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外交论文 >

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中美两国的“反赤化”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21-11-25 09:42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后,革命思想主要通过中俄边境传入中国内地,引发意识形态领域的分化。从长远看,其结果不仅威胁到北京政府的统治,也对美国在东亚地区建立的华盛顿体系构成了挑战。20世纪20年代后期,随着南方革命势力的兴起,中国北方军阀开始在"反赤化"的旗帜下联合起来。与此同时,美国在国内镇压"赤色恐怖"行动,在国际上以"反赤化"所裹挟着的国家利益为借口联合英国、日本等国阻止中国的"赤化",维护华盛顿体系。北伐前夕,北京政府与美国从各自利益出发,以"反赤化"为意识形态的共同诉求,将实际政治、经济利益加持其中,造成这一时期中美关系呈现前所未有的复杂面相。 

【文章来源】:中共党史研究. 2020,(02)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16 页

【文章目录】:
一、北京政府对俄国革命的反应以及知识界的争论
二、美国的“反赤化”及其远东政策的延伸
三、“反赤化”阵营的联合与“华盛顿体系”的防守
四、结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1924年《中俄协定》与中俄旧约废止问题——以《密件议定书》为中心的探讨[J]. 唐启华.  近代史研究. 2006(03)
[2]北伐前期美国政府对中国革命的认知与对策[J]. 罗志田.  中国社会科学. 1997(06)



本文编号:351788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aijiao/351788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60b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