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影响中缅、中印边界问题解决的因素
发布时间:2022-01-09 17:19
中缅、中印边界争端是新中国面临的两个极为复杂的边界问题。二者不仅相互关联,也具有较多的相似性。但为何前者能够通过谈判解决而后者却导致了中印之间的战争?造成这两个边界争端结果迥然不同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本文运用比较研究的方法,并借助外交部新开放的一批相关档案材料,从地缘因素、国内政治、国际环境和互信程度等4个方面,对影响中缅、中印边界问题解决的因素进行了探讨。中缅、中印边界问题具有天然的关联性和相似性,而且边界纠纷大体发生在同一时段(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鉴于中国边界问题的极度复杂性,中国领导人期望通过中缅边界问题的解决,为解决其它边界问题,特别是具有相似性的中印边界问题树立“范例”。周恩来更是将中缅边界问题“当作麻雀来解剖”,亲自进行调查研究和主持中缅边界谈判,并探索出了一套“鉴定争端——维持现状——互谅谈判——签定新约”的解决模式。然而,中印边界争端却包含着地缘冲突、意识形态等远超过中缅边界问题的极为复杂的内容,其独特的发展逻辑未能使中缅边界问题的解决模式发挥中国领导人所预想的作用。地缘因素是导致中缅、中印边界问题结果大相径庭的最深层原因。中缅两国不存在明显的地缘冲突,双方领导...
【文章来源】:北京大学北京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4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内容提要:
Abstract
一、序言
(一) 问题的提出
(二) 文献回顾
(三) 本文的观点和结构
二、中缅、中印边界问题比较
(一) 相似性与可比性
1、缅、印两国对华态度的相似性
2、中缅、中印边界问题的相似性
(二) 中缅、中印边界问题的缘起
1、共同根源:英帝国主义的侵略
2、新中国成立后的中缅、中印边界争端
(三) 新中国解决边界问题的政策
(四) 中缅、中印边界问题的不同轨迹
1、缅甸边界问题:互谅互让、谈判解决
2、中印边界问题:和平谈判受阻,边界战争爆发
三、影响中缅、中印边界问题解决的因素
(一) 地缘因素
1、中缅两国不存在明显的地缘冲突
2、中印之间存在着严重的地缘竞争
(二) 国内政治
1、缅甸政府坚持对华友好
2、印度的民族主义情绪破坏两国关系
(三) 国际环境
1、中缅边界问题较少受国际干扰
2、中印边界争端饱受国际干扰
(四) 互信程度
1、中缅成功建立互信关系
2、中印从未达到互信程度
四、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缅边界谈判述略[J]. 冯越,齐鹏飞.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06)
[2]印度对中印边界的认知[J]. 随新民. 国际政治科学. 2006(01)
[3]中印关系研究50年:多元化的议程和不对称的支点[J]. 随新民. 国际论坛. 2005(06)
[4]周恩来与中缅边界谈判[J]. 宋凤英. 文史精华. 2005(11)
[5]再考中缅“1941年线”的划定[J]. 朱昭华. 历史教学. 2003(12)
[6]印度对华政策辨析[J]. 赵干城. 当代亚太. 2003(11)
[7]中印边界冲突与苏联的反应和政策[J]. 戴超武. 历史研究. 2003(03)
[8]论中缅南段边界问题与班洪事件[J]. 杨宝康.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02)
[9]周恩来与中印关系[J]. 李达南. 党史天地. 2002(02)
[10]尼赫鲁与中印关系[J]. 张忠祥. 探索与争鸣. 2001(08)
本文编号:3579131
【文章来源】:北京大学北京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4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内容提要:
Abstract
一、序言
(一) 问题的提出
(二) 文献回顾
(三) 本文的观点和结构
二、中缅、中印边界问题比较
(一) 相似性与可比性
1、缅、印两国对华态度的相似性
2、中缅、中印边界问题的相似性
(二) 中缅、中印边界问题的缘起
1、共同根源:英帝国主义的侵略
2、新中国成立后的中缅、中印边界争端
(三) 新中国解决边界问题的政策
(四) 中缅、中印边界问题的不同轨迹
1、缅甸边界问题:互谅互让、谈判解决
2、中印边界问题:和平谈判受阻,边界战争爆发
三、影响中缅、中印边界问题解决的因素
(一) 地缘因素
1、中缅两国不存在明显的地缘冲突
2、中印之间存在着严重的地缘竞争
(二) 国内政治
1、缅甸政府坚持对华友好
2、印度的民族主义情绪破坏两国关系
(三) 国际环境
1、中缅边界问题较少受国际干扰
2、中印边界争端饱受国际干扰
(四) 互信程度
1、中缅成功建立互信关系
2、中印从未达到互信程度
四、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缅边界谈判述略[J]. 冯越,齐鹏飞.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06)
[2]印度对中印边界的认知[J]. 随新民. 国际政治科学. 2006(01)
[3]中印关系研究50年:多元化的议程和不对称的支点[J]. 随新民. 国际论坛. 2005(06)
[4]周恩来与中缅边界谈判[J]. 宋凤英. 文史精华. 2005(11)
[5]再考中缅“1941年线”的划定[J]. 朱昭华. 历史教学. 2003(12)
[6]印度对华政策辨析[J]. 赵干城. 当代亚太. 2003(11)
[7]中印边界冲突与苏联的反应和政策[J]. 戴超武. 历史研究. 2003(03)
[8]论中缅南段边界问题与班洪事件[J]. 杨宝康.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02)
[9]周恩来与中印关系[J]. 李达南. 党史天地. 2002(02)
[10]尼赫鲁与中印关系[J]. 张忠祥. 探索与争鸣. 2001(08)
本文编号:357913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aijiao/35791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