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赫鲁时期印度的西藏政策与中印边界问题(1947-1959)
本文关键词:尼赫鲁时期印度的西藏政策与中印边界问题(1947-1959)
【摘要】:西藏问题是英国殖民主义者侵略中国,试图分裂中国的产物,其中1914年西姆拉会议中提出的“麦克马洪线”就是最显著的表现。英国的西藏政策带有典型的帝国主义色彩,扩大英国权势、防范俄国南下是其政策的主要目的。然而在英国撤离南亚大陆后,印度独立以后的领导者们,显然继承了英国将西藏视为“缓冲区域”的政策思想。此外,通过维持西藏政策来实现英国留下的边界领土利益,成为印度的西藏政策形成过程中首要考虑的利益关切。面对新中国成立的事实、对华政策的需要以及印度当时所面临的地区困境事实,在试图支持西藏独立失败后,印度审时度势地调整对藏政策,以维持西藏的高度自治地位为首要目的。但是,西藏政策的调整丝毫未影响印度在西藏问题下所隐藏的边界利益以及西藏事实上的缓冲作用。因此,依据印度在边界利益即“麦克马洪线”的实现与否,可以将新中国成立后的印度西藏政策分为两个阶段,1956年周恩来访印期间与尼赫鲁达成关于西藏和边界问题的共识,则是两个阶段的主要分水岭。在通过外交手段维持西藏地位、军事手段实现边界控制以及领导人间达成边界共识之后,尼赫鲁成功地利用西藏问题实现了印度的边界利益。自此印度再次调整西藏政策,开始避免介入西藏事务、维持西藏现状的阶段。1959年西藏叛乱,导致尼赫鲁的西藏政策再次失败。在印度方面看来,西藏局势的演变与中国中央政府与西藏地方关系的变化,直接对印度的北部西北部边界领土利益和边境地区的防务安全构成严重挑战。为抵消西藏地位变化带来的安全威胁,印度在加强防务的同时再次试图拓展边界。这体现为尼赫鲁在中印边界西段阿克赛钦地区的政策变化,同时这也导致了中印两国因边界分歧和西藏问题,形成了不可调和的矛盾。印度始终将边界问题与西藏政策围绕在一起,因而随着西藏政策的失败,其在边界问题上固有的利益诉求和更广泛的野心暴露无遗,这使得中印关于边界问题的对抗难以避免。
【关键词】:尼赫鲁 西藏政策 中印边界问题 中印关系
【学位授予单位】:郑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D829.351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绪论9-14
- 第一节 选题缘起及意义9-10
- 第二节 研究现状10-13
- 第三节 创新之处13-14
- 第一章 英国的西藏政策与中印边界问题的由来14-19
- 第一节 英国的西藏政策14-17
- 第二节 中印边界问题的产生17-18
- 小结18-19
- 第二章 继承英国的西藏政策并支持西藏独立(1947-1949)19-25
- 第一节 继承英国西藏政策思想19-20
- 第二节 印度西藏政策的另一重意义20-22
- 第三节 新中国的建立对印度西藏政策的挑战22-24
- 小结24-25
- 第三章 干涉并支持西藏高度自治(1950-1954)25-38
- 第一节 1950年西藏解放对印度西藏政策的挑战25-29
- 第二节 尼赫鲁对西藏问题的判断29-30
- 第三节 通过外交手段来处理西藏问题30-33
- 第四节 扩张边界抵消西藏变化33-37
- 小结37-38
- 第四章 利用西藏问题实现边界主张(1954-1959)38-51
- 第一节 印度为了解西藏情况邀请达赖访印39-42
- 第二节 美国重新关注西藏问题42-43
- 第三节 周恩来与尼赫鲁的共识43-50
- 小结50-51
- 第五章 1959年西藏叛乱与印度边界政策51-61
- 第一节 1959西藏叛乱前印度对西藏问题的立场51-53
- 第二节 西藏叛乱事件后日渐紧张的中印关系53-55
- 第三节 西藏叛乱事件后印度对西藏问题的立场55-56
- 第四节 西藏叛乱前后印度边界政策的变化56-59
- 小结59-61
- 结束语61-64
- 参考文献64-69
- 一、档案文件汇编类64-65
- 二、国外专著65-66
- 三、国内专著66-67
- 四、论文期刊67-69
- 个人简介69-70
- 致谢70-7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车明怀;拉萨社科界、藏学界庆祝建党80周年西藏和平解放50周年学术研讨会简述[J];西藏研究;2001年03期
2 石洪生;继承和发扬老西藏精神[J];西藏发展论坛;2001年02期
3 高丽萍 ,王未来;情系西藏——《外国人眼中的西藏》之一[J];人权;2003年01期
4 阴法唐;政治戎马生涯中的精彩一页———邓小平与西藏的解放和发展[J];红岩春秋;2004年05期
5 廖洲;;从数字看西藏[J];学习月刊;2008年09期
6 李俊清;;从政府公共服务水平提升看西藏人权的改善[J];中国行政管理;2008年06期
7 ;援藏·援疆[J];中国民族;2008年11期
8 陈宗烈;;纪念西藏百万农奴解放50周年(一)[J];军事历史;2009年02期
9 张永攀;;他们曾传教、探险、入侵旧西藏[J];世界知识;2009年07期
10 谭震;;展现一个鲜活的西藏——访国务院新闻办七局副局长刘萱[J];对外传播;2011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孔燕霞;孔庆萍;;浅论西藏社会的伟大历史变迁[A];五十年社会变迁与中国现代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2 孔艳霞;吴素萍;;略论赎买思想在西藏的运用[A];全国少数民族革命史文集[C];1991年
3 田子渝;周玉凤;;西藏和平解放之原因探析[A];全国少数民族革命史文集[C];1991年
4 狄方耀;杨本锋;;试论中央的特殊政策对西藏经济发展的特殊促进作用[A];西藏及其他藏区经济发展与社会变迁论文集[C];2006年
5 陈维宾;;西藏桥梁的发展与展望[A];中国公路学会桥梁和结构工程学会一九九九年桥梁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9年
6 罗莉;;扶持·优惠·补贴——西藏农牧业政策发展的三部曲[A];西部发展评论(2005年第3期 总第17期)[C];2005年
7 熊小平;;试论西藏和平解放的意义[A];全国少数民族革命史文集[C];1991年
8 刘毅;;中央对西藏政策支持和全国“援藏”的简要评析[A];西部发展评论(2005年第3期 总第17期)[C];2005年
9 宋月红;;西藏和平解放《十七条协议》谈判及签订问题研究述评[A];国史研究中的重点难点问题研究述评:第七届国史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10 尹德艳;;浅谈和平解放以来西藏妇女社会地位的变化[A];2009年中国社会学年会“中国社会变迁与女性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宋林富 孟凡军;西藏总队直属支队用光荣传统激发新战士训练热情[N];人民武警;2007年
2 郝桂尧;“老西藏精神”薪火相传[N];西藏日报;2006年
3 本报记者 韩连启;西藏必将在祖国怀抱中阔步前进[N];西藏日报;2008年
4 中共定结县委常委 宣传部部长 巴桑;西藏永远是伟大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N];日喀则报;2008年
5 仲巴县政法委书记 米玛旦增;西藏的现代化告诉未来[N];日喀则报;2008年
6 樊希安;了解真实鲜活的西藏[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8年
7 西藏大学副校长 王启龙;新旧对比看西藏发展变化[N];西藏日报;2008年
8 ;西藏的明天更美好[N];光明日报;2008年
9 藏宣理;牢牢把握党的西藏工作指导方针 全面推进西藏发展进步伟大事业[N];西藏日报;2008年
10 本报记者 晓勇;诉说西藏百年风雨历程[N];西藏日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陈继东;西藏开拓南亚市场及其特殊性研究[D];四川大学;2003年
2 王小彬;中国共产党西藏政策的历史考察[D];中共中央党校;2003年
3 周晶;20世纪前半叶西藏社会生活状态研究(1900-1959)[D];西北大学;2005年
4 宋朝阳;西藏产业结构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5 孙镇平;清代西藏法制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0年
6 央珍;西藏地方摄政制度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7 苗运长;从克松,
本文编号:77348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aijiao/7734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