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国家形象构建研究
发布时间:2022-10-05 16:45
在全球化和信息化飞速发展的当今世界,国家形象受到世界各国前所未有的重视,其战略地位正不断升高。我国当前正处于全面转型、加速崛起的关键时期,树立良好的国家形象对我们而言有着更为现实而深刻的意义。因此,必须对中国的国家形象进行深入思考和全盘规划。 本文对“当代中国国家形象构建”展开研究。一般而言,这一主题包括两层意思:一是探讨当前中国国家形象构建的现实,即“做了什么”。在理论分析上,也就表现为介绍情况、梳理事实和总结经验;二是研究当前国家形象构建应该从哪里下手,即“要怎么做”。这就表现为一个对事物“应然”层面的分析。本研究定位在第一层含义上,文章要做的是在总结梳理事实的基础上进行思考。这是因为,进入21世纪,中国党和政府充分认识到了国家形象的重要性,并已开始着手树立崭新的国家形象。但是,我们的理论却远远落后于实践。学界更多地将目光投向国家形象所迎接的挑战方面,而较少对当前我国树立新形象的一系列探索做出系统化、理论化的归纳和总结,更毋用说在归纳和总结的基础上提出新观点,以体现理论的前瞻性和指导性。因而,本文着眼于国家形象构建的理论回归。笔者在叙述总结事实的过程中,亦发现当前我们的形象...
【文章页数】:193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内容摘要
ABSTRACT
0. 导论
0.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0.1.1 研究背景
0.1.2 研究意义
0.2 文献综述
0.2.1 关于国家形象基本理论问题的研究
0.2.2 关于新中国三代领导人国家形象思想的研究
0.2.3 关于当代中国国家形象构建的研究
0.2.4 关于培育国家形象意识的研究
0.2.5 国外相关文献
0.2.6 对既有理论研究的评价
0.3 基本思路与逻辑结构
0.3.1 研究思路
0.3.2 主要内容与结构安排
0.4 研究方法与本文创新
0.4.1 研究方法
0.4.2 本文创新
1. 国家形象构建的基础理论
1.1 国家形象的概念界定
1.1.1 国家
1.1.2 形象
1.1.3 国家形象
1.2 马克思恩格斯对国家形象的相关论述
1.2.1 经济形象方面
1.2.2 政治形象方面
1.2.3 文化形象方面
1.3 其他学派对国家形象的理论诠释
1.3.1 现实主义
1.3.2 自由主义
1.3.3 建构主义
1.4 国家形象的基本特性
1.4.1 差异性
1.4.2 双重性
1.4.3 民族性
1.4.4 稳定性
1.4.5 可塑性
1.5 国家形象的主要功能
1.5.1 经济功能
1.5.2 政治功能
1.5.3 文化功能
1.6 国家形象构建的结构层次
1.6.1 国家形象定位
1.6.2 国家形象塑造
1.6.3 国家形象传播
1.6.4 国家形象修复
2. 当代中国国家形象构建的思想源流
2.1 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探索成果
2.1.1 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形象
2.1.2 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形象
2.1.3 爱好和平的贡献者形象
2.1.4 重视文化建设的形象
2.2 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突出理论贡献
2.2.1 主张和平的社会主义的形象
2.2.2 不信邪、不怕鬼的形象
2.2.3 改革开放的形象
2.2.4 安定团结的形象
2.2.5 "两个文明"协调发展的形象
2.3 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的丰富和发展
2.3.1 国家形象地位论
2.3.2 国家形象目标论
2.3.3 国家形象塑造论
2.4 新中国三代领导人国家形象思想的历史启示
2.4.1 将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
2.4.2 不断更新优化国家形象的目标定位
2.4.3 及时调整国家形象构建的方法手段
3. 当代中国国家形象构建的现实背景
3.1 国家形象问题凸现的全球化根源
3.1.1 国家形象构建的全球化动力
3.1.2 国家形象构建的全球化挑战
3.2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深刻影响
3.2.1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的历史机遇
3.2.2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夯实了国内基础
3.3 中国国家形象的现状考察
3.3.1 经济形象方面
3.3.2 政治形象方面
3.3.3 文化形象方面
3.3.4 社会形象方面
4. 当代中国国家形象构建的战略框架
4.1 在国家形象目标上,提升国家软实力,改善国际软环境
4.1.1 树立良好形象,提升国家软实力
4.1.2 改善国际软环境,维护国家安全
4.1.3 捍卫国家荣誉,增进国家利益
4.2 在国家形象定位上,多方考量,体现综合形象的多维特征
4.2.1 国家形象定位的逻辑结构
4.2.2 和平、发展、合作、负责任的整体形象
4.2.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四位一体"协调发展的侧面形象
4.3 在国家形象塑造上,突出重点,以点带面
4.3.1 国家形象品牌:国家形象塑造的战略核心
4.3.2 社会主义国家、发展中大国、文明古国的三重交汇—打造"和谐中国"形象品牌
4.3.3 "和谐"与"淡色":国家形象品牌的共同价值诉求
4.4 在国家形象传播上,多管齐下,实施系统工程
4.4.1 加强对外传播,占领传媒制高点
4.4.2 举办大型国际活动,做好"国家形象广告"
4.4.3 在对外文化交流中树立良好的国家形象
4.4.4 在经济活动中展示新的中国国家形象
4.4.5 在公共外交中传播中国形象
4.5 在国家形象修复上,建立预警机制,进行危机管理
4.5.1 建立国家形象危机预警机制
4.5.2 加强国家形象危机过程管理
4.5.3 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建立危机管理的组织机构
5. 当代中国国家形象构建的关键环节
5.1 国家形象意识培育:国家形象构建的关键环节
5.1.1 国家形象意识及其培育的含义
5.1.2 国家形象意识培育与国家形象构建的逻辑关联
5.2 公民国家形象意识的现状分析
5.2.1 缺乏国家形象的知识,对其认识和理解出现偏差
5.2.2 意识淡薄,不利于维护国家形象的行为大量存在
5.3 国家形象意识培育的重要性与紧迫性
5.3.1 培育国家形象意识,更好地维护全球化背景下的国家意识形态安全
5.3.2 培育国家形象意识,将国家形象作为进一步激发爱国情怀的新动力
5.3.3 培育国家形象意识,通过改善公民形象带动整个中国国家形象提升
6. 国家形象意识培育的初步探索
6.1 国家形象意识培育的理论与实践基础
6.1.1 以马克思主义国家形象观为理论指导
6.1.2 从树立中国良好形象实践中吸取养分
6.2 国家形象意识培育的基本目标
6.2.1 文化认知目标
6.2.2 情感意志目标
6.2.3 行为能力目标
6.3 国家形象意识培育的根本原则
6.3.1 坚持正确政治方向
6.3.2 充分体现以人为本
6.3.3 遵循思想政治教育一般规律
6.3.4 贯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6.4 国家形象意识培育的内容体系
6.4.1 国家形象意识培育的基础性内容
6.4.2 国家形象意识培育的主体性内容
6.4.3 国家形象意识培育的拓展性内容
6.5 国家形象意识培育的实施途径
6.5.1 加强理论引导,把国家形象意识转化为社会公众意识
6.5.2 营造舆论氛围,把国家形象意识贯穿到各级各类媒体传播之中
6.5.3 坚持以文化人,把国家形象意识渗透到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之中
6.5.4 注重实践养成,把国家形象意识融入到日常工作生活之中
6.5.5 强化机制保障,把国家形象意识体现到制度设计、社会管理和政策法规制定之中
参考文献
后记
致谢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目录
本文编号:3686140
【文章页数】:193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内容摘要
ABSTRACT
0. 导论
0.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0.1.1 研究背景
0.1.2 研究意义
0.2 文献综述
0.2.1 关于国家形象基本理论问题的研究
0.2.2 关于新中国三代领导人国家形象思想的研究
0.2.3 关于当代中国国家形象构建的研究
0.2.4 关于培育国家形象意识的研究
0.2.5 国外相关文献
0.2.6 对既有理论研究的评价
0.3 基本思路与逻辑结构
0.3.1 研究思路
0.3.2 主要内容与结构安排
0.4 研究方法与本文创新
0.4.1 研究方法
0.4.2 本文创新
1. 国家形象构建的基础理论
1.1 国家形象的概念界定
1.1.1 国家
1.1.2 形象
1.1.3 国家形象
1.2 马克思恩格斯对国家形象的相关论述
1.2.1 经济形象方面
1.2.2 政治形象方面
1.2.3 文化形象方面
1.3 其他学派对国家形象的理论诠释
1.3.1 现实主义
1.3.2 自由主义
1.3.3 建构主义
1.4 国家形象的基本特性
1.4.1 差异性
1.4.2 双重性
1.4.3 民族性
1.4.4 稳定性
1.4.5 可塑性
1.5 国家形象的主要功能
1.5.1 经济功能
1.5.2 政治功能
1.5.3 文化功能
1.6 国家形象构建的结构层次
1.6.1 国家形象定位
1.6.2 国家形象塑造
1.6.3 国家形象传播
1.6.4 国家形象修复
2. 当代中国国家形象构建的思想源流
2.1 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探索成果
2.1.1 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形象
2.1.2 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形象
2.1.3 爱好和平的贡献者形象
2.1.4 重视文化建设的形象
2.2 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突出理论贡献
2.2.1 主张和平的社会主义的形象
2.2.2 不信邪、不怕鬼的形象
2.2.3 改革开放的形象
2.2.4 安定团结的形象
2.2.5 "两个文明"协调发展的形象
2.3 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的丰富和发展
2.3.1 国家形象地位论
2.3.2 国家形象目标论
2.3.3 国家形象塑造论
2.4 新中国三代领导人国家形象思想的历史启示
2.4.1 将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
2.4.2 不断更新优化国家形象的目标定位
2.4.3 及时调整国家形象构建的方法手段
3. 当代中国国家形象构建的现实背景
3.1 国家形象问题凸现的全球化根源
3.1.1 国家形象构建的全球化动力
3.1.2 国家形象构建的全球化挑战
3.2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深刻影响
3.2.1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的历史机遇
3.2.2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夯实了国内基础
3.3 中国国家形象的现状考察
3.3.1 经济形象方面
3.3.2 政治形象方面
3.3.3 文化形象方面
3.3.4 社会形象方面
4. 当代中国国家形象构建的战略框架
4.1 在国家形象目标上,提升国家软实力,改善国际软环境
4.1.1 树立良好形象,提升国家软实力
4.1.2 改善国际软环境,维护国家安全
4.1.3 捍卫国家荣誉,增进国家利益
4.2 在国家形象定位上,多方考量,体现综合形象的多维特征
4.2.1 国家形象定位的逻辑结构
4.2.2 和平、发展、合作、负责任的整体形象
4.2.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四位一体"协调发展的侧面形象
4.3 在国家形象塑造上,突出重点,以点带面
4.3.1 国家形象品牌:国家形象塑造的战略核心
4.3.2 社会主义国家、发展中大国、文明古国的三重交汇—打造"和谐中国"形象品牌
4.3.3 "和谐"与"淡色":国家形象品牌的共同价值诉求
4.4 在国家形象传播上,多管齐下,实施系统工程
4.4.1 加强对外传播,占领传媒制高点
4.4.2 举办大型国际活动,做好"国家形象广告"
4.4.3 在对外文化交流中树立良好的国家形象
4.4.4 在经济活动中展示新的中国国家形象
4.4.5 在公共外交中传播中国形象
4.5 在国家形象修复上,建立预警机制,进行危机管理
4.5.1 建立国家形象危机预警机制
4.5.2 加强国家形象危机过程管理
4.5.3 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建立危机管理的组织机构
5. 当代中国国家形象构建的关键环节
5.1 国家形象意识培育:国家形象构建的关键环节
5.1.1 国家形象意识及其培育的含义
5.1.2 国家形象意识培育与国家形象构建的逻辑关联
5.2 公民国家形象意识的现状分析
5.2.1 缺乏国家形象的知识,对其认识和理解出现偏差
5.2.2 意识淡薄,不利于维护国家形象的行为大量存在
5.3 国家形象意识培育的重要性与紧迫性
5.3.1 培育国家形象意识,更好地维护全球化背景下的国家意识形态安全
5.3.2 培育国家形象意识,将国家形象作为进一步激发爱国情怀的新动力
5.3.3 培育国家形象意识,通过改善公民形象带动整个中国国家形象提升
6. 国家形象意识培育的初步探索
6.1 国家形象意识培育的理论与实践基础
6.1.1 以马克思主义国家形象观为理论指导
6.1.2 从树立中国良好形象实践中吸取养分
6.2 国家形象意识培育的基本目标
6.2.1 文化认知目标
6.2.2 情感意志目标
6.2.3 行为能力目标
6.3 国家形象意识培育的根本原则
6.3.1 坚持正确政治方向
6.3.2 充分体现以人为本
6.3.3 遵循思想政治教育一般规律
6.3.4 贯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6.4 国家形象意识培育的内容体系
6.4.1 国家形象意识培育的基础性内容
6.4.2 国家形象意识培育的主体性内容
6.4.3 国家形象意识培育的拓展性内容
6.5 国家形象意识培育的实施途径
6.5.1 加强理论引导,把国家形象意识转化为社会公众意识
6.5.2 营造舆论氛围,把国家形象意识贯穿到各级各类媒体传播之中
6.5.3 坚持以文化人,把国家形象意识渗透到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之中
6.5.4 注重实践养成,把国家形象意识融入到日常工作生活之中
6.5.5 强化机制保障,把国家形象意识体现到制度设计、社会管理和政策法规制定之中
参考文献
后记
致谢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目录
本文编号:368614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aijiao/3686140.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