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战后中国参与国际机制过程中的角色转变
发布时间:2022-01-08 05:03
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全球化的浪潮席卷着整个世界,成为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全球化的发展加深了各个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使得国家之间的关系达到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程度。国际机制作为检验世界政治经济的连续性及其变化的一个重要参量也借着全球化的东风得到了更加迅猛的发展,各种规则、程序也更加的成熟,成为当今世界变化的一个亮点。关于国际机制的研究由来已久,但是这些研究主要集中于:国际机制在国际合作中的作用,功能领域中具体国际机制的发展状况以及国际机制的发展趋势和前景等,学术界对于国家参与国际机制的问题明显关注不足。新世纪里,中国与国际机制的关系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在这样一种情况下,选择什么样的对外战略,扮演一种什么样的角色就成为这个时期中国首先应该考虑的重要问题。但是所有的步骤都是有它自己的历史渊源的,中国与国际机制的关系发展到今天,也是走过了漫长的演变过程,因此我们对中国参与国际机制的过程以及其间扮演的角色做一个回顾就有着很重要的现实意义了。本文将立足于中国这一角度,试通过对中国在战后参与国际机制过程的回顾,对战后至今中国参与国际机制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做出一个规律性的总结。运用国际机制的相关...
【文章来源】:上海交通大学上海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5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的意义及背景
1.2 研究的主要内容
1.3 研究过程中的参考资料
1.4 本论文的自创性研究
第二章 国际机制研究的综述
2.1 关于国际机制
2.1.1 国际机制的概念
2.1.2 国际机制的分类
2.2 国际机制的理论研究
2.2.1 现实主义的国际机制理论
2.2.2 自由制度主义的国际机制理论
2.2.3 建构主义的国际机制理论
第三章 中国参与国际机制过程的理论应用
3.1 中国参与国际机制过程的新现实主义理论应用
3.2 中国参与国际机制过程中的自由制度主义理论应用
3.3 中国参与国际机制过程中的建构主义理论应用
3.3.1 国家身份的划分
3.3.2 国家认同的划分
3.3.3 对于中国与国际机制相互关系的理论应用
第四章 中国参与国际机制的过程分析
4.1 中国战后参与国际机制过程的阶段性分析
4.1.1 从新中国建立到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末
4.1.2 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末到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
4.1.3 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到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
4.1.4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开始至今
第五章 中国战后参与国际机制过程中的角色分析
5.1 挑战者的角色
5.1.1 新现实主义理论的分析
5.1.2 建构主义理论的分析
5.2 被动参与者的角色
5.2.1 新现实主义理论的分析
5.2.2 自由制度主义理论的分析
5.2.3 建构主义理论的分析
5.3 主动参与者的角色
5.3.1 新现实主义理论的分析
5.3.2 自由制度主义理论的分析
5.3.3 建构主义理论的分析
5.4 积极参与者的角色
5.5 一般主导者的角色
第六章 个案研究:以上海合作组织为例分析中国参与国际机制过程中的角色转变
6.1 上海合作组织简述
6.2 上海合作组织对于中国的意义
第七章 中国未来参与国际机制过程中的战略选择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国际机制理论与上海合作组织[J]. 何卫刚. 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 2003(05)
[2]霸权之后的霸权——国际机制与国家的生存方式[J]. 唐翀. 太平洋学报. 2003(01)
[3]国家身份、战略文化和安全利益——关于中国与国际社会关系的三个假设[J]. 秦亚青. 世界经济与政治. 2003(01)
[4]国际机制与中国的战略选择[J]. 门洪华. 中国社会科学. 2001(02)
[5]对国际机制理论主要流派的批评[J]. 门洪华. 世界经济与政治. 2000(03)
硕士论文
[1]冷战后中国与国际组织的关系研究[D]. 叶小青.山东师范大学 2006
[2]上海合作组织发展研究[D]. 张魁中.湘潭大学 2005
本文编号:3575938
【文章来源】:上海交通大学上海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5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的意义及背景
1.2 研究的主要内容
1.3 研究过程中的参考资料
1.4 本论文的自创性研究
第二章 国际机制研究的综述
2.1 关于国际机制
2.1.1 国际机制的概念
2.1.2 国际机制的分类
2.2 国际机制的理论研究
2.2.1 现实主义的国际机制理论
2.2.2 自由制度主义的国际机制理论
2.2.3 建构主义的国际机制理论
第三章 中国参与国际机制过程的理论应用
3.1 中国参与国际机制过程的新现实主义理论应用
3.2 中国参与国际机制过程中的自由制度主义理论应用
3.3 中国参与国际机制过程中的建构主义理论应用
3.3.1 国家身份的划分
3.3.2 国家认同的划分
3.3.3 对于中国与国际机制相互关系的理论应用
第四章 中国参与国际机制的过程分析
4.1 中国战后参与国际机制过程的阶段性分析
4.1.1 从新中国建立到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末
4.1.2 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末到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
4.1.3 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到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
4.1.4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开始至今
第五章 中国战后参与国际机制过程中的角色分析
5.1 挑战者的角色
5.1.1 新现实主义理论的分析
5.1.2 建构主义理论的分析
5.2 被动参与者的角色
5.2.1 新现实主义理论的分析
5.2.2 自由制度主义理论的分析
5.2.3 建构主义理论的分析
5.3 主动参与者的角色
5.3.1 新现实主义理论的分析
5.3.2 自由制度主义理论的分析
5.3.3 建构主义理论的分析
5.4 积极参与者的角色
5.5 一般主导者的角色
第六章 个案研究:以上海合作组织为例分析中国参与国际机制过程中的角色转变
6.1 上海合作组织简述
6.2 上海合作组织对于中国的意义
第七章 中国未来参与国际机制过程中的战略选择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国际机制理论与上海合作组织[J]. 何卫刚. 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 2003(05)
[2]霸权之后的霸权——国际机制与国家的生存方式[J]. 唐翀. 太平洋学报. 2003(01)
[3]国家身份、战略文化和安全利益——关于中国与国际社会关系的三个假设[J]. 秦亚青. 世界经济与政治. 2003(01)
[4]国际机制与中国的战略选择[J]. 门洪华. 中国社会科学. 2001(02)
[5]对国际机制理论主要流派的批评[J]. 门洪华. 世界经济与政治. 2000(03)
硕士论文
[1]冷战后中国与国际组织的关系研究[D]. 叶小青.山东师范大学 2006
[2]上海合作组织发展研究[D]. 张魁中.湘潭大学 2005
本文编号:357593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aijiao/35759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