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伊核博弈的建构主义解读
发布时间:2022-07-13 12:04
伊朗核危机是伊拉克战争后世界最热门的话题之一。对于美国和伊朗双方在核问题上的激烈对抗和争斗,国内外学者见仁见智,作出了种种不同的解释。本文首次引用建构主义国际关系理论有关原理和核心概念“文化”、“身份(认同)”、“利益”、“认同转换”和“国家互动”,来解读美伊在这场核危机中的博弈心态和方式,认为伊朗核危机产生的关键问题是美伊对彼此的角色认知和身份建构,互不信任,即都把对方定位为最危险的敌人;进而揭示美伊20多年来长期敌视和对抗的原因,并据此分析伊朗核危机的根源、实质、未来走向及敌人身份的建构对美伊国家利益和外交行为策略的影响。同时,本文还侧重用“第三国外交”战略来解读伊朗在核危机中引入欧盟三巨头外交斡旋机制的历史渊源和成功实践。用建构主义视角和“第三国外交”战略来分析伊朗核危机是本文的两大创新点。
【文章页数】:5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声明
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致谢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美伊核博弈示意图
导言
第一章“对方是敌人”的身份建构和确立
第一节 身份的概念及其作用
第二节 伊斯兰革命后美伊两国互为敌人的身份的确立
第三节 “9·11”后敌人身份的强化和升格
第四节 美伊互为仇敌在于两国文化上的不认同和国家间恶性互动
第二章 敌人身份对美伊国家利益观的影响
第一节 美国对“敌人”伊朗的认知和自身利益的判断
第二节 伊朗对“敌人”美国的认知和自身利益的判断
第三章 敌人身份对美伊外交手段和策略的影响
第一节 “强敌”美国处理核危机的外交策略和手段
第二节 “弱敌”伊朗处理核危机的外交策略和手段
第三节 伊朗的“第三国外交”战略思想的历史渊源
第四节 美国核围剿下伊朗“第三国外交”战略的成功实践
第四章 美伊核争端的未来走向
第一节 建构主义的“认同(身份)转换”论
第二节 加强美伊敌对关系中的良性互动,营造化敌为友的气氛
第三节 加强文化认同,建立互信和对话机制,拆除“不信任高墙”
结语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伊朗“第三国外交”战略的历史考察[J]. 陈万里,杨明星. 国际论坛. 2005(05)
[2]美伊核博弈的建构主义分析[J]. 赵伟明,杨明星. 现代国际关系. 2005(07)
[3]浅议集体认同的缺失与美欧矛盾[J]. 李明,曹用,商永. 国际关系学院学报. 2005(02)
[4]建构主义与外交政策分析[J]. 袁正清. 世界经济与政治. 2004(09)
[5]国家利益问题:西方主流学派的论争[J]. 宋伟. 国际政治研究. 2004(03)
[6]西方战略文化研究:从文化主义到建构主义[J]. 方长平. 国际论坛. 2004(03)
[7]霸权威慑与战略反制——双重标准下的伊朗核危机[J]. 王泽平.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2004(02)
[8]伊朗核问题与大国关系[J]. 王冀平,洪邮生,吉利强. 美国研究. 2004(01)
[9]伊朗核问题及其走势[J]. 王凤. 西亚非洲. 2004(01)
[10]身分认同与中苏关系的演变[J]. 周琦,刘华兰,朱杰进.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01)
本文编号:3660010
【文章页数】:5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声明
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致谢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美伊核博弈示意图
导言
第一章“对方是敌人”的身份建构和确立
第一节 身份的概念及其作用
第二节 伊斯兰革命后美伊两国互为敌人的身份的确立
第三节 “9·11”后敌人身份的强化和升格
第四节 美伊互为仇敌在于两国文化上的不认同和国家间恶性互动
第二章 敌人身份对美伊国家利益观的影响
第一节 美国对“敌人”伊朗的认知和自身利益的判断
第二节 伊朗对“敌人”美国的认知和自身利益的判断
第三章 敌人身份对美伊外交手段和策略的影响
第一节 “强敌”美国处理核危机的外交策略和手段
第二节 “弱敌”伊朗处理核危机的外交策略和手段
第三节 伊朗的“第三国外交”战略思想的历史渊源
第四节 美国核围剿下伊朗“第三国外交”战略的成功实践
第四章 美伊核争端的未来走向
第一节 建构主义的“认同(身份)转换”论
第二节 加强美伊敌对关系中的良性互动,营造化敌为友的气氛
第三节 加强文化认同,建立互信和对话机制,拆除“不信任高墙”
结语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伊朗“第三国外交”战略的历史考察[J]. 陈万里,杨明星. 国际论坛. 2005(05)
[2]美伊核博弈的建构主义分析[J]. 赵伟明,杨明星. 现代国际关系. 2005(07)
[3]浅议集体认同的缺失与美欧矛盾[J]. 李明,曹用,商永. 国际关系学院学报. 2005(02)
[4]建构主义与外交政策分析[J]. 袁正清. 世界经济与政治. 2004(09)
[5]国家利益问题:西方主流学派的论争[J]. 宋伟. 国际政治研究. 2004(03)
[6]西方战略文化研究:从文化主义到建构主义[J]. 方长平. 国际论坛. 2004(03)
[7]霸权威慑与战略反制——双重标准下的伊朗核危机[J]. 王泽平.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2004(02)
[8]伊朗核问题与大国关系[J]. 王冀平,洪邮生,吉利强. 美国研究. 2004(01)
[9]伊朗核问题及其走势[J]. 王凤. 西亚非洲. 2004(01)
[10]身分认同与中苏关系的演变[J]. 周琦,刘华兰,朱杰进.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01)
本文编号:366001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aijiao/36600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