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外交论文 >

结构、认知与联盟的基础:新中国对苏“一边倒”战略研究(1949-1950)

发布时间:2021-11-25 04:22
  联盟研究是国际关系研究中的重要议题之一,而联盟的形成又是联盟研究中的重要内容。今年是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一边倒”作为新中国的首次对外战略选择,对往后中国以及中美苏关系格局演变都产生了重要影响。一个核心的问题是,新中国为什么会选择对苏“一边倒”战略?中苏同盟形成的根源是什么?传统的解释主要是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鲜有用到联盟形成理论。不同于以往的研究,本文在发展联盟形成理论的基础上,结合了新古典现实主义和政治心理学的分析框架,构建了结构失衡和精英认知两个自变量对“一边倒”与中苏同盟进行了解释。在理论构建的基础上,文章采用了历史、文献、案例、对比等研究方法,全面分析了“一边倒”战略形成的背景、原因和影响,重点考察了新中国联盟战略的结构和认知逻辑。本文的主要观点是,从新中国宣布对苏“一边倒”到中苏联盟的形成,以冷战为底色的美、苏、中共和国民党之间权力结构的失衡和以毛泽东为核心的领导人对美国威胁的认知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从结构失衡的角度来看,美苏冷战和中国国内形势的复杂性排除了中共走“中间道路”的可能性,中共在革命战争中的胜利和主导性改变了苏联在国民党和共产党之间的摇摆性。更为重要的是,中共... 

【文章来源】: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9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问题和意义
        一、研究问题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内外关于联盟形成理论的研究
        二、国内外关于新中国对苏“一边倒”战略的研究
        三、对既有国内外研究的评述
    第三节 研究设计
        一、概念界定
        二、研究内容
        三、研究方法
        四、组织结构
    第四节 论文的创新与不足
        一、论文的创新
        二、论文的不足
第二章 理论基础
    第一节 威胁制衡理论
        一、外部威胁制衡论
        二、内部威胁制衡论
    第二节 引入精英威胁认知理论
        一、精英认知分析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二、新中国成立初的精英起源与殊性
    小结
第三章 “一边倒”战略的背景
    第一节 国际背景
        一、美苏关系从“前冷战”到“冷战”
        二、苏联对华政策从“疏共亲蒋”到“等距外交”
        三、美国对华政策从“压蒋联共”到“等待尘埃落定”
    第二节 国内背景
        一、国共内战:中共从“防守”到“反攻”
        二、走“中间道路”的困境
    小结
第四章 “一边倒”战略的形成与演变
    第一节 “一边倒”战略的形成
        一、初步接触:米高扬访问西柏坡
        二、信任构建:刘少奇秘访莫斯科
        三、主动选择:“一边倒”的提出
        四、联盟确立:毛泽东访问莫斯科
    第二节 “一边倒”战略的演变
        一、从“巩固”到“顶峰”
        二、从“波折”到“终结”
    小结
第五章 “一边倒”战略的成因与影响
    第一节 “一边倒”战略的成因
        一、外部结构失衡
        二、内部结构失衡
        三、历史经验
        四、认知统一
    第二节 “一边倒”战略的影响
        一、巩固了新中国政权,转变了美苏冷战态势
        二、限制了新中国外交,改变了美国对华政策
        三、影响了中国“不结盟”战略的选择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后记
作者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本文编号:351739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aijiao/351739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2b2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