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女性恐怖主义的根源及其治理
发布时间:2017-08-18 11:17
本文关键词:论女性恐怖主义的根源及其治理
【摘要】:20世纪后半叶以来,恐怖主义在世界范围内愈演愈烈,迅速蔓延,对国际秩序构成了重大威胁,严重危害现代文明和全人类的生存与发展,被称为“21世纪的政治瘟疫”。在恐怖主义汹涌的浪潮中,女性恐怖分子的身影日益频繁出现,已经成为国际恐怖主义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对世界的和平与稳定构成了新的挑战。西方学者把女性参与恐怖主义活动的现象统称为“女性恐怖主义”即“Female Terrorism”。然而,在国际政治领域,尤其是在国际恐怖主义研究领域,女性的作用与影响长期被人们所忽视,关于女性恐怖主义的系统性研究也相对较少。在此背景下,系统深入地探究女性恐怖主义的根源与治理方式,已经成为当前国际社会共同应对恐怖主义威胁的新的重要课题。 本文将以全球范围内女性参与恐怖主义活动这一客观现象为研究对象,以“芝加哥大学安全与恐怖主义项目”数据库为依托,对女性恐怖主义问题进行系统全面的研究。通过定量分析等研究方法追溯女性恐怖主义的发展历程,分析其基本特征与发展趋势,并在此基础上探究女性恐怖主义的根源与治理方式。 通过研究,本文试图阐释两个观点:一是作为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女性恐怖主义的产生与发展是由多种因素共同造成的。其中,个人、组织以及宗教层面的因素并非女性恐怖主义产生的根源,,其根源在于女性在社会政治和经济生活中的“边缘化”地位。“贫困女性化”的境况以及“父权制”、“男权文化”等传统观念的存在是女性恐怖主义得以滋生的根源和“沃土”。二是对于女性恐怖主义的治理,一方面要着眼根源,制定国家长期战略,破除“贫困女性化”的怪圈,改变女性在社会政治和经济生活中的“边缘化”地位,从根本上铲除女性恐怖主义赖以滋生的“土壤”;另一方面,要立足现实,通过建立女子反恐部队、强化情报信息网络建设、加强舆论引导和媒介约束等方式消除女性恐怖分子的战术优势。通过这两个层面的治理,将有利于国际社会共同应对女性恐怖主义的新挑战,减少并最终消除女性恐怖主义这一特殊的“政治瘟疫”。
【关键词】:女性恐怖主义 国际恐怖主义 女性人体炸弹
【学位授予单位】:外交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D815.5;C913.68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7
- 前言7-15
- 一、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7-8
- 二、 研究现状与不足之处8-13
- 三、 文章框架与主要内容13-14
- 四、 研究方法及可能的创新之处14-15
- 第一章 女性恐怖主义概述15-24
- 第一节 女性恐怖主义的概念界定与历史溯源15-18
- 一、 女性恐怖主义及其相关概念的界定15-17
- 二、 女性恐怖主义的历史渊源17-18
- 第二节 女性恐怖主义的现状以及女性所扮演的角色18-24
- 一、 女性恐怖主义的发展现状18-20
- 二、 女性在恐怖组织中所扮演的角色20-24
- 第二章 女性恐怖主义的主要特征与发展趋势24-32
- 第一节 女性恐怖主义的主要特征24-30
- 一、 地域分布全球化24-25
- 二、 年龄结构年轻化25-27
- 三、 行动方式以自杀式腰带炸弹袭击为主27-29
- 四、 组织分布不均衡29-30
- 第二节 女性恐怖主义的发展趋势30-32
- 一、 科技化程度不断加深30-31
- 二、 极右翼恐怖组织中的女性成员将逐步增加31-32
- 第三章 女性恐怖主义的根源探析32-44
- 第一节 女性恐怖主义的常规动因32-36
- 一、 个人动因32-34
- 二、 组织动因34-36
- 第二节 女性恐怖主义中的宗教因素36-40
- 一、 传统宗教教义对女性恐怖主义的遏制效应37-38
- 二、 宗教极端组织对女性恐怖主义的“合法化”解释38-40
- 第三节 女性恐怖主义的经济和社会政治根源40-44
- 一、 经济根源40-42
- 二、 社会政治根源42-44
- 第四章 女性恐怖主义的治理方式探析44-50
- 第一节 根治女性恐怖主义的长期战略44-47
- 一、 破除“贫困女性化”的怪圈44-45
- 二、 革新社会风气,充分保障女性政治权益45-46
- 三、 加强女性教育,澄清宗教误区46-47
- 第二节 应对女性恐怖主义现实威胁的战术策略47-50
- 一、 完善针对女性恐怖主义犯罪的立法和组织机构建设47-48
- 二、 建立女子反恐部队48
- 三、 强化情报信息网络建设48-49
- 四、 加强舆论引导和媒介约束49-50
- 结论50-51
- 参考文献51-55
- 致谢55-56
- 附件56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良沱,章剑;恐怖犯罪三题[J];江苏警官学院学报;2002年05期
2 古丽燕;于尚平;;伊斯兰女性暴力恐怖犯罪的原因、特点及对策[J];青少年犯罪问题;2014年06期
3 李华;俄罗斯车臣恐怖主义产生的历史及现实根源[J];南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4 长城;;“黑寡妇”逃不出的仇恨宿命[J];民主与法制;2010年11期
5 丁佩华;黑面纱内的悲剧人生[J];检察风云;2004年19期
6 丁佩华;;车臣“黑寡妇”:俄罗斯社会的疾瘤[J];社会观察;2010年05期
7 石伟;贾凤翔;;自杀性恐怖主义的心理学述评[J];心理科学进展;2011年09期
8 吕庆广;;试论现代恐怖主义的群体特征与社会根源[J];学术论坛;2007年04期
9 臧建国;;自杀性恐怖犯罪新动向及对策研究[J];犯罪研究;2010年05期
10 冯娟;焦得刚;;对车臣恐怖主义活动中“黑寡妇”现象的剖析[J];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本文编号:69428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aijiao/6942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