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外交论文 >

1950-1965年中国新疆与苏联关系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17 17:27

  本文关键词:1950-1965年中国新疆与苏联关系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中苏关系 伊塔事件 “反修防修”


【摘要】:20世纪中苏关系、苏联对华政策,近年来逐渐引起国内外的关注,特别是最近10多年,随着中俄两国档案的解密,中苏关系研究取得前所未有的硕果。中国新疆与原苏联有着漫长的边境线,而且苏联对新疆的政策同新疆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有着密切关系,尤其是新疆和平解放后这段时间苏联对新疆政策对新疆有着重要意义。本文试图以中苏关系发展为大背景,以新疆和平解放后这一时间段的苏联对新疆政策发展为研究对象,总结国家处理邻里关系的经验与教训,为新疆沿边开放战略的实施提供借鉴。 本文共有5个部分:第一部分对论文的选题意义、当前国内研究现状以及论文的研究方法和不足之处进行阐述。 第二部分:主要回顾从1950年2月14日《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订到1968年“珍宝岛事件”发生期间,中苏两国两党的关系从同盟到对抗的演变。在这期间,苏联实现对中国大规模的援助,对中国经济建设和恢复起到促进作用;苏联方面为了遏制中共势力不惜毁约、撤走专家、停止核武器的援助;中苏意识形态分歧引起中苏之间大论战,边境矛盾导致中苏双方不信任;中苏国家层面关系破裂,使得苏联成为中国最危险的敌人。 第三部分:主要论述中苏蜜月时期下的新苏经贸文化发展,在这期间新疆各个民族努力营造中苏友好的社会氛围。特别是在解决新疆苏侨和苏籍干部问题时候,受到中苏蜜月关系的影响以及他原因,使得这个问题没有彻底解决。 第四部分:新苏关系发展受到中苏关系恶化的影响,苏联方面开始在新疆通过书信、广播、报刊、包裹等方式宣传苏联物质优越;通过苏侨协会和领事馆,培植大量的特殊势力、建立情报关系,1962年策划和煽动震惊中外的伊、塔事件和伊宁5.29反革命暴乱。在此期间,中苏双方就边民外逃事件进行会晤和商谈,中方希望苏联方面能够协助6万多边民回国,苏联极力反对。 第五部分:伊、塔事件发生后,新疆开始彻底清除苏侨、苏籍干部、苏侨协会、打击里通外国分子;开展“反修防修”运动,对干部和群众进行“三个一”的教育、民族团结的宣传;在中苏边界驻防增兵、开展内迁工作
【关键词】:中苏关系 伊塔事件 “反修防修”
【学位授予单位】:新疆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D829
【目录】:
  • 中文摘要3-4
  • Abstract4-8
  • 1.导言8-13
  • 1.1 论文选题的目的和意义8
  • 1.2 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动态、趋势8-12
  • 1.3 论文研究方法12
  • 1.4 研究的重点、难点与创新12-13
  • 2.新中国与苏联关系从同盟到对抗的演变13-21
  • 2.1 “同志加兄弟”的蜜月时期13-16
  • 2.1.1 《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订13-14
  • 2.1.2 苏联对华的援助14-15
  • 2.1.3 全面向苏联学习,营造中苏友好氛围15-16
  • 2.2 中苏关系恶化16-18
  • 2.2.1 中苏分歧的由来16-17
  • 2.2.2 中苏两党的较量引起分歧公开化17-18
  • 2.3 中苏两党关系的破裂与对抗18-21
  • 2.3.1 中苏意识形态大论战18-19
  • 2.3.2 中苏关系由同盟转向对抗19-21
  • 3.中苏蜜月期的新苏关系21-32
  • 3.1 新疆与苏联的经贸往来与文化交流21-25
  • 3.1.1 新疆与苏联的经贸往来21-23
  • 3.1.2 新苏友好文化交流23-25
  • 3.2 新疆的中苏友好宣传25-28
  • 3.2.1 《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订受到热烈欢迎25-26
  • 3.2.2 新疆中苏友好协会的工作成果26-27
  • 3.2.3 庆祝十月革命,开展中苏友好月宣传27-28
  • 3.3 关于新疆苏侨与苏籍干部问题的友好交涉28-32
  • 3.3.1 新疆苏侨与苏籍干部形成的历史原因28-29
  • 3.3.2 中苏关于遣返苏侨和苏籍干部退籍问题的交涉29-32
  • 4.中苏论战引起新苏关系恶化32-42
  • 4.1 伊塔事件前苏联对新疆的策划32-35
  • 4.1.1 通过广播、信件等方式宣传苏联的物质优越32-33
  • 4.1.2 苏侨协会及领事馆非法发展苏侨,煽动群众外逃33-34
  • 4.1.3 长期培植特殊势力,,建立情报关系34-35
  • 4.2 边民外逃与 5.29 事件35-38
  • 4.2.1 边民外逃35-36
  • 4.2.2 伊宁发生“5.29”反革命暴乱事件36-38
  • 4.3 中苏双方就外逃边民谈判和交涉38-42
  • 4.3.1 双方谈判交涉过程38-39
  • 4.3.2 外逃人员的安置与处理39-42
  • 5.“坏事变好事”:清除苏联在新疆的势力与影响42-55
  • 5.1 清除苏联在新疆的势力42-45
  • 5.1.1 彻底解决新疆苏侨和苏籍干部的问题42-43
  • 5.1.2 逼迫苏联关闭在新疆的领事馆和苏侨协会43-44
  • 5.1.3 坚决打击里通外国分子44-45
  • 5.2 开展“三个一”为主题的爱国主义宣传45-48
  • 5.2.1 “三个一”教育45-46
  • 5.2.2 做好群众宣传工作46-47
  • 5.2.3 纯洁和加强干部队伍47-48
  • 5.3 以“反修防修”对抗苏联的煽动48-51
  • 5.3.1 苏联对新疆颠覆性的宣传48-50
  • 5.3.2 提高警惕,做好“反修防修”工作50-51
  • 5.3.3 加强口岸的“反修”工作51
  • 5.4 净化边境51-55
  • 5.4.1 “有边无界,有边无防”的历史渊源51-52
  • 5.4.2 加强边界管理和建设52-53
  • 5.4.3 开展内迁后撤工作53-55
  • 结语55-56
  • 参考文献56-60
  • 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60-61
  • 后记61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曹国芳,杨英健;援助,还是攫取?——1933—1942年苏联对新疆之政策述论[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2 南哲;毛泽东、周恩来情系新疆[J];党史博览;2003年09期

3 顿时春;陈伍国;;1962年新疆“伊塔事件”的历史渊源[J];中共党史资料;2009年01期

4 时映梅;中苏关系恶化原因简析[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5 沈志华;中苏结盟与苏联对新疆政策的变化(1944-1950)[J];近代史研究;1999年03期

6 田庆锋;新疆地区的中苏关系与新疆的近代化(1917-1949)[J];喀什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7 沈志华;中苏条约谈判中的利益冲突及其解决[J];历史研究;2001年02期

8 李丹慧;新疆苏联侨民问题的历史考察(1945—1965)[J];历史研究;2003年03期

9 罗盘;;“伊塔事件”,逃亡者归来[J];南风窗;1989年Z1期

10 李丹慧;;走向分裂:从暗中斗争到公开论战——1960年代中苏关系研究之二[J];史学集刊;2006年06期



本文编号:69023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aijiao/69023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1e4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