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外交论文 >

日本外交的选择:概念、议程与方向

发布时间:2017-07-20 09:13

  本文关键词:日本外交的选择:概念、议程与方向


  更多相关文章: 日本外交 吉田主义 安倍路线 和平主义 日美同盟 中日关系


【摘要】:外交是以和平方式实施对外政策的重要工具。战败后,以吉田茂为首的日本政治家基于对国家特性的重新认知,确立了以全力发展经济、轻军备及对美协调三大原则为主要内容的"吉田主义",为日本描绘出复兴的蓝图。在宪法的"和平主义"精神及外交本质的合力之下,日本外交得以挣脱战前的扩张路线,在摸索中一步一步走到今天。其主要特征,则系于"宪法九条"、"日美同盟"、"经济中心"与"历史遗产"四位一体。其中,"宪法九条"与"日美同盟"这两大选择的目标、路径与方法并不相同,因此也屡遭质疑与局部修正,但"吉田主义"凭借其内在的强韧性,即使在冷战后依然维持了整体结构上的相对稳定。然而,这一局面在第二次安倍执政时期发生了急剧变化,日本外交的和平主义精神正经历实质性考验。日本明显加快了战略转型的步伐,在一系列关键问题上突破既有思维、法制及惯例的框架,外交体制也在经历重大调整。这一总体战略形态及外交体制的变化,无论对日本自身,还是对亚洲各国,都有着重要的战略意涵。展望未来,能否真诚反省历史,致力国际协调,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将是日本外交所面临的"世纪性"课题。一个不甘衰落而积极挑战自己的日本,如何融入日新月异的亚洲?面对新的历史机遇,日本须减少战略误判,戮力合作。没有健全的亚洲外交,日本外交难有未来。
【作者单位】: 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
【关键词】日本外交 吉田主义 安倍路线 和平主义 日美同盟 中日关系
【分类号】:D831.3
【正文快照】: 自第二次安倍内阁以来,日本明显加快了对外战略转型的步伐,在一系列关键性问题上突破现有思维、法制及惯例的框架,决策机制也在相应地经历重大调整。应当说,日本这一总体战略形态及决策机制的变化,无论对其自身,还是对周边各国的和平与发展,都有着重要的战略意涵,值得长期关注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武心波;浅议日本外交的“两面性”[J];国际观察;2001年01期

2 刘保平;远交近攻与睦邻友好——日本外交政策历史走势述评[J];吕梁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03期

3 张伊丽;试析战后日本外交中的实用主义[J];日本问题研究;2003年03期

4 庞中英;日本“冒失地走向未来”吗?——评日本外交之变[J];世界知识;2004年05期

5 王锦花;;文化对日本外交的影响[J];日本问题研究;2005年03期

6 郭隆隆;;自毁形象的日本外交政策[J];国际展望;2005年08期

7 杨晓慧;日本联合国外交的动力机制与前景探寻[J];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05年01期

8 赵全胜;;日本外交的主流思维——带倾向性的中间路线[J];日本学刊;2009年01期

9 梁丽莉;;浅析民族性格对日本外交两面性的影响[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09年06期

10 高兰;;日本外交新构想:“中道”外交[J];现代国际关系;2009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许亮;;日本与南非关系研究综述:兼论对日本外交的新思考[A];中国非洲研究评论(2012)[C];2013年

2 安成日;;关于当代日韩关系研究中的若干问题[A];朝鲜·韩国历史研究(第十一辑)——中国朝鲜史研究会会刊[C];2009年

3 林晓光;周彦;;菅直人内阁的对外政策与日美、日中关系[A];中日关系史研究·2010年第4期(总第101期)[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特约评论员 覃里雯;“受害者心态”误导日本外交[N];21世纪经济报道;2005年

2 庞中英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日本外交的梦想[N];东方早报;2007年

3 方祥生;由“二元外交”到“三元外交”[N];光明日报;2007年

4 郑兴 韩春苗;日本外交能否迎来真变革?[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9年

5 谭福榕;前原诚司,是外相还是防相[N];国防时报;2010年

6 本报驻日本记者 刘军国;日本外交旧瓶装旧酒[N];人民日报;2012年

7 近藤大介;日本外交寻求突破[N];经济观察报;2013年

8 日本《周刊现代》副主编 近藤大介;日本外交的左突右冲[N];经济观察报;2014年

9 孙承;日本外交如何适应“历史的转折”[N];学习时报;2004年

10 邱震海(香港);“有事三法案”与日本外交新动向[N];亚太经济时报;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姜瑛;大陆浪人影响日本外交政策的方式与途径(1868-1919)[D];北京外国语大学;2015年

2 赵毅达;冷战时期美国亚洲战略框架下的日泰关系[D];云南大学;2012年

3 樱井秀成;冷战后日本外交决策过程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宋芸苑;战后日本外交形象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6年

2 王宇轩;日本家族对日本外交的影响[D];青岛大学;2013年

3 宋小霞;日本外交政策:政治文化解读[D];山东大学;2005年

4 袁洁;冷战后日本外交政策研究[D];青岛大学;2006年

5 王先丽;政治文化视角下的战后日本外交[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6 马丽;走向结盟之路[D];苏州科技学院;2007年

7 辛懿;21世纪初日本外交走向分析[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8 张铎;日本文化与战后日本外交的演变发展[D];辽宁大学;2014年

9 李亮;战后日本的意识形态外交[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9年

10 支晔;试论21世纪初日本外交制度的变化[D];外交学院;2009年



本文编号:56726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aijiao/56726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93f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