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外交论文 >

丝绸之路经济带视域下的大国中亚博弈

发布时间:2017-09-11 04:03

  本文关键词:丝绸之路经济带视域下的大国中亚博弈


  更多相关文章: 中亚 丝绸之路经济带 大国博弈


【摘要】:中亚地区历史上由于种种原因成为大国关注的焦点,上演过一出出大国寻求自身利益的大博弈。英国地缘政治学家麦金德曾将中亚及其附近地区确定为国际政治的“枢纽”地带,并以此发展出著名的陆权理论。早在19世纪,英俄两强已经在中亚这块欧亚大陆的腹地角逐,双方在阿富汗展开了多次拼杀。冷战期间,伴随苏联入侵阿富汗,中亚“大博弈”在美苏之间再次展开,直至以苏联的失败和解体告终。冷战后,国际形势发生了根本变化,苏联解体,中国崛起,美苏两极对抗格局已不复存在,然而如布热津斯基在《大棋局》中所预言的那样,中美俄仍然是世界舞台的主要棋手。中亚地处连接欧洲和亚洲、中东和南亚的十字路口,自然资源丰富,民族和宗教关系复杂,在欧亚地缘政治格局中地位十分重要,对于各大国具有重要的地缘政治利益。首先是中亚和里海地区丰富的能源储备;其次是俄、美、中、印、欧盟等国对该地区的高度重视;再次是阿富汗问题,该问题被视为毒品和恐怖主义对邻国和世界其他国家存在的潜在威胁的根源。所有这些因素促成了后冷战时期全球各国在中亚地区的竞争态势。冷战后大国战略博弈也在此体现得尤为突出。近年来,大国都对此提出了自己的战略设想。大国是指俄罗斯、美国、中国等国,也包括欧盟、日本、印度、土耳其等国。文章分析了大国的中亚战略,认为未来中亚形势将更加复杂,大国围绕该地区的博弈会更加激烈。随着中国“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推出和不断进展,未来中美俄三国是大国中亚博弈的主要棋手,其对中亚争夺具有战略性。中美俄三国战略各有优势和弱点,其发展定位和程度也很不同。三国战略在中亚虽存在竞争,但由于多种因素的制约,目前不会爆发直接的正面冲突。随着大国战略的发展,中亚地缘政治的竞争性有增强的趋势,但在经济实践层面,则可能出现更多的交叉融合。同时中亚国家对待大国心态不一,他们的立场也直接影响到大国战略的推进。中亚未来走向难以确定。
【关键词】:中亚 丝绸之路经济带 大国博弈
【学位授予单位】:新疆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D815
【目录】:
  • 中文摘要3-4
  • Abstract4-7
  • 1 引言7-14
  • 1.1 问题的提出7
  • 1.2 研究意义7-9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9-12
  •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12-13
  • 1.5 本文的重难点和创新之处13-14
  • 2 中亚成为大国博弈的焦点14-20
  • 2.1 美国借“新丝绸之路”战略争夺中亚,遏制中俄14-16
  • 2.2 俄罗斯利用欧亚联盟打造一体化,重拾大国之路16-17
  • 2.3 日本借“丝绸之路外交战略”提升本国形象,加强地区影响17-18
  • 2.4 欧盟利用“新丝绸之路计划”与中亚国家建立新合作机制18-19
  • 2.5 印、俄、土等国的“北南走廊计划”打造区域联合19-20
  • 3 中国提出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20-26
  • 3.1“丝绸之路经济带”提出背景21-23
  • 3.2 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内涵与空间范围23-25
  • 3.3 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前景展望25-26
  • 4 中美俄三国成为大国中亚博弈的主要“棋手”26-36
  • 4.1 中美俄三国战略落棋点指向中亚27-28
  • 4.2 中美俄三国战略在中亚有着实质上的差异28-32
  • 4.3 中美俄三国战略有竞争也有合作,未来合作是趋势32-36
  • 5 中亚国家在大国博弈中的战略选择36-40
  • 5.1 政治上,游走于大国之间,,在大国博弈中平衡36-37
  • 5.2 经济上,通过全方位合作和利用大国博弈谋求国家利益最大化37-38
  • 5.3 安全上,致力于建立多重安全保障机制38-40
  • 结语40-41
  • 参考文献41-44
  • 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44-45
  • 后记45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显平;邹向阳;;中国—中亚新丝绸之路经济发展带构想[J];东北亚论坛;2006年05期

2 赵东波;李英武;;中俄及中亚各国“新丝绸之路”构建的战略研究[J];东北亚论坛;2014年01期

3 甘均先;;中美印围绕新丝绸之路的竞争与合作分析[J];东北亚论坛;2015年01期

4 沈旭辉;刘鹏;;从援助型外交走向战略型外交——日本中亚外交政策的演变浅析[J];日本学刊;2007年02期

5 李建民;;“丝路精神”下的区域合作创新模式——战略构想、国际比较和具体落实途径[J];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13年23期

6 吴兆礼;;美国“新丝绸之路”计划探析[J];现代国际关系;2012年07期

7 高飞;;中国的“西进”战略与中美俄中亚博弈[J];外交评论(外交学院学报);2013年05期

8 赵常庆;;大国博弈与中亚国家的立场[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02期

9 周明;;地缘政治想象与获益动机——哈萨克斯坦参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构建评估[J];外交评论(外交学院学报);2014年03期

10 赵会荣;;俄美中欧在中亚:政策比较与相互关系[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04期



本文编号:82847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aijiao/82847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9d4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