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者想象与自我认知:中美民众国家形象认知研究
发布时间:2021-12-29 07:03
中美关系决定着21世纪国际政治走向和全球体系的和平与稳定,妥善处置中美关系对中美两国乃至世界而言均有重要意义。以2017—2018年中美两国民众世界观调查为主要依据,详细分析中美两国民众心目中的两国国家形象以及对彼此国家的认知状况,发现两国民众在对彼此国家的关注和了解程度上存在显著差异,在对彼此国家的认知途径与报道满意度方面趋同。此外,在认同彼此国家大国形象的基础上在国家好感度、国家领导人好感度以及两国政治与公共外交形象等细分领域也存在明显分歧。而民众对一国是否感兴趣、是否了解以及民众受教育程度、收入水平和国际新闻接触率是影响民众国家形象认知的重要因素。
【文章来源】: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22(06)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11 页
【部分图文】:
中美民众对彼此国家及民众的关注与接触
中美民众对彼此国家了解程度
对两国民众了解国际新闻的渠道进行考察发现,“社交网络”已经成为中美两国民众了解国际新闻最为主要的渠道,分别有57.3%的中国受访者和40.7%的美国受访者将其列为了解国际新闻的渠道,位列所有渠道的首位。通过“家人/亲戚”和“朋友/同事/熟人/同学”这两个人际传播渠道了解国际新闻的两国受访者比例也均超过三成,由此可见人际传播仍然是两国民众了解国际新闻的主流渠道。此外,报纸/电视/杂志这一传统新闻媒体仍然是高居美国民众了解国际新闻第二位的渠道,而在中国则排在“新闻网站/BBS论坛等”之后,位居第三位,如图3所示。图4 中美民众了解对方新闻报道的渠道及频次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理想与现实:40年来中国国家形象变迁[J]. 张昆. 人民论坛·学术前沿. 2018(23)
[2]中美两国公众心中目的日本国家形象——基于2016年中美两国的全国性民意调查[J]. 张昆,王宇婷. 新闻大学. 2018(05)
[3]2016—2017年中国国家形象全球调查分析报告[J]. 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课题组,于运全,张楠,孙敬鑫. 对外传播. 2018(02)
[4]美国媒体话语中的当代中国国家形象变迁审视——以《基督教科学箴言报》为例[J]. 高楠楠,吴学琴.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05)
[5]“多面中国”:中国国家形象的“他塑”研究——以《纽约时报》2015年“中美关系”议题为例[J]. 常姗姗. 新闻大学. 2017(03)
[6]21世纪BBC的中国国家形象建构[J]. 陈丽江. 当代传播. 2017(02)
[7]从“傅满洲”到“陈查理”:20世纪西方流行媒介上的中国与中国人[J]. 常江. 新闻与传播研究. 2017(02)
[8]中美公众的世界观念调查报告(2016)[J]. 张昆,张明新. 人民论坛·学术前沿. 2017(01)
[9]西方媒介话语中中国形象的“变”与“不变”——以《纽约时报》十年涉华报道为例[J]. 徐明华,王中字.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2016(12)
[10]我国公众心目中的邻国形象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基于两轮全国性民意调查(2014-2015)[J]. 张昆,崔汝源. 新闻与传播研究. 2016(10)
博士论文
[1]想象美国:旅美华人文学的美国形象[D]. 向忆秋.山东大学 2009
本文编号:3555635
【文章来源】: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22(06)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11 页
【部分图文】:
中美民众对彼此国家及民众的关注与接触
中美民众对彼此国家了解程度
对两国民众了解国际新闻的渠道进行考察发现,“社交网络”已经成为中美两国民众了解国际新闻最为主要的渠道,分别有57.3%的中国受访者和40.7%的美国受访者将其列为了解国际新闻的渠道,位列所有渠道的首位。通过“家人/亲戚”和“朋友/同事/熟人/同学”这两个人际传播渠道了解国际新闻的两国受访者比例也均超过三成,由此可见人际传播仍然是两国民众了解国际新闻的主流渠道。此外,报纸/电视/杂志这一传统新闻媒体仍然是高居美国民众了解国际新闻第二位的渠道,而在中国则排在“新闻网站/BBS论坛等”之后,位居第三位,如图3所示。图4 中美民众了解对方新闻报道的渠道及频次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理想与现实:40年来中国国家形象变迁[J]. 张昆. 人民论坛·学术前沿. 2018(23)
[2]中美两国公众心中目的日本国家形象——基于2016年中美两国的全国性民意调查[J]. 张昆,王宇婷. 新闻大学. 2018(05)
[3]2016—2017年中国国家形象全球调查分析报告[J]. 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课题组,于运全,张楠,孙敬鑫. 对外传播. 2018(02)
[4]美国媒体话语中的当代中国国家形象变迁审视——以《基督教科学箴言报》为例[J]. 高楠楠,吴学琴.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05)
[5]“多面中国”:中国国家形象的“他塑”研究——以《纽约时报》2015年“中美关系”议题为例[J]. 常姗姗. 新闻大学. 2017(03)
[6]21世纪BBC的中国国家形象建构[J]. 陈丽江. 当代传播. 2017(02)
[7]从“傅满洲”到“陈查理”:20世纪西方流行媒介上的中国与中国人[J]. 常江. 新闻与传播研究. 2017(02)
[8]中美公众的世界观念调查报告(2016)[J]. 张昆,张明新. 人民论坛·学术前沿. 2017(01)
[9]西方媒介话语中中国形象的“变”与“不变”——以《纽约时报》十年涉华报道为例[J]. 徐明华,王中字.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2016(12)
[10]我国公众心目中的邻国形象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基于两轮全国性民意调查(2014-2015)[J]. 张昆,崔汝源. 新闻与传播研究. 2016(10)
博士论文
[1]想象美国:旅美华人文学的美国形象[D]. 向忆秋.山东大学 2009
本文编号:355563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aijiao/35556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