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现代化对中国的启示
本文关键词:日本现代化对中国的启示
更多相关文章: 中日关系 日本现代化 中国现代化 借鉴与启示
【摘要】:在经济全球化、世界多级化、文化多样化的时代背景下,中国要想顺利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必然要吸收学习借鉴其它国家现代化建设的经验教训,尤其是与我国隔海相望的日本值得我国学习借鉴。本文以前人的相关研究成果为基础,采用分析、归纳的方法对日本现代化对中国的启示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本文首先通过介绍中日交往关系阐明日本与中国现代化的机缘及中日关系对中国现代化具有深远意义。在此基础之上,重点介绍了日本现代化中的成就和缺陷对中国的启示。站在历史的角度,中国与日本有两千多年的交往史。和平、友好是中日长期交往关系的主流;对立、纠纷、战争则是短暂的,是中日交往关系的支流。站在未来的角度,中日两国从本国利益进行客观考虑,无疑是谁也离不开谁的关系。中日两国和则两利,共同发展繁荣;斗则两败,共同走向衰亡。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中国应在坚持原则的立场上,积极维护中日关系的稳定。和谐稳定的中日关系对中国现代化的实现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日本的现代化能够取得辉煌的成就得益于开放、教育和优秀的传统文化。中国应结合本国国情,学习、吸收、借鉴日本在此方面的成功经验。中国应始终坚持对外开放的方针政策,积极的融入世界潮流、增强文化自信和塑造良好的国际形象;中国应始终坚持科教兴国战略,普及发展义务教育、积极发展高等教育及职业教育,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提供智力、人力的支持;中国应始终坚持文化强国战略,融入优秀外来文化、继承保护传统文化、传播弘扬本民族的传统文化,从而不断丰富发展本民族的文化,使本民族文化在文化多元化的今天保持文化的独立性和活力。日本现代化中的缺陷对我国同样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日本前期的现代化因其对外侵略扩张而迅速发展,但它也毁于对外侵略扩张的战争中。因此,深受日本侵略之苦的中国将始终坚持和平发展的道路;日本在现代化的进程中,出现经济发展严重失衡失调的问题,致使日本曾不断的进行对外侵略扩张、公害问题和“过劳死”现象频繁发生。中国在现代化进程中应汲取日本的教训,避免重蹈日本覆辙。总之,日本的现代化所取得的成就令世界瞩目,日本现代化的经验值得中国认真借鉴学习吸收。在当今全球一体化的今天,尽管目前中日关系不稳定,但未来前景是好的。中国在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应认清分清中日关系中的“主流”、“支流”,对中日关系应抱有充分的信心和耐心,积极维护健康稳定的中日关系,学习借鉴日本现代化的经验教训。
【关键词】:中日关系 日本现代化 中国现代化 借鉴与启示
【学位授予单位】:黑龙江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D822.331.3;D61
【目录】:
- 中文摘要3-5
- Abstract5-11
- 绪论11-16
- 一、问题的提出11
- 二、研究的目的和意义11-12
-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12-14
- 四、研究方法14-16
- 第一章 中日交往与中国现代化的机缘16-29
- 第一节 中日友好交往关系源远流长16-20
- 一、中日地理关系的独特性16-17
- 二、中日文化关系的渊源性17-19
- 三、中日经贸关系的互补性19-20
- 第二节 近代中国与日本的共同命运20-24
- 一、中日两国动荡不安的国内局势20-21
- 二、中日两国先后遭遇西方列强的冲击21-22
- 三、中日两国都踏上了西学之路22-24
- 第三节 近代中国与日本的不同结局24-29
- 一、日本摆脱被殖民的命运与中国被殖民的命运24-25
- 二、日本的对外扩张与中国的觉醒25-26
- 三、中日师生关系互换26-29
- 第二章 战后中日关系对中国现代化的意义29-42
- 第一节 战后中日长期友好交往的原因29-33
- 一、日本经济利益的动机29-30
- 二、中国冲破外部封锁的客观需要30-32
- 三、以史为鉴、面向未来的共同认知32-33
- 第二节 战后中国对中日关系的基本认识33-37
- 一、和平友好是发展中日关系的主题33-35
- 二、坚持原则是发展中日关系的前提35-36
- 三、把握主要规律是发展中日关系的基础36-37
- 第三节 中日关系对中国现代化的意义37-42
- 一、和谐稳定的中日关系符合中国的和平发展之路37-38
- 二、和谐稳定的中日关系有利于推动中国现代化的进程38-40
- 三、和谐稳定的中日关系有利于亚洲和世界的和平与发展40-42
- 第三章 日本现代化的成就对中国的启示42-55
- 第一节 日本现代化得益于开放,中国应坚持对外开放方针42-46
- 一、中国应坚持对外开放方针,,融入世界潮流42-43
- 二、中国应坚持对外开放方针,增强文化自信43-45
- 三、中国应坚持对外开放方针,塑造良好的国际形象45-46
- 第二节 日本现代化得益于教育,中国应坚持科教兴国战略46-50
- 一、中国应坚持科教兴国战略,普及发展义务教育46-47
- 二、中国应坚持科教兴国战略,积极发展高等教育47-49
- 三、中国应坚持科教兴国战略,大力发展职业教育49-50
- 第三节 日本现代化得益于优秀的传统文化,中国应坚持文化强国战略50-55
- 一、中国应坚持文化强国战略,融入优秀外来文化50-52
- 二、中国应坚持文化强国战略,继承保护传统文化52-53
- 三、中国应坚持文化强国战略,传播和弘扬传统文化53-55
- 第四章 日本现代化的缺陷对中国的启示55-67
- 第一节 和平发展是现代化的唯一选择55-58
- 一、甲午战争得胜是日本二战惨败的重要原因55-56
- 二、甲午战争和侵华战争使中国人民更加热爱和平56-57
- 三、正确把握当今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57-58
- 第二节 避免经济发展的失衡与失调58-62
- 一、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保持经济平稳运行59-60
- 二、注意保护生态环境,保持经济健康发展60-61
- 三、注重保护劳动者的利益,保持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61-62
- 第三节 实现大国梦必须有大国思维62-67
- 一、实现大国梦必须要有全球性视野62-64
- 二、实现大国梦必须敢于正视历史,承担相应的历史责任64-65
- 三、实现大国梦必须要用正确的心态看待别国的发展65-67
- 结论67-68
- 参考文献68-71
- 致谢7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逸舟;;我看中日关系的前景[J];世界知识;2002年18期
2 江瑞平;;经济互利推动波折中的中日关系[J];世界知识;2002年20期
3 孙承;中日关系分析与展望[J];国际问题研究;2003年06期
4 孙新;机遇与挑战——新时期中日关系的思考[J];日本学刊;2003年04期
5 王逸舟;中日关系的十个问题[J];世界经济与政治;2003年09期
6 时殷弘;关于中日关系的战略性思考[J];世界经济与政治;2003年09期
7 庞中英;对立加剧还是合作深化?——中日关系需要远见卓识[J];世界经济与政治;2003年09期
8 陆忠伟;中日关系:理解与推进[J];现代国际关系;2003年09期
9 杨伯江;从战略高度定位中日关系[J];现代国际关系;2003年10期
10 陆忠伟,张蕴岭,阎学通,白岩松;推进中日关系的建言[J];现代国际关系;2004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启新;;日本特大地震对中日关系的影响[A];中日关系史研究·2011年第1期(总第102期)[C];2011年
2 齐福霖;;近百年中日关系国际研讨会综述[A];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文丛一九九○年版[C];1991年
3 冯昭奎;;中日关系的历史拷问[A];中日关系史研究·2013年第1期(总第110期)[C];2013年
4 米庆余;;中日关系的现状与思考[A];世界近现代史研究(第一辑)[C];2004年
5 任常毅;;新中国60年中日关系面面观[A];新中国对外关系60年 理论与实践: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世界经济·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学科卷[C];2009年
6 刘江永;;“311”大地震对世界经济和中日关系的影响[A];中日关系史研究·2011年第1期(总第102期)[C];2011年
7 ;征稿简约[A];中日关系史研究·2010年第4期(总第101期)[C];2010年
8 ;征稿简约[A];中日关系史研究·2011年第1期(总第102期)[C];2011年
9 徐启新;;我学会与日中关系学会交流合作的新起点——记两学会共同举办的国际研讨会[A];中日关系史研究·2011年第2期(总第103期)[C];2011年
10 石善涛;;20世纪90年代中日关系的历史考察[A];当代中国研究所第三届国史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金熙德;观察中日关系的3个视点[N];北京日报;2005年
2 本报评论员;站在大局高度推动中日关系健康发展[N];经济日报;2005年
3 李文(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所);推动中日关系向着平等互利方向发展[N];经济日报;2005年
4 本报记者 徐伟;何以融化中日关系坚冰?[N];中国经济时报;2005年
5 张建新、刘丹、郑天虹;中日关系形势宣讲团在天津上海广州等城市举行报告会[N];人民日报;2005年
6 侯大伟、余靖静、李江涛、刘洋;中日关系形势宣讲团在川浙京等地举行报告会[N];人民日报;2005年
7 经济日报评论员;站在大局高度推动中日关系健康发展[N];人民日报;2005年
8 本报评论员;推动中日关系健康稳定发展的根本指针[N];人民日报;2005年
9 樊勇明;中日关系坚冰之下蕴藏希望[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5年
10 邱震海;中日关系:战略性改善还是实质性改善?[N];亚太经济时报;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敏;试论冷战后中日关系演进中的美国因素[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2 陈适;浅析冷战后中日关系的发展[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3 田芳;发展中日关系的对策研究[D];湘潭大学;2008年
4 龚健;日本民族特性对当代中日关系的影响探析[D];吉林大学;2008年
5 包志荣;从文化因素论二战后的中日关系[D];暨南大学;2009年
6 陶宇;日本非政府组织在中日关系中的作用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7 姜广英;中日关系的结构性矛盾及其化解[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8 修志成;建构主义视角下中日关系的困境与解决途径[D];延边大学;2010年
9 董磊磊;运用高中历史教材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中日关系的实践和体会[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10 刘鹏飞;论21世纪初的中日关系[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本文编号:64903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aijiao/6490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