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驻外外交人员管理之相关问题研究
本文关键词:美国驻外外交人员管理之相关问题研究
【摘要】:当今世界,美国是唯一的超级大国,其外交、经济、军事、科技、人才、教育、文化等领域的实力均遥遥领先,海外利益和存在遍布全球。建国230多年来特别是20世纪以来,随着综合国力的大幅提升和全球霸权地位的巩固,美国从对外战略的实际需要出发,不断加大外交力量配备的投入,适时变革外交管理体制以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加强外交人员队伍建设,其有益做法和经验对现阶段的中国外交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意义。目前,美国在世界上有270多个驻外使团,15000多人的驻外外交人员,,他们在推进和维护美国的国家利益、执行美国的外交政策、促进美国与其他国家的合作交流以及维护美国公民的合法权益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不可替代的作用。管理如此庞大规模的外交机构和人员,需要科学、规范的体制设计和制度建设。本文试图探讨美国国务院及驻外外交人员配备的发展历程及制度设计,包括行政机构设置、驻外外交人员选拔与管理制度、法律体系以及面临的挑战等。梳理研究上述问题,对于扩大我国驻外外交机构和人员的规模、创新驻外人员管理制度,进而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深入发展具有较强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美国 外交人员 国务院 驻外机构
【学位授予单位】:外交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D871.2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6
- 绪论6-9
- 第一章 美国海外利益扩展与驻外外交人员配备9-23
- 第一节 美国海外利益扩展9-11
- 第二节 美国国务院及驻外外交机构力量配备现状11-15
- 第三节 美国国务院及驻外外交人力配备的历史沿革15-23
- 第二章 美国外交人员管理的法律基础23-28
- 第一节 1924 年罗杰斯法案(Rogers Act)23-24
- 第二节 1946 年外交人员法(Foreign ServiceAct of 1946)24-25
- 第三节 1980 年外交人员法(Foreign ServiceAct of 1980)25-28
- 第三章 美国外交人员管理的制度设计28-36
- 第一节 招录28-31
- 第二节 培训31-32
- 第三节 考核与晋升32-33
- 第四节 外派与保障33-36
- 第四章 美国外交人员管理面临的挑战36-40
- 第一节 行政管理体制有待进一步改进36
- 第二节 人员紧缺问题仍然比较突出36-37
- 第三节 驻外人员人身安全受到较大威胁37-40
- 第五章 结语40-43
- 参考文献43-45
- 致谢45-46
- 附件46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程建芳;;对外交往中的礼仪文化[J];北京档案;2006年05期
2 张蓓;;新时期高校外事管理人员素质刍议[J];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3 黎海波;;当前中国领事保护机制的发展及人权推动因素[J];创新;2010年04期
4 王艳玲;;析台港新中国国际地位与外交前景研估的偏颇[J];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5 曹冰;;“一边倒”政策是新中国初期外交的最优化选择[J];大连大学学报;2011年02期
6 王运祥;论伊战后大国关系调整[J];东南亚研究;2003年02期
7 齐鹏飞;冯越;;中缅边界问题研究述略[J];当代中国史研究;2008年02期
8 丁明;;审时度势,铸就辉煌——新中国外交战略演变的历史回顾[J];当代中国史研究;2009年05期
9 国春雷;;基辅罗斯外交浅析[J];俄罗斯研究;2010年04期
10 刘侣萍;;中国与国际秩序:历史、现实与未来[J];湖北社会科学;2012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张北根;;毛泽东的国际战略思想[A];纪念毛泽东——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10周年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2 王栋梁;;走出悲情是化解两岸紧张关系的关键[A];湖南省世界政治经济与国际共运史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3 李志永;;融入与自主性的平衡:中国外交的核心问题[A];国际关系研究:探索与创新——2009年博士论坛[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磊;外交保护国际法律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陶莎莎;海外中国公民安全保护问题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3 时新华;中国共产党政党外交:理论·实践·经验[D];山东大学;2011年
4 张键;冷战后中国东亚外交战略的学理分析[D];外交学院;2011年
5 宫世霞;当代俄罗斯外交学研究[D];外交学院;2011年
6 张蕾蕾;社会身份理论视域下中国共产党政党外交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7 吴佩华;中国红十字外交研究(1949-2009)[D];苏州大学;2011年
8 颜升邦;全球化时代中国外交战略分析[D];复旦大学;2004年
9 何中顺;新时期中国经济外交研究:理论与实践[D];中共中央党校;2005年
10 赵可金;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制度变迁的理论阐释[D];复旦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静;对话外交与冷战后中美关系[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张鹏;中西早期外交理念比较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彭震;“中国威胁论”——影响与对策[D];湘潭大学;2010年
4 李竞强;哈比卜·布尔吉巴外交思想及实践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5 王国旗;中印关系波动的原因分析及未来发展趋势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6 郭保福;论我国海洋权益的维护[D];河南大学;2011年
7 龚宇;中央国防体育俱乐部的历史演进与启示[D];吉林大学;2011年
8 杜艳;毛泽东外交思想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9 黄建达;新时期(1979-2010)中美城市外交问题初探[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10 黄艳;冷战后中国东亚多边外交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58268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aijiao/5826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