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外交论文 >

美、中应对自然灾难外交政策对比分析

发布时间:2017-09-03 18:20

  本文关键词:美、中应对自然灾难外交政策对比分析


  更多相关文章: 自然灾难 应急反应机制 灾难外交 全球治理


【摘要】:自然灾难,是发生在自然界的一种正常的现象。近些年,世界范围内各种自然灾难不断发生,毋庸置疑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危害和影响。例如,难民剧增、经济损失、社会资源破坏、扰乱社会秩序等。从这个意义上讲,研究灾难的发生状况,做好预防和重建工作,开拓多元化的救灾渠道,已逐渐被众多国家和地区纳入议程。 从国际关系的角度来看,自然灾难与国际关系也存在着许多微妙联系。由于重大自然灾难的跨国性。往往会对人员、物资、基础设施都有很强的破坏性,往往会涉及许多国家。因此,,自然灾难的处理就不可避免地与外交关系存在关联性。关键时刻,外交关系可以弥补通常意义上的灾难援助的缺陷。 从“灾难外交”的视角,本文着重采用实证分析法和对比分析法,论述美国和中国应对自然灾难的外交决策。例如,与美国相关的2次自然灾难------2004年“印度洋海啸”(国际)和2005年“卡特里娜飓风”(国内);中国的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纵观两国的应灾措施,分析各自的应灾管理体制、政府效能和外交决策,阐明在全球化和信息化日益发达的今天,“灾难外交”是有效应对自然灾难的“润滑剂”,为各国树立良好国家形象提供良好契机,并推动各国采取国际合作的方式开展全球治理。通过这样一系列制度安排构建了一个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体系。
【关键词】:自然灾难 应急反应机制 灾难外交 全球治理
【学位授予单位】:外交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D822.3;D871.2
【目录】:
  • 摘要2-3
  • Abstract3-5
  • 绪论5-10
  • 第一章 灾难外交-----应对自然灾难的新契机10-13
  • 第一节 灾难外交10-12
  • 第二节 灾难外交的现状及问题12-13
  • 第二章 灾难外交的重要因素---自然灾难13-22
  • 第一节 全球性问题及自然灾难13-14
  • 第二节 分析美、中两国的典型自然灾难14-22
  • 一、美国的自然灾难(2004 年、2005 年)15-19
  • 二、中国“汶川大地震”(2008 年)19-22
  • 第三章 比较分析美、中如何理性应对自然灾难22-30
  • 第一节 分析领导层的因素22-23
  • 第二节 两国灾难应急反应机制的比较分析23-28
  • 第三节 两国应对自然灾难的政府效能28-30
  • 第四章 应对自然灾难的外交政策分析30-38
  • 第一节 美国的政策制定过程30-31
  • 第二节 灾难外交在应对自然灾难中的价值31-34
  • 一、美国和中国方面31-33
  • 二、国际社会方面33-34
  • 第三节 自然灾难的治理催生合作政治34-35
  • 第四节 全球治理中各国的责任35-38
  • 一、西方发达国家35-36
  • 二、中国及其他发展中国家36-38
  • 结语38-39
  • 参考文献39-43
  • 致谢43-44
  • 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组成人员名单44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志祥;刘铁忠;王梓薇;;中美国家应急管理机制比较研究[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2 孙健;张磊;;从印度洋海啸灾难看国际危机管理合作机制建设的必要性[J];东南亚之窗;2007年01期

3 阙天舒;;浅析风险世界中的灾难外交[J];国际展望;2009年01期

4 刘铁忠,李志祥,王梓薇;灾害应急中的国防资源动员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5年10期

5 马维野,池玲燕;机制论[J];科学学研究;1995年04期

6 李娜;;我国政府应急管理体系的构建[J];辽宁经济;2006年03期

7 蔡守秋;论环境外交的发展趋势和特点[J];上海环境科学;1999年06期

8 毛维准,阙天舒;灾难外交:一种新的外交方式?——印度洋地震海啸启示录[J];世界经济与政治;2005年06期

9 海伦娜·芬恩 ,轩传树;论文化外交[J];国外社会科学文摘;2004年06期

10 ;美国应急反应体系在卡特里娜飓风中暴露出的问题及启示[J];中国经贸导刊;2005年19期



本文编号:78659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aijiao/78659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042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