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气候外交战略分析
本文关键词:中国气候外交战略分析
【摘要】:气候变化已经成为影响国际关系和大国外交的新变量,气候外交的本质是围绕碳排放资源分配展开的一系列博弈,由于各国历史碳排放量、当前减排的边际成本、气候变化带来的生态脆弱性各不相同,国际气候外交争议不断。在此背景下,面对气候谈判国际立场的多重矛盾、发展第一与节能减排的矛盾和气候变化的生态脆弱性问题突出等三对矛盾,中国陷入了“减排悖论”和“国际气候外交困境”。从国际气候治理机制以及国内生态环境约束条件来分析这三对矛盾的形成机理,可以清楚矛盾产生的原因。从国际环境来看,国际气候谈判存在多层次、多主体的博弈力量,欧盟、美国、日本、中国以及广大第三世界国家在气候变化的反应与气候谈判中的角色、主张表现出明显的矛盾或形成微妙的利益联盟,在全球气候治理机制和治理格局中,中国陷入了多重夹缝,气候外交能力有待提升。从国内环境看,中国有着敏感脆弱的生态环境形势,气候变暖导致的生态破坏结果是中国难以承受之痛,减缓全球气候变化是中国的客观需求。而另一方面,中国在过去的发展靠的是高碳排放拉动起来的经济发展模式以及高度依赖以煤炭为主导的化石能源结构,通过大幅度减排实现快速转型将是中国难以承受之重。中国气候外交面临着来自国际与国内的双重压力,党的十八大报告特别将生态环境上纳入到“五位一体”战略布局的新高度,为气候外交创造了新的开端。以十八大报告为指导,从生态环境建设、应对气候变化的国家制度建设、开展国际气候合作的方式调整等视角探讨中国气候外交的战略目标、战略定位、战略立场与战略布局,不仅符合中国经济发展的实际,而且将使气候外交成为中国整体外交战略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键词】:气候外交 碳排放 国际气候治理 生态环境
【学位授予单位】:辽宁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P467;D822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11
- 绪论11-19
- 0.1 选题背景与问题缘起11-13
- 0.2 文献综述13-17
- 0.2.1 气候外交的本质与影响全球气候外交因素的研究13-15
- 0.2.2 中国气候外交的研究15-17
- 0.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17-18
- 0.3.1 研究内容17-18
- 0.3.2 研究方法18
- 0.4 创新点、难点与不足18-19
- 0.4.1 创新点18
- 0.4.2 难点与不足18-19
- 1 从环境外交到气候外交的演进19-29
- 1.1 环境外交的兴起与发展19-22
- 1.1.1 环境外交的兴起19-20
- 1.1.2 环境外交的内涵与新发展20-22
- 1.2 气候外交的兴起与发展22-27
- 1.2.1 气候外交的兴起22-23
- 1.2.2 全球气候外交的演进23-25
- 1.2.3 中国气候外交的发展历程25-27
- 1.3 环境外交与气候外交的关系27-29
- 1.3.1 生态环境建设与气候外交的内在一致性27-28
- 1.3.2 生态环境建设与气候外交的外在互补性28-29
- 2 国际气候治理背景下的中国气候外交29-36
- 2.1 生态环境变化与国际气候谈判的兴起29-33
- 2.1.1 日益恶化的国际生态环境29-30
- 2.1.2 国际气候谈判议题及争论点30
- 2.1.3 国际气候谈判的多方力量博弈30-33
- 2.2 全球气候治理与中国气候外交33-36
- 2.2.1 国际气候谈判与全球气候治理机制的建立33-34
- 2.2.2 全球气候治理框架下的中国气候外交困境34-36
- 3 内部生态环境约束下的中国气候外交36-47
- 3.1 严峻的生态环境形势36-41
- 3.1.1 自然地理环境复杂、灾害频发36-38
- 3.1.2 自然灾害导致的成本巨大38-39
- 3.1.3 气候变化导致的生态脆弱性影响突出39-41
- 3.2 传统高碳经济发展模式的不可持续41-45
- 3.2.1 碳排放拉动起来的快速经济增长41-43
- 3.2.2 能源结构导致高碳排放43-45
- 3.3 应对气候变化——减排、生态建设与顶层设计45-47
- 3.3.1 内部条件约束下的中国气候外交争议45-46
- 3.3.2 中国的减排之路与生态建设新背景46-47
- 4 生态环境建设背景下的中国气候外交的战略布局分析47-53
- 4.1 中国气候外交的战略定位与战略布局47-48
- 4.1.1 气候外交的战略定位与战略目标47
- 4.1.2 气候外交的战略立场47-48
- 4.1.3 气候外交的战略布局48
- 4.2 气候外交战略的实施建议48-53
- 4.2.1 以生态环境建设为平台强化中国气候外交国内体系48-51
- 4.2.2 以国际气候合作为载体建立中国气候外交协同机制51
- 4.2.3 以全球气候格局调整为契机构建中国气候外交层级机制51-53
- 结束语53-54
- 参考文献54-58
- 致谢58-59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以及参加科研情况59-6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陶正付;;气候外交背后的利益博弈[J];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9年01期
2 陶正付;;中国应对气候外交的政策选择[J];经济研究导刊;2009年14期
3 刘晨阳;;日本气候外交战略探析[J];现代国际关系;2009年10期
4 周绍雪;;气候外交的发展态势及中国的应对[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10年01期
5 张丽君;;非政府组织在中国气候外交中的价值分析[J];社会科学;2013年07期
6 沈玲玲;;全球变暖背景下的中国气候外交[J];学理论;2014年18期
7 甘钧先;余潇枫;;全球气候外交论析[J];当代亚太;2010年05期
8 胡宗山;;政治学视角下的国际气候合作与中国气候外交新对策[J];社会主义研究;2010年05期
9 高风;“气候外交”与达沃斯“六大挑战”[J];气候变化研究进展;2005年01期
10 凌胜利;;中国气候外交的战略布局[J];江南社会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吕鸿;“气候外交”背后的利益碰撞[N];人民日报;2008年
2 傅聪 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欧盟气候外交取向透视[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3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比较政治与公共政策所副所长 于宏源;中国气候外交助力德班会议[N];解放日报;2011年
4 CBN记者 冯迪凡;温家宝亲力亲为“气候外交”[N];第一财经日报;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飞;论中国气候外交[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2 郭溪竹;中国气候外交战略分析[D];辽宁大学;2015年
3 刘秋玲;日本气候外交及其对我国的启示[D];青岛大学;2010年
4 鲁彦琪;气候外交中的国家利益合理化实现问题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5 杨锐;美日气候外交比较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3年
6 陶静婵;南非气候外交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2年
7 朱光强;2001-2010美国气候外交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张妹;提升我国气候外交能力的对策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3年
9 宋军君;试析后冷战时期美国气候外交政策走向[D];辽宁大学;2012年
10 范为;中国气候外交的话语权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75980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aijiao/7598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