评论. 2015(04)
本文编号:3429293
【文章来源】:南亚研究. 2020,(01)CSSCI
【文章页数】:26 页
【部分图文】:
影响力大小的影响因素路径图
影响力性质要从两个角度看,一是从影响力的施动者看,A对B施加的影响是正面的或有利的,这种影响力就是积极的;相反,如果A施加的影响力对B带来不利或消极的后果,这种影响力就是消极的。二是从影响力的受动者看,A对B施加的影响是正面的,B会更加乐意接受A的影响;相反,如果认为A对B施加的影响是负面的,B会抵制和拒绝A的影响。事实上,在国际关系和国际社会中,影响力大小和性质是交叉融合的,由此会产生四种对外影响力(见图2):I认为该国影响力大且正面;II认为该国的影响力小但正面;III认为该国的影响力小且负面;IV认为该国的影响力大但负面。(26)对比来看,只有I情景下,不管是对影响力的施动者还是影响力的受动者,均具有积极效应,影响力可以达到最大效用。3.影响力形式
中美日印对中南半岛国家影响力演变差异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每一个大国对中南半岛五国的影响力演变差异(一对多),二是中、美、日、印四国对每一个中南半岛国家的影响力竞争性演变差异(多对一)。下文将依据图3框架进行分析。(一)中美日印对中南半岛国家影响力国别差异变化(一对多)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制衡中国?——中美日印在缅甸影响力变迁分析(2010—2018)[J]. 王震. 社会科学文摘. 2019(09)
[2]制衡中国?——中美日印在缅甸影响力变迁分析(2010~2018)[J]. 王震. 南亚研究. 2019(02)
[3]中国对中南半岛文化外交中的对象国行为差异——基于地缘环境与文化影响力的分析[J]. 衣远.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06)
[4]中国与“一带一路”国家钢铁产能合作影响因素研究——基于多维动态距离的新视角[J]. 刘京星,黄健柏,刘天琦. 经济地理. 2018(10)
[5]全球化与国家对外经济影响力——基于中国在东亚地区经济影响力的社会经济学分析[J]. 庞琴,罗仪馥. 当代亚太. 2018(02)
[6]中国崛起与次要战略方向挑战的应对——以洞朗事件后的中印关系为例[J]. 叶海林. 世界经济与政治. 2018(04)
[7]中日在东南亚战略竞争效果评估——基于缅甸的案例研究[J]. 唐晓阳,姚颖. 国际政治科学. 2017(03)
[8]大国在南海地区地缘影响力的测算与分析[J]. 滑腾飞,公茂玉,卢冬亮,张耀宗,何星. 世界地理研究. 2017(02)
[9]“依华”还是“抑华”:析越共十二大后的越南外交[J]. 张明亮. 国际关系研究. 2016(02)
[10]美国需要什么样的俄罗斯?[J]. 关雪凌,张猛. 国际经济评论. 2015(04)
本文编号:342929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aijiao/3429293.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