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宁俄中关系思想与实践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25 17:23
本文关键词:列宁俄中关系思想与实践研究
【摘要】:列宁以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理论为指导,对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国际局势和国际关系作了科学分析,形成了列宁处理无产阶级国家对外关系的基本思想。其中,关于俄中关系的思想是颇具重要意义的组成部分。由于特殊的时代背景和复杂的国际环境,使得列宁俄中关系思想与实践具有基于国家关系和阶级关系的双重内容:从国家关系讲,它涉及对沙俄时期俄中关系的认识和剖析、关于苏俄对华外交的思想和探索;从阶级关系看,它涉及对俄中两国革命关系的认识和探索,对中国革命的指导和推动。通过对列宁俄中关系思想与实践的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苏俄时期的俄中关系及苏俄对华政策,从而深化对列宁整个国际关系理论的认识,深化对无产阶级国家应有的对外关系立场和原则的经验总结,从中吸取对现时期中国对外交往和发展中俄关系的有益启示。 本文研究论述的主要内容从基本结构上来说,有以下几大方面: 其一,揭示了列宁俄中关系思想的形成条件。中国是俄国最大的邻邦,所以列宁在领导俄国革命和苏俄建设事业的过程中,始终关注俄中关系和中国的变革发展。近代以来沙俄对华侵略造成的俄中关系不平等状况,是列宁俄中关系思想形成的历史背景。马克思恩格斯的国际关系思想为列宁俄中关系思想形成奠定了理论基础。列宁正是在马克思恩格斯的国际关系思想指导下,以对当时国际局势的分析和对沙俄外交关系的批判,作为他思考俄中平等关系的现实依据。列宁最早论述中国问题的《对华战争》一文,,是他俄中关系思想形成的标志。 其二,论述了十月革命前列宁俄中关系思想的基本要点。列宁俄中关系思想以十月革命为界可以分为前后两大时期。十月革命前列宁主要是揭露和抨击沙俄对华政策的侵略性及俄中关系的不平等性,剖析其阶级实质。在此基础上,列宁把推翻沙皇专制统治、反对国际资本的压迫、建立工人阶级的政权,作为实现俄中平等关系的基本要求;把开展俄中两国人民革命运动,作为实现俄中平等关系的重要途径,因此要积极促发俄中两国革命的互动影响与革命力量的联合。只有无产阶级革命胜利并掌握国家政权后,才会实行和平的外交政策,才会有真正平等的对外关系。 其三,阐明了十月革命后列宁俄中关系思想的主要内容。十月革命胜利后,列宁和苏俄通过发布《和平法令》、废除“秘密外交”、积极开展争取国际和平的斗争,确定了苏俄外交的国际和平立场,从而为建立新型俄中关系奠定了基础;通过阐明苏俄的民族平等政策,为建立新型俄中关系提供了理论依据;通过苏俄对华和平外交政策的宣传鼓动,为建立新型俄中关系赢得了舆论支持;通过积极主动表明苏俄对华友好态度,特别是发布第一次和第二次“对华宣言”,宣布放弃沙俄侵华而攫取的一切不义权益,为建立新型俄中关系凝聚了共识。列宁这些思想的提出和政策推行,标志着苏俄同沙俄时期不平等外交的彻底决裂,开启了俄中平等关系的新进程。 其四,考察了列宁为推动俄中外交关系正常化在实践上所作的努力。在列宁领导下,苏俄逐步建立起国家外交机关及专门对华工作机构,积极与中国北京政府原驻俄外交官及驻其他国家的外交人员进行接触和联系,表明苏俄政府对华友好政策。为实现苏俄同中国建立正式外交关系,列宁和苏俄政府通过远东共和国的对华交往推动俄中关系的发展。列宁还高度重视俄中历史悬案问题的处理,推动俄中两国互派使团进行直接外交谈判,最终于1924年5月实现了俄中外交关系正常化。 其五,探讨了列宁对中国革命事业给予的指导和帮助。这也是列宁俄中关系思想与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列宁对孙中山的革命思想曾予以积极评价,对中国的辛亥革命给予声援和支持,还推动孙中山同苏俄和共产国际建立联系,确立并实施援助孙中山的南方政府和国民党的政策。列宁高度重视向中国传播马克思列宁主义和十月革命的经验,积极帮助中国先进分子创建中国共产党,并通过设置俄共(布)和共产国际相关对华工作机构推动中国革命,具体指导和促成了第一次国共合作。 其六,评析了列宁俄中关系思想与实践的价值和作用。列宁俄中关系思想与实践,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理论,开创了社会主义国家对外关系新范式,奠定了俄中两国友好关系的坚实基础,改善了苏俄社会主义事业的外部环境,也促成了中国社会变革发展的有利条件,其积极功效是主要的。但列宁俄中关系思想与实践也存在某些历史局限,如他的一些正确设想缺乏有效的实施措施,对待中国革命和俄中分歧也有并不完全符合中国实际的问题。尽管有这些不足,列宁俄中关系思想与实践在当今新的国际关系下,仍对我们坚持正确的国际关系立场和准则,正确开展对外交往和处理各种国际事务,推动世界和平与发展的进程,具有极为重要的启示意义。
【关键词】:列宁 俄中关系 苏俄外交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A821;D851.2
【目录】:
- 中文摘要8-10
- Abstract10-14
- 导论14-29
- 一、 选题缘由和研究意义14-15
-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15-24
- 三、 研究思路和基本内容24-27
- 四、 研究方法和创新之处27-29
- 第一章 列宁俄中关系思想的形成条件29-56
- 一、 历史背景:沙俄时期的不平等俄中关系30-39
- (一) 十七世纪中叶沙俄对中国东北的侵犯31-33
- (二) 十九世纪沙俄对华侵略扩张的加剧33-39
- 二、 理论基础:马克思恩格斯国际关系思想39-48
- (一) 确立分析国际问题的阶级原则40-43
- (二) 提出反对民族侵掠的正义要求43-44
- (三) 倡导民族平等交往的重要准则44-46
- (四) 阐明实现国际和平的良好愿望46-47
- (五) 抨击列强侵略中国的野蛮暴行47-48
- 三、 现实依据:列宁对国际关系问题的考察48-54
- (一) 对时代及其特征的揭示48-52
- (二) 对沙俄外交关系的审思52-54
- 本章小结54-56
- 第二章 十月革命前列宁的俄中关系思想56-88
- 一、 揭示沙俄时期俄中关系的不平等性57-65
- (一) 抨击沙俄对华政策的侵略性57-61
- (二) 谴责沙俄侵华的野蛮暴行61-62
- (三) 剖析沙俄侵华的阶级实质62-65
- 二、 提出实现俄中平等关系的要求65-72
- (一) 推翻沙皇专制是前提65-68
- (二) 反对资本压迫是要务68-71
- (三) 建立工人阶级政权是保证71-72
- 三、 探索实现俄中平等关系的途径72-86
- (一) 努力开展俄中两国人民的革命72-75
- (二) 促发俄中两国革命的互动影响75-80
- (三) 实现俄中两国革命力量的联合80-82
- (四) 推翻临时政府,实现和平外交82-86
- 本章小结86-88
- 第三章 十月革命后列宁的俄中关系思想88-118
- 一、 确定苏俄国际和平立场:为新型俄中关系奠定基础88-98
- (一) 发布《和平法令》,宣示和平主张89-90
- (二) 废除“秘密外交”,公布掠夺条约90-93
- (三) 以坚决斗争谋求国际和平局面93-95
- (四) 公开阐明新政权对华和平原则95-98
- 二、 阐明苏俄民族平等政策:为新型俄中关系提供理论依据98-103
- (一) 与沙俄民族压迫政策决裂98-99
- (二) 承认并奉行民族自决原则99-100
- (三) 支持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100-101
- (四) 号召全世界无产者和被压迫民族联合起来101-103
- 三、 对华外交的宣传鼓动策略:为新型俄中关系寻求支持103-107
- (一) 阐明宣传鼓动工作的重要性104
- (二) 苏俄外交的宣传鼓动策略运用104-105
- (三) 积极开展对华宣传鼓动工作105-106
- (四) 以公开宣言形式发布对华政策106-107
- 四、表达苏俄对华友好态度:为新型俄中关系凝聚共识107-117
- (一) 宣布奉行“睦邻外交”政策107-108
- (二) 发布第一次、第二次“对华宣言”,争取中国政府的承认和支持108-112
- (三) 致力于消除中国政府对苏俄的疑惧和规避态度112-114
- (四) 积极推动建立新型俄中关系,改善苏俄外部环境114-117
- 本章小结117-118
- 第四章 列宁对俄中外交关系正常化的推动118-157
- 一、 谋求俄中外交关系正常化的最初努力119-125
- (一) 设置相关外交工作机构开展对华工作119-121
- (二) 与中国原驻俄外交官进行非正式接触121-123
- (三) 通过中国驻丹麦外交官开展双方联系123-125
- 二、 通过远东共和国对华外交促进俄中关系125-130
- (一) 远东共和国与苏俄的特殊关系125-126
- (二) 重视远东共和国在俄中关系发展中的独特作用126-127
- (三) 远东共和国为俄中关系正常化作出的贡献127-130
- 三、 重视处理俄中历史悬案问题130-139
- (一) 列宁关于夺取中东铁路内部管理权的指示131-134
- (二) 关于中东铁路问题的政策及其变化134-136
- (三) 关于外蒙古问题的基本政策和行动136-139
- 四、 积极推动实现俄中直接外交谈判139-144
- (一) 推动张斯麟使团访俄139-142
- (二) 亲自接见张斯麟使团142-143
- (三) 推动直接谈判的交涉143-144
- 五、 高度重视苏俄赴华外交使团的作用144-156
- (一) 推动裴克斯使团赴华谈判145-147
- (二) 指导越飞使团的在华工作147-150
- (三) 加拉罕与俄中正式建交150-156
- 本章小结156-157
- 第五章 列宁对中国革命事业的指导和帮助157-211
- 一、 向中国传播马克思列宁主义和十月革命经验158-166
- (一) 利用旅俄华工及其组织传播马克思列宁主义和俄国革命思想158-160
- (二) 尝试依托华工组织创建“俄共(布)模式”的中国共产党160-162
- (三) 直接派遣革命者秘密赴华开展宣传和革命工作162-166
- 二、 通过俄共(布)和共产国际推动中国革命166-178
- (一) 制定俄共(布)和共产国际对华工作原则166-170
- (二) 设置俄共(布)相关机构开展对华工作170-173
- (三) 组建共产国际工作机构推动中国革命173-178
- 三、 对孙中山领导的国民革命的指导178-187
- (一) 积极评价孙中山革命思想及辛亥革命178-180
- (二) 推动同孙中山南方政府的联系和接近180-183
- (三) 确立并实施援助孙中山南方政府的政策183-187
- 四、 推动和帮助中国先进分子创建中国共产党187-196
- (一) 选派维经斯基赴华帮助建党187-189
- (二) 维经斯基积极开展建党工作189-194
- (三) 推荐马林来华参与中共筹建194-196
- 五、 指导和促成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196-209
- (一) 提出国共两党合作的设想197-199
- (二) 推动国共合作策略的形成199-202
- (三) 推动中共接受“党内合作”的方式202-205
- (四) 促成国民党实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政策205-209
- 本章小结209-211
- 第六章 列宁俄中关系思想与实践评析211-228
- 一、 列宁俄中关系思想与实践的积极功效211-216
- (一) 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理论211-212
- (二) 开创了社会主义国家对外关系新范式212-213
- (三) 奠定了俄中两国友好关系的坚实基础213-214
- (四) 改善了苏俄社会主义事业的外部环境214-215
- (五) 促成了中国社会变革发展的有利条件215-216
- 二、 列宁俄中关系思想与实践的历史局限216-220
- (一) 一些正确设想缺乏有效的实施措施216-218
- (二) 以实现“世界革命”对待中国革命218-219
- (三) 以维护苏俄利益考量俄中关系分歧219-220
- 三、 列宁俄中关系思想与实践的有益启示220-227
- (一) 始终奉行和平与平等的国际关系准则220-221
- (二) 正视历史问题妥善解决国家间的争议221-223
- (三) 积极稳妥地维护多方面国家安全利益223-224
- (四) 着力构筑好相邻大国的地缘政治关系224-225
- (五) 根据世态变化采取灵活务实外交方略225-226
- (六) 尽己所能地为人类社会进步作出贡献226-227
- 本章小结227-228
- 参考文献228-243
- 后记243-245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参与课题245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黎;;共产国际、俄共(布)对于中国革命联合对象的选择——以吴佩孚、陈炯明和孙中山为例[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2 应俊;;列强与1923~1924年的中苏建交谈判[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3 刘淑杰;《瑷珲条约》签订前沙俄武装侵占黑龙江地区述论[J];北方文物;1994年02期
4 李玉贞;;中国共产党成立前夜的苏俄密使[J];百年潮;2001年07期
5 K·B·石克强;李玉贞;;俄罗斯新发现的有关中共建党的文件[J];百年潮;2001年12期
6 艾虹;;陈炯明一度成为苏俄在华合作者的原因探析[J];长白学刊;2011年01期
7 朱洪;;大革命时期苏联和共产国际对国共两党经济援助之比较[J];党的文献;2007年02期
8 方宁;;论维经斯基对中共建党思路的影响[J];党的文献;2011年03期
9 李玉贞;;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关于中国共产主义运动及中共创建的五份文献[J];党的文献;2011年04期
10 李玉贞;;与中共建立有关的俄共(布)、共产国际机构和人员[J];党的文献;2011年04期
本文编号:73760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aijiao/7376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