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美国对日本历史认识问题的政策立场
本文关键词:试析美国对日本历史认识问题的政策立场
更多相关文章: 日本历史认识问题 美日关系 日本右翼 中国外交
【摘要】:二战结束后伊始,日本历史认识问题已初现端倪。但美国为确保对日本的单独控制和稳定日本国内形势,采取了消极处理政策。而随后冷战的爆发与日本在美东亚战略中重要性的凸显更使美国与日本右翼达成“和解”,并直接导致部分日本历史认识问题的出现。二十世纪中后期,日本的经济腾飞之时,其历史认识问题也不断发酵。美日之间经贸摩擦持续升级,美民间反日情绪与历史记忆重合,但美政府和精英人士依然保持了相对克制。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日本历史认识问题的外部负效应递增,严重影响了东亚地区形势的稳定与美东亚战略部署的推进,美国开始进行日益频繁的有限干预,美日之间的分歧也逐步暴露。美国在日本历史认识问题上的政策立场,是三大忍耐底线与五大介入限制因素互动交织、共同作用的结果。所谓三大忍耐底线,是指日本历史认识问题的发展不可打乱美国的东亚战略部署,不可影响美日之间的战略互信,不可挑战美国国内基本价值观与国际舆论共识。一旦日本历史认识问题的升级态势触及到了这三大底线,美国就会选择出手干预。与此同时,美日同盟关系与美自身战略利益、美国内不同政治力量的立场差异与相互牵制、美日双边历史问题与日本国民情绪、美国对东亚相关国家国内民族主义浪潮的偏见、日本对外宣传与历史认识问题上的“西方中心主义”等五大因素也限制了美国公开介入的频率与力度。中美在日本历史认识问题上存在分歧,但也需要达成更多共识。中国需要以全局谋略提高政策前瞻性和针对性,以更多元的公共外交手段争取美国舆论的理解,在加强自身研究基础上推进国际研究合作。在历史认识问题上,“翻案者”一直不依不饶、绞尽脑汁、伺机而动,“貌似沉默者”谨言慎行、因势利导、从中渔利,我方也需要于大处谋篇,于长远计议,于细节润物无声。
【关键词】:日本历史认识问题 美日关系 日本右翼 中国外交
【学位授予单位】:国际关系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D871.2;D831.3;D815
【目录】:
- 致谢4-5
- 摘要5-6
- Abstract6-9
- 绪论9-17
-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与研究意义9-10
- 第二节 相关概念界定10-11
- 一、“日本历史认识问题”10-11
- 二、“政策立场”11
- 第三节 文献综述11-15
- 一、国内研究综述11-13
- 二、国外研究综述13-15
- 第四节 创新之处与研究方法15-17
- 一、创新之处15-16
- 二、研究方法16-17
- 第一章 美国对日历史认识问题政策立场的演变17-43
- 第一节 二战后初期美日在历史认识问题上的“交易”17-23
- 一、日本历史认识问题的初现端倪17-20
- 二、美国在日本历史认识问题上的沉默纵容20-23
- 第二节 20世纪中后期日本历史问题凸显与美国内立场分歧23-33
- 一、日本战后经济复兴与历史认识问题的凸显23-27
- 二、美日经贸争端与美国社会二战记忆的唤起27-33
- 第三节 21世纪伊始美国公开介入日本历史认识问题33-38
- 一、日本历史认识问题的不断升级33-35
- 二、美国在日本历史认识问题上的公开介入35-38
- 第四节 近年来奥巴马政府对日本历史认识问题的政策立场38-43
- 一、日本历史认识问题风波难平38-40
- 二、奥巴马政府干预频繁但力度有限40-43
- 第二章 美对日历史认识问题的忍耐底线与介入限制因素43-59
- 第一节 美国在日本历史认识问题上的忍耐底线43-49
- 一、不可打乱美国的东亚战略部署43-45
- 二、不可影响美日之间的战略互信45-48
- 三、不可挑战美国国内基本价值观与国际舆论共识48-49
- 第二节 美国介入日本历史认识问题的限制因素49-59
- 一、美日同盟关系与美自身战略利益49-51
- 二、美国政界不同行为体的相互牵制51-53
- 三、美日双边历史问题与日本国民情绪53-55
- 四、对东亚相关国家国内民族主义浪潮的偏见55-56
- 五、日本对外宣传与历史认识问题上的“西方中心主义”56-59
- 第三章 中国在日历史认识问题上的对美政策思考59-67
- 第一节 中美在日本历史认识问题上的分歧与共识59-61
- 一、中美在日本历史认识问题上存在分歧59-60
- 二、中美在日本历史认识问题上存在共识吗?60-61
- 第二节 中国在日本历史认识问题上的对美政策方向61-67
- 一、以全局谋略提高政策前瞻性和针对性61-63
- 二、以多元公共外交手段争取美国舆论理解63-64
- 三、在加强自身研究基础上推进国际研究合作64-67
- 结论67-70
- 参考文献70-7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柠;;让历史认识超越国界[J];南风窗;2007年04期
2 管淑侠;;历史认识客观性的价值论诠释[J];思想战线;2007年03期
3 安平;;战后日本媒体的历史认识问题[J];日本研究;2009年03期
4 项观奇;历史认识现实性断想[J];社会科学研究;1987年06期
5 文平;《美国人眼中的韩国形象》[J];当代韩国;1998年02期
6 郑小娟;从系统的角度谈历史认识的主观性[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01年03期
7 姜克实;日本人历史认识问题的症结[J];世界知识;2005年20期
8 姜克实;;日本人历史认识问题的症结点[J];抗日战争研究;2007年01期
9 刘备;;日本战后历史认识问题根源再探——一种政治文化视角的分析[J];黑河学刊;2013年08期
10 张建立;;试析日本人的历史认识问题形成原因[J];日本学刊;2012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陈景彦;;中日之间的历史认识问题与日本政府的历史观[A];中国抗战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学术研讨会文集(下卷)[C];2005年
2 许寿童;;中韩合作解决日本历史认识问题的可能性研究[A];中国朝鲜史研究会会刊——朝鲜·韩国历史研究(第十四辑)[C];2013年
3 黄凯锋;;历史评价与历史认识[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哲学·历史·人文学科卷)[C];2007年
4 王希亮;;从三个“负面因素”的影响解析日本战争责任与历史认识问题的症结[A];中国抗战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学术研讨会文集(下卷)[C];2005年
5 徐启新;;第12届历史认识和东亚和平论坛光州大会侧记[A];中日关系史研究·2013年第2期(总第111期)[C];201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近代史所 步平;建立面向未来的共同历史认识[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5年
2 卜照晶;历史认识的客观性问题漫谈[N];光明日报;2007年
3 文玖;历史认识的真理性能够检验吗?[N];学习时报;2006年
4 步平;历史认识如何跨越国境?[N];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9年
5 汪征鲁 福建师范大学;历史认识的主客二重性[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6 本报记者 谢颖;跨越、超越——新的历史认识[N];人民政协报;2010年
7 本报记者 薛倩;时间史:丰富和扩展历史认识的新领域[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
8 曾小保 单位:黄山高专马列室;历史认识真理的检验[N];安徽日报;2000年
9 记者 郭一娜;安倍称“继承历代内阁历史认识”[N];新华每日电讯;2013年
10 记者 郭一娜;安倍重申继承以往内阁历史认识[N];新华每日电讯;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潘峰;试析美国对日本历史认识问题的政策立场[D];国际关系学院;2016年
2 王玲;论历史认识的客观性[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3 曾小保;历史认识主体性问题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4 洪克宇;试论大众史学及其历史认识问题[D];云南大学;2013年
5 季岸先;沃尔什历史认识的客观性问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6 王冉;历史学本质属性的两重性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2年
7 黄凤莲;关于中日历史认识问题的新思考[D];延边大学;2005年
8 朱玉票;新时期史学研究中的史家主体意识[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9 王鹏;柯林武德历史认识主观性思想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82681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aijiao/8268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