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外交论文 >

奥林匹克运动中的冷战研究(1950年代-1990年代初)

发布时间:2017-09-12 12:30

  本文关键词:奥林匹克运动中的冷战研究(1950年代-1990年代初)


  更多相关文章: 冷战 奥运会 国际奥委会


【摘要】:雅尔塔体系确立了二战后两大阵营尖锐对立的世界格局。持续了四十多年的冷战深刻地影响了世界的绝大部分。冷战的影响不仅限于最显而易见的国家间政治,还渗透到了经济、文化等细缝罅隙中,体育也未能幸免。作为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影响最大的体育赛事,四年一届的奥林匹克运动会一度成为美苏争霸的战场。 本文写作的时间段线(1950年代至1990年代初)与冷战的起止时间略有不同,全文将两大阵营围绕奥运会开展冷战的历史分为四个阶段,即前期、中期、高潮和后期。前期阶段(1950年代至1960年代)涵盖从第14届夏季奥运会到第19届夏季奥运会共6届奥运会。苏联于1951年加入国际奥委会后,两大阵营围绕奥运金牌榜上的名次进行了激烈比拼。中期阶段(1970年代)包括第20届慕尼黑奥运会和第21届蒙特利尔奥运会,美苏在缓和的大背景下于赛场之外,开始在争夺奥运会主办权的过程中交锋,苏东阵营的体育事业也在这一时期进入发展的黄金期。第三阶段即高潮阶段(1980年代上半期),政治抵制成为了第22届莫斯科奥运会和第23届洛杉矶奥运会的主题,美苏对彼此承办的奥运会进行了相互抵制,现代奥林匹克运动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挫折。后期阶段(1980年代末到1990年代初)包括第24届汉城奥运会以及第25届巴塞罗那奥运会,随着当时国际局势的变化,冷战对奥运会的影响逐渐减弱。东欧巨变、苏联解体之后,冷战对奥运会的影响则消失殆尽。文章结语部分着重对政治与体育、冷战与奥运会的相互影响作了分析。
【关键词】:冷战 奥运会 国际奥委会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D819;G811.21
【目录】:
  • 摘要6-7
  • Abstract7-10
  • 绪论10-15
  • 一、选题的依据和意义10
  • 二、研究现状10-14
  • (一) 国内研究状况11-12
  • (二) 国外研究状况12-14
  • 三、重点、难点及创新点14-15
  • 第一章 冷战进入奥林匹克运动(1950-1960年代)15-30
  • 第一节 苏联进入奥林匹克大家庭15-24
  • 一、苏联加入国际奥委会15-19
  • 二、苏联入会初期的表现19-22
  • 三、从赫尔辛基到墨西哥:美苏主导的体育竞赛22-24
  • 第二节 冷战背景下部分国家奥委会的合法地位之争24-30
  • 一、德国问题25-26
  • 二、中国问题以及韩朝问题26-28
  • 三、国家奥委会合法性问题未能妥善解决的原因28-30
  • 第二章 缓和背景下奥林匹克运动中的美苏竞争与妥协(1970年代)30-38
  • 第一节 国际奥林匹克运动面临的新危机30-31
  • 第二节 苏东阵营体育的黄金时代31-38
  • 一、美苏的申奥之争31-36
  • 二、苏联体育霸主地位的确立和东德体育的崛起36-38
  • 第三章 奥林匹克运动的“冷战高潮”(1980年代上半期)38-58
  • 第一节 苏联入侵阿富汗与莫斯科奥运会38-49
  • 一、阿富汗事件与卡特政府的抵制奥运政策38-41
  • 二、苏联的强硬立场以及国际奥委会的调停努力41-44
  • 三、美国领导的莫斯科奥运会抵制活动44-48
  • 四、莫斯科奥运会:半个世界的角逐48-49
  • 第二节 以眼还眼:抵制危机重现洛杉矶49-55
  • 一、新冷战与苏联的抵制呼声49-51
  • 二、洛杉矶奥运会陷入危机51-53
  • 三、苏东阵营抵制洛杉矶奥运会53-55
  • 第三节 奥林匹克“冷战高潮”的影响55-58
  • 一、对国际局势及美苏关系的影响55-56
  • 二、对各国运动员的影响56-57
  • 三、对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影响57-58
  • 第四章 奥运冷战的退潮与余波(1980年代末至1990年代初)58-66
  • 第一节 汉城奥运会:朝鲜半岛波澜再起58-62
  • 一、韩朝双方的奥运政治博弈58-61
  • 二、汉城奥运会:重新实现奥运大团结的开始61-62
  • 第二节 社会主义阵营最后的奥运身影62-66
  • 一、苏东剧变与东欧体育62-63
  • 二、昙花一现的独联体代表队63-66
  • 结语66-69
  • 附录69-71
  • 参考文献71-76
  • 后记76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光涛;全球化与体育政治功能转变初探[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年04期

2 马秀梅;;政治对奥运体育的干扰及其应对[J];中共成都市委党校学报;2008年03期

3 易纯才;论奥林匹克理想与奥林匹克运动的错位[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年03期

4 董向荣;;关于汉城奥运会与韩国政治转型的关系问题[J];韩国学论文集;2009年00期

5 易剑东,韩淑艳;论当代奥林匹克运动的新拐点[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1998年03期

6 陈炎;赵玉;;奥林匹克运动的政治动因[J];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7 赵文亮;;犹太人与1936年柏林奥运会[J];历史教学问题;2008年04期

8 蔡宝忠;;试论奥林匹克运动与国际政治关系[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1990年03期

9 张鲁宁;;论政治因素与奥林匹克运动的相互制约与影响[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10 陈立基;;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主要领导人发展观的评述[J];体育科技;2006年0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润斌;民族主义演进与奥林匹克发展[D];北京体育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张树明;冷战期间美国对阿富汗政策的发展演变[D];陕西师范大学;2003年

2 王韵菁;国际奥林匹克运动与国际关系[D];暨南大学;2005年

3 陈磊;论体育与政治的关系[D];西北工业大学;2006年

4 丁秀诗;奥林匹克运动异化问题的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6年

5 曹婷婷;论奥林匹克运动的非政治定位与政治性[D];燕山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83726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aijiao/83726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2cc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