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外交论文 >

新世纪中国公共外交进展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07 00:02

  本文关键词:新世纪中国公共外交进展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公共外交 中国外交 外交理论 奥运外交 媒体外交


【摘要】: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拓展和国家间相互依赖关系的进一步加强,以及和平与发展成为各国基本诉求,世界各国间围绕经济、军事等硬实力竞争的同时,也纷纷转向“软实力”和“巧实力”竞争。而公共外交作为提升国家影响力和“软实力”,使民族国家赢得国际认同与支持,增进国与国之间友好关系的有效工具,越来越得到各个国家的青睐和重视,将其视为外交活动的重要内容。公共外交是指通过政府资助计划如广播和电视节目,电影,书籍,杂志以及其他文化和教育领域的交流、活动,努力提升民族国家的政策和理念的影响力,增强国际认同感等具有丰富内涵的外交活动。在当代,公共外交承载着“赢得人心”告知和影响外国公众的重要任务。因此,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各国均将公共外交作为外交工作的主要努力方向。 新世纪以来,中国政府亦将公共外交列为总体外交的重要方面,并从战略和策略维度予以规划。而且以“奥运外交”、“世博外交”带动的中国公共外交热潮,对中国国际正面形象的塑造,国际影响力的传播起到了巨大作用。中国公共外交的理论和实践进展成为大家关心的话题。梳理和客观评价中国公共外交的理论与实践进展、成绩及不足、进而探究优化公共外交的策略与措施,将裨益于中国公共外交乃至整个外交的进步。因此,本文主要对新世纪以来中国公共外交展开学理探讨,主要从以下方面展开: 第一章,绪论。本章主要介绍了论文研究的选题背景、理论与现实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主要内容及研究方法、论文的创新点等。本部分主要阐明论文的选题意义和选题方向,为研究指明方向。 第二章,公共外交的形成和理论基础。本章重点就公共外交的兴起、发展过程和现状进行详细分析,进而对公共外交的主要理论展开构建。从公共外交内涵匡定、公共外交的内容和方法确定、公共外交与传统外交的区别等方面构建本文分析的理论基础,尝试为后文分析提供分析范式和基本框架。 第三章,新世纪中国公共外交的历史背景和进程。本章分析了中国公共外交的国际与背景,,重点就中国公共外交理论与实践的发展阶段予以说明。经过分析我们知道,中国公共外交的理论落后中国公共外交实践。 第四章,新世纪中国公共外交的具体实践。本章主要分析了新世纪中国公共外交的实践活动,通过详细分析公共外交的成功范例,如孔子学院、上海世博会、灾难外交和媒体外交等,进一步分析公共外交的内容及特点,并对我国公共外交的成效进行客观分析,为中国公共外交的理论构建提供经验材料。 第五章,新世纪中国公共外交的发展前景展望。本章在对公共外交成就突出的国家,如美国、日本等经验借鉴的基础上,对如何优化我国的公共外交提出建议,并对我国新世纪公共外交前景作出展望。 结论。本部分对本文研究做了简单了总结,指出研究取得主要结论,并指出研究的不足,明晰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本文力求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同时适当借鉴其他国家公共外交的理论范式成果,对中国公共外交这一崭新和重要的问题展开学理分析,为中国的公共外交乃至总体外交提供文本材料,进而服务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建设。
【关键词】:公共外交 中国外交 外交理论 奥运外交 媒体外交
【学位授予单位】:华南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D822.3
【目录】:
  • 摘要5-7
  • Abstract7-12
  • 第一章 绪论12-21
  •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12-14
  • 1.1.1 选题背景12-13
  • 1.1.2 研究意义13-14
  • 1.2 研究现状14-18
  • 1.2.1 国内关于公共外交的研究14-16
  • 1.2.2 国外对公共外交的研究16-18
  • 1.3 论文的主要创新点18
  • 1.4 论文结构及研究方法18-21
  • 1.4.1 论文的结构及内容18-20
  • 1.4.2 主要研究方法20-21
  • 第二章 公共外交基本理论概述21-35
  • 2.1 公共外交思想的形成过程21-22
  • 2.2 公共外交的内涵界定22-24
  • 2.3 中国开展公共外交的方式—— Web2.024-26
  • 2.4 公共外交与传统外交的比较26-30
  • 2.4.1 政府行为体27-29
  • 2.4.2 非政府行为体29-30
  • 2.5 公共外交的主要工具30-35
  • 2.5.1 媒体外交31-32
  • 2.5.2 文化外交32-33
  • 2.5.3 民间外交33
  • 2.5.4 灾难外交33-35
  • 第三章 新世纪中国公共外交的历史背景和进程35-41
  • 3.1 新世纪中国公共外交开展的背景分析35-37
  • 3.1.1 国内背景35-36
  • 3.1.2 国外背景36-37
  • 3.2 中国公共外交的历史进程37-40
  • 3.3 中国公共外交的特征40-41
  • 第四章 新世纪中国公共外交实践及其评价41-62
  • 4.1 中国公共外交实例分析41-55
  • 4.1.1 孔子学院与公共外交41-46
  • 4.1.2 上海世博会与公共外交46-50
  • 4.1.3 共青团与公共外交50-52
  • 4.1.4 国际大型灾害与公共外交52-54
  • 4.1.5 新媒体与公共外交54-55
  • 4.2 中国公共外交的成效分析与评价55-59
  • 4.2.1 提高了国际社会对中国的关注度55-56
  • 4.2.2 改善了中国的国家形象56
  • 4.2.3 改善了国际舆论环境56-58
  • 4.2.4 提升了我国的国家软实力58-59
  • 4.3 中国公共外交存在的不足59-62
  • 4.3.1 中国公共外交活动还难以转变外国媒体对中国的批判性报道59-60
  • 4.3.2 中国公共外交研究机制建设还有待进一步加强60
  • 4.3.3 中国公民开展公共外交的自觉性或者意识还有待加强60-61
  • 4.3.4 中国公共外交需加大对外交资源的利用61-62
  • 第五章 中国公共外交的改进及发展前景展望62-78
  • 5.1 公共外交国际经验借鉴62-72
  • 5.1.1 美国对中东公共外交活动62-66
  • 5.1.2 英国公共外交66-67
  • 5.1.3 日本公共外交67-68
  • 5.1.4 国际公共外交活动对中国的启示68-72
  • 5.2 推进我国公共外交的主要措施72-76
  • 5.3 中国公共外交前景展望76-78
  • 结论78-79
  • 参考文献79-84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84-85
  • 致谢85-86
  • 附录86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林玲;;试论美国在阿拉伯——伊斯兰世界的公共外交[J];阿拉伯世界研究;2006年06期

2 刘霏;;灾难外交:中国外交发展中的一种新选择[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3 明安香;;关于国家形象传播的思考[J];对外大传播;2007年09期

4 冯慧文;;中国紧急人道主义援助对外信息传播特征变化与国家形象——以中国网关于中国援助日本地震和援助印度洋海啸报道为例[J];改革与开放;2011年22期

5 曲星;;公共外交的经典含义与中国特色[J];国际问题研究;2010年06期

6 钟新;何娟;;英国:从文化外交到公共外交的演进[J];国际新闻界;2010年07期

7 杨培栋;;中国充分利用外交资源大力推动经济外交[J];中国经济周刊;2006年14期

8 曲星;;“升格”中国公共外交[J];今日中国论坛;2010年05期

9 叶靓;邵育群;;美国“公共外交2.0”:现状与发展趋势[J];当代世界;2010年03期

10 吴泽林;;中国公共外交发展研究综述[J];江南社会学院学报;2012年03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副主任、察哈尔学会主席 韩方明;[N];南方日报;2012年



本文编号:63195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aijiao/63195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bd1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