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苏关系演变对中国经济的影响(1949-1964)
发布时间:2017-08-30 21:32
本文关键词:中苏关系演变对中国经济的影响(1949-1964)
【摘要】:新中国成立后,苏联是第一个宣布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这与中国“一边倒”的外交政策遥相呼应。1950年2月14日,中苏两国签订了新的中苏条约,两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迅速建立了全方位的合作关系。与此同时,中国作为新生的社会主义国家,引起资本主义国家仇视和威胁,面临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孤立、经济封锁、军事包围。此时,中国经济建设的经验与援助只能来自于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中苏关系的演变也逐渐成为影响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文章以中苏关系演变作为切入点,深入分析其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并且围绕当前“一带一路”战略,中俄经贸合作的逐渐深入,对中俄两国双边关系发展以及经贸合作提出相关可行性对策。本文主要分了五部分:第一部分介绍研究背景、意义及研究方法等内容;第二部以具体事件为切入点,将中苏关系演变过程划分为磨合期、“蜜月期”、龃龉期、冲突期;第三部分简要分析中苏关系演变原因;第四部分着重分析了中苏关系演变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其中包括中苏关系演变对苏联援华所产生的直接影响,对中国经济发展模式的影响,对中国经济的综合影响。中苏关系演变过程的四个阶段分别对应苏联对华援助情况,特别突出了“一五”“二五”期间,苏联对华援助力度对比情况。中国对苏联经济模式的态度也逐渐发生转变,从最开始的“以苏为师”到后来的“以苏为鉴”到最后的“反修防修”,这些态度也真实反映在中国经济领域。“以苏为师”时期,盲目复制苏联经济模式,计划经济体制在中国基本确立。“以苏为鉴”开启了中国自主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但其并未真正突破苏联模式范畴,“大跃进”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反而使中国经济蒙受巨大损失。“反修防修”将中国;第五部分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启示,再次揭示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重要性,对中俄两国关系及经贸合作发展提出了相关对策。
【关键词】:中苏关系 援助 经济 影响
【学位授予单位】:青岛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K27;F129;D829.512
【目录】:
- 摘要9-10
- Abstract10-12
- 第1章 绪论12-16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12-13
- 1.1.1 研究背景12
- 1.1.2 研究意义12-13
- 1.2 研究现状13-15
- 1.3 研究方法和创新之处15-16
- 1.3.1 研究方法15
- 1.3.2 研究创新15-16
- 第2章 1949-1964 年中苏关系的演变16-25
- 2.1 中苏关系磨合期(1949-1953)16-18
- 2.1.1 中苏领导人互访,增进政治互信16
- 2.1.2 中苏条约签订过程“一波三折”16-17
- 2.1.3 朝鲜战争期间,中苏军事配合17-18
- 2.2 中苏关系“蜜月期”(1953-1957)18-20
- 2.2.1 赫鲁晓夫调整对华政策18-19
- 2.2.2 两国携手处理波匈事件19
- 2.2.3 莫斯科会议中,中苏两国相互配合19-20
- 2.3 中苏关系龃龉期(1957-1959)20-22
- 2.3.1 苏联对中国探索道路的质疑20-21
- 2.3.2 对外政策分歧扩大21-22
- 2.4 中苏关系冲突期(1959-1964)22-25
- 2.4.1 政策对立22
- 2.4.2 分歧公开22-23
- 2.4.3 边界冲突23-25
- 第3章 中苏关系演变原因25-31
- 3.1 外交政策和意识形态25-27
- 3.1.1 外交政策变化25-26
- 3.1.2 意识形态对立26-27
- 3.2 中苏政治与经济权衡27-31
- 3.2.1 政治权衡27-29
- 3.2.2 经济权衡29-31
- 第4章 中苏关系演变对中国经济的影响31-49
- 4.1 苏联援华政策变化及其影响31-37
- 4.1.1 中苏关系磨合期,苏联对华援助31-33
- 4.1.2 中苏关系“蜜月期”,苏联加大对华援助力度33-35
- 4.1.3 中苏关系龃龉期,苏联减少对华援助35-36
- 4.1.4 中苏关系冲突期,苏联援华逐渐停止36-37
- 4.2 中苏关系演变对中国经济发展模式的影响37-43
- 4.2.1 以苏为师:中国对苏联经济模式的全面学习37-39
- 4.2.2 以苏为鉴:中国对苏联经济模式的有限反思39-42
- 4.2.3 反修防修:中国对苏联经济模式的片面修正42-43
- 4.3 中苏关系演变对中国经济建设的影响43-49
- 4.3.1 中苏关系演变对中国经济速度设定的影响43-45
- 4.3.2 中苏关系演变对中国产业结构的影响45-46
- 4.3.3 中苏关系演变对中国工业布局的影响46-49
- 第5章 对当代中国经济发展的现实启示49-54
- 5.1 面对复杂的国内外环境,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49-50
- 5.1.1 正确判断国际形势和国内矛盾49
- 5.1.2 正确处理政治和经济之间的辩证关系49-50
- 5.2 合理编制经济规划和科学进行“赶超战略”50-51
- 5.2.1 遵循实事求是原则,合理编制经济规划50
- 5.2.2 抓住机遇,科学规划经济“赶超战略”50-51
- 5.3“一带一路”战略下,妥善处理中俄两国经贸关系51-54
- 5.3.1 积极推动中俄两国新型国家关系发展51-52
- 5.3.2 以中俄两国经济互补点为合作基础52-53
- 5.3.3 实现“一带一路”战略与欧亚经济联盟有效对接53-54
- 结束语54-56
- 参考文献56-59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科研工作59-60
- 致谢60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秀蛟;;俄罗斯智库专家对“一带一路”的评析[J];西伯利亚研究;2015年03期
2 江林泽;;试析“大跃进”运动中浮夸风的表现与影响[J];黑龙江史志;2014年13期
3 李潜虞;;试论中苏同盟形成与破裂的共同因素[J];社科纵横;2014年04期
4 张亚斌;任学丽;;20世纪50年代中国学习苏联经济建设经验的反思及启示[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1期
5 王庆;杜纲;;关于我国工业经济发展若干问题研究[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6 李瑗;;试述《九评》与中苏论战[J];理论学刊;2008年04期
7 张占斌;;中国优先发展重工业战略的政治经济学解析[J];中共党史研究;2007年04期
8 张学强;二五计划的编制与大跃进时期的高指标[J];求索;2005年08期
9 董志凯;中国计划经济时期计划管理的若干问题[J];当代中国史研究;2003年05期
10 孔寒冰;两种和平共处政策:各自的起源及相互冲突[J];国际政治研究;2002年04期
,本文编号:76159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aijiao/7615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