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政府应急政治动员机制比较研究
本文关键词:中美政府应急政治动员机制比较研究
【摘要】:根据各国应对危机的方式方法来看,在政府应急管理中政治动员机制扮演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为它能够协助政府应急管理,及时有效控制危机并处理危机。正常运转下的政治动员机制,能够帮助政府在短时间内迅速调动和整合社会的人力、财力、物力等资源,对危机进行处理,控制局面。危机事件对社会稳定与和谐总会造成严重影响。政治动员由于其具有保持社会和谐稳定、加强人民战胜困难的信心、领导团结社会各方力量一同战胜危机等功能,因此世界各国政府都在处理危机过程中极其强调发挥政治动员的效用。政治动员可以利用自身优势特点来保障国家在处理危机事件中的有效性,进而维护社会稳定,而保障国家所有的有形和无形的力量转换为实力,为应战和应急提供物质、精神基础,就只能是快速有效的政治动员机制了。政府应急政治动员要做到快速反应,建立应对预案,根据各类危机事件的具体情况设定预警标准和反应力度,同时减少政府行政环节,领导层能快速有效的处置危机,保持做到常态与应急状态下动员两者间的顺利转换,保持动员政策的延续性。 本文主要从中美两国政府应急政治动员的机制和模式上入手。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各种利益矛盾突出,加之复杂的国际环境,地区争端不断,,使得当前危机频发且呈现多样化、复杂化;美国是当前世界上最发达国家,经济水平、社会发育度、科教水平等方面都很高,在应对各类危机上也有着自己成熟的一套理念和方式方法,中美两国虽然在政治体制、传统文化理念等方面不尽相同,但是两国在应对危机进行政治动员问题上的制度保障、机制运行、方式方法等环节上能够相互吸收对方有点,中国在近几次的大危机中优秀的表现也让西方国家看到了可取之处,因此本文通过对比发达国家美国的政府应急政治动员机制,双方能借鉴经验和方法,取长补短,进而希冀在提升我国在应对处理各种国际国内危机的能力的同时保障国际性危机的化解,维护和保持国内社会长期稳定,营造和平有好的国际社会,共同发展进步。
【关键词】:政府 政治动员 应急 机制
【学位授予单位】:电子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D822.3;D871.2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8
- 目录8-12
- 第一章 绪论12-21
- 1.1 问题的提出12
- 1.2 研究价值及意义12-14
- 1.3 文献综述14-18
- 1.3.1 政治动员研究现状14-16
- 1.3.2 政府应急管理研究现状16-17
- 1.3.3 研究现状述评17-18
- 1.4 本文的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18
- 1.5 理论基础18-21
- 1.5.1 应急管理理论18-19
- 1.5.2 政治动员理论19
- 1.5.3 新制度主义理论19-21
- 第二章 政府应急与政治动员机制21-26
- 2.1 政治动员机制21-23
- 2.1.1 政治动员机制概念21
- 2.1.2 政治动员机制分类21-22
- 2.1.3 政治动员机制的功能22-23
- 2.2 政府应急政治动员机制23-25
- 2.2.1 政府应急政治动员机制的主要内容23-24
- 2.2.2 政府应急政治动员机制的结构24-25
- 2.3 假设的提出25-26
- 第三章 中美政府应急政治动员比较指标分析26-30
- 3.1 动员适度性依据26-27
- 3.1.1 多伊奇标准26
- 3.1.2 艾森斯塔德模式26-27
- 3.2 影响政府应急政治动员代表性因素27-28
- 3.2.1 政府层面因素27
- 3.2.2 社会层面因素27-28
- 3.2.3 制度层面因素28
- 3.2.4 国际层面因素28
- 3.3 政府应急政治动员适度性标准28-30
- 3.3.1 动员过度28-29
- 3.3.2 动员不足29-30
- 第四章 中美政府应急政治动员机制比较分析30-36
- 4.1 中国应急政治动员机制现状分析30-32
- 4.1.1 政治动员机制的传统优势30
- 4.1.2 新时期下的政府应急政治动员机制30-31
- 4.1.3 当前应急政治动员机制的成效31
- 4.1.4 当前应急政治动员存在的问题31-32
- 4.2 当代美国应急政治动员机制特点32-36
- 4.2.1 政府主导力的“弱势”32-33
- 4.2.2 完善的危机预警机制33
- 4.2.3 社会动员的传统优势33-34
- 4.2.4 法律制度的保障34
- 4.2.5 健全的配套设施34-36
- 第五章 中美应急政治动员机制的实现比较分析36-44
- 5.1 政府层面比较36-37
- 5.1.1 政府主导36-37
- 5.1.2 政府与媒体37
- 5.2 社会层面比较37-39
- 5.2.1 社会组织参与37-38
- 5.2.2 公民参与38-39
- 5.3 制度保障层面比较39-41
- 5.3.1 机构设置39-40
- 5.3.2 法律保障40
- 5.3.3 危机预警40-41
- 5.4 国际层面比较41-44
- 5.4.1 国家形象41-42
- 5.4.2 信息发布42
- 5.4.3 国际合作42-44
- 第六章 新制度主义视角下的中美应急政治动员机制对比44-49
- 6.1 新制度主义视角下的中美自身应急政治动员机制分析44-45
- 6.2 新制度主义构建下的中美应急政治动员效用对比45-46
- 6.3 新制度主义视角下的中美应急政治动员机制国际合作建立46-47
- 6.4 国际合作机制的建立对中美两国的益处47-49
- 第七章 中美政府应急政治动员机制对比下的启示49-57
- 7.1 中国政府应急政治动员机制的优势49-50
- 7.1.1 传统政府应急政治动员机制49
- 7.1.2 新时期仍然是政府的重要优势49-50
- 7.2 对中国政府应急政治动员机制提升的建议50-55
- 7.2.1 做到政治动员与社会动员并重50-51
- 7.2.1.1 有限性政府下的社会动员广泛性51
- 7.2.1.2 建立健全政府与社会间沟通机制51
- 7.2.2 加强应急政治动员法制建设,提高人们法律意识51-52
- 7.2.2.1 加大法制建设51-52
- 7.2.2.2 健全全民和政府的应急政治动员法律意识52
- 7.2.3 发挥非政府组织的作用,弥补政府资源的有效性52-53
- 7.2.4 建立适度动员下的危机预警53-54
- 7.2.5 完善动员下的媒体54
- 7.2.6 动员下的公众利益满足54-55
- 7.3 从国际层面55
- 7.4 中美机制合作下的政治制度完善55-57
- 第八章 结语57-58
- 致谢58-59
- 参考文献59-61
- 攻硕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61-62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桂霞,吴春晖;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政治动员[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2 吴开松;;危机动员在当代中国的时代特征[J];黑龙江社会科学;2008年03期
3 娄胜华;社会主义改造和集中动员型体制的形成[J];南京社会科学;2000年11期
4 吴开松;;当代中国动员机制转化形态研究[J];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07年03期
5 凌学武;;公共危机管理中的协调联动机制建设研究[J];前沿;2007年09期
6 曹现强;建立科学的危机管理机制 提升政府的反危机能力[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7 杨建中;政治动员: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优势[J];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2003年01期
8 李文良;任晶晶;;西方国家政府危机管理之启示[J];北京电子科技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9 杨冠琼;;危机性事件的特征、类别与政府危机管理[J];新视野;2003年06期
10 宋鸽;反思政府危机管理中新闻媒体的积极干预[J];行政与法(吉林省行政学院学报);2004年06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吴开松;当代中国危机动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2 宋佳蔓;我国政府危机管理中的政治动员机制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朱静;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动员探析[D];西南交通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78436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aijiao/7843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