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威胁存在情况下弱国为什么退出同盟?
发布时间:2017-09-19 18:10
本文关键词:共同威胁存在情况下弱国为什么退出同盟?
更多相关文章: 同盟解体 战略分歧 自助能力 案例分析 Cox比例风险模型
【摘要】:同盟解体与同盟终止不同,同盟解体系因成员国有意识违反盟约或者在条约到期之前主动退出同盟而导致的同盟终止。本文即聚焦于研究在共同威胁存在情况下,不对称防御性同盟中的弱国为什么会选择退出同盟,从而导致同盟解体。 为了回答以上问题,本文提出了一个同盟解体的双变量理性解释框架,即同盟内部的战略分歧大小决定了同盟成本的高低,而弱国的自助能力强弱决定了其同盟收益的多少。同盟成本和同盟收益共同决定了同盟是维持还是解体。当同盟内部存在重大战略分歧时,维持同盟需要弱国做出重大战略牺牲,如果弱国自助能力足够强大,则同盟对其来说就不是生死攸关的,其愿意为维持同盟付出巨大牺牲的意愿就大大降低,因此存在重大战略分歧情况下,弱国拥有足够自助能力就很可能选择退出同盟,从而导致同盟解体。 由于同盟成本主要是政治成本,同盟收益主要是安全收益,因此无法通过直接相减来判断同盟成本是否超过同盟收益,因此本文用无差异曲线来解释说明同盟所付出的政治成本和同盟所获得的安全收益如何影响同盟效用,继而解释说明在同盟存在重大战略分歧和弱国自助能力强大时,维持同盟对弱国来说具有负效用,从而促使弱国退出同盟。 为了验证本文所构建理论的因果机制,本文首先进行了仔细的案例分析。通过对中苏同盟从建立到分歧继而分裂的全面考察,以及对中苏同盟进行案例内求异比较,证明了本文所构建的同盟解体理论。为了表明本文研究结论的普适性,本文还初步考察了2001-2008年的美韩同盟、1958年至1967年的美法同盟以及1957年后的美英同盟,并与1958-1966年中苏同盟进行案例间求同比较和求异比较,证明了本文所构建的同盟解体理论。 为了进一步验证以上理论的普适性,本文构建了包含自变量战略分歧和弱国自助能力以及控制变量体系大国数量、民主国家和国内体制变化的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进行回归分析。统计回归分析表明自助能力和战略分歧在对同盟解体发挥影响上是互为条件的,在自助能力强的情况下,战略分歧对同盟解体有影响;在自助能力弱的情况下,战略分歧对同盟解体无影响。在战略分歧重大的情况下,自助能力强弱对同盟解体有影响;在战略分歧微小的情况下,,自助能力强弱对同盟解体无影响。统计分析结果进一步证明了本文所构建的理论及其普适性。
【关键词】:同盟解体 战略分歧 自助能力 案例分析 Cox比例风险模型
【学位授予单位】:清华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D80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9
- 第1章 引言9-26
- 1.1 问题的提出9-11
- 1.2 研究的意义11-12
- 1.3 同盟解体:现有研究及其不足12-23
- 1.3.1 目标实现说13-15
- 1.3.2 同盟类型说15-16
- 1.3.3 国内政治说16-20
- 1.3.4 军备同盟效用比较说20-22
- 1.3.5 总结与批评22-23
- 1.4 关于研究方法23-24
- 1.5 论文章节结构24-26
- 第2章 同盟形成理论:评估及对同盟解体研究的启示26-44
- 2.1 势力均衡理论:演进历程及批评26-30
- 2.2 威胁均衡理论:批评及最新发展30-34
- 2.3 利益均衡理论:批评及最新发展34-38
- 2.4 同盟形成理论对中国对外政策的启示38-41
- 2.5 同盟形成理论:评估及对同盟解体理论构建的启示41-44
- 第3章 自助能力、战略分歧和同盟解体:一个理性的解释框架44-66
- 3.1 本章引论:国际关系研究中的方法论问题探讨44-49
- 3.1.1 需要关注解释苹果为什么落地的基础理论44-47
- 3.1.2 国际关系研究中的两种假定47-49
- 3.2 核心概念界定49-53
- 3.2.1 同盟和不对称同盟的定义49-51
- 3.2.2 战略分歧的定义51-52
- 3.2.3 自助能力的定义52
- 3.2.4 同盟解体的定义52-53
- 3.3 同盟解体:理性的分析框架53-55
- 3.4 战略分歧与同盟成本55-58
- 3.5 自助能力与同盟收益58-60
- 3.6 因果机制:战略分歧、自助能力与同盟解体60-63
- 3.7 研究假设63-65
- 3.8 本章总结65-66
- 第4章 从分歧走向分裂:对中苏同盟关系的再考察66-109
- 4.1 中苏同盟关系的确立(1949-1950)67-72
- 4.1.1 签订新约还是维持旧约68-69
- 4.1.2 有关苏联在华特权问题69-71
- 4.1.3 中苏同盟关系的重新确立71-72
- 4.2 中苏同盟关系的蜜月期(1950-1957)72-83
- 4.2.1 中苏在朝鲜战争时期的协调与配合72-77
- 4.2.2 苏联对中国的全面经济援助77-80
- 4.2.3 中国在波匈事件中对苏联的支持80-83
- 4.3 中苏同盟分歧的不断深化(1958-1966)83-104
- 4.3.1 中苏在对美战略上的根本分歧83-92
- 4.3.2 中苏对国际共运领导权的争夺92-104
- 4.4 战略分歧、自助能力与中苏同盟的最终分裂104-106
- 4.4.1 中苏战略分歧的重大性104-105
- 4.4.2 中国自助能力的根本提升105-106
- 4.4.3 中苏同盟的最终分裂106
- 4.5 本章总结106-109
- 第5章 对其它案例的初步检验109-121
- 5.1 对 2001-2008 年美韩同盟的初步考察109-112
- 5.1.1 美韩同盟战略分歧的重大性109-111
- 5.1.2 韩国的自助能力111-112
- 5.1.3 美韩同盟的维持112
- 5.2 对 1958-1967 年美法同盟的初步考察112-116
- 5.2.1 美法对同盟主导权的重大分歧112-114
- 5.2.2 法国的自助能力114-115
- 5.2.3 法国退出北约一体化机构115-116
- 5.3 对 1957 年后美英同盟的初步考察116-119
- 5.3.1 美英同盟战略的一致性116-117
- 5.3.2 英国的自助能力117-119
- 5.3.3 美英同盟的维持119
- 5.4 本章总结119-121
- 第6章 自助能力、战略分歧和同盟解体:统计分析121-140
- 6.1 本章引论121-123
- 6.2 变量及其赋值123-126
- 6.2.1 同盟解体123-124
- 6.2.2 弱国自助能力与实力不对称124
- 6.2.3 战略一致性与战略分歧124-125
- 6.2.4 体系大国数量125-126
- 6.2.5 民主国家与国内体制变化126
- 6.3 描述性统计分析126-127
- 6.4 相关性统计分析127-128
- 6.5 Cox 比例风险模型回归分析128-138
- 6.5.1 以实力不对称和战略一致性构建的模型分析129-131
- 6.5.2 以弱国自助能力和战略分歧构建的模型分析131-138
- 6.6 本章结论138-140
- 第7章 结论140-147
- 7.1 研究结论140-142
- 7.2 研究创新与价值142-143
- 7.3 政策启示143-145
- 7.3.1 朝鲜发展核武器对中朝同盟的影响143-144
- 7.3.2 美日同盟解体的可能性探讨144-145
- 7.4 下一步研究方向145-147
- 参考文献147-166
- 致谢166-168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168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建国初期156项建设工程文献选载[J];党的文献;1999年05期
2 陈夕;156项工程与中国工业的现代化[J];党的文献;1999年05期
3 逄先知,李捷;毛泽东与抗美援朝[J];党的文献;2000年04期
4 孙学峰;黄宇兴;;中国崛起与东亚地区秩序演变[J];当代亚太;2011年01期
5 方长平;“阳光政策”与朝鲜半岛南北关系[J];当代亚太;1999年05期
6 阎明复;朱瑞真;;忆1958年毛泽东与赫鲁晓夫的四次会谈[J];中共党史资料;2006年02期
7 阎明复;朱瑞真;;1959年赫鲁晓夫访华的前前后后[J];中共党史资料;2006年04期
8 阎明复;回忆两次莫斯科会议和胡乔木[J];当代中国史研究;1997年03期
9 沈志华;新中国建立初期苏联对华经济援助的基本情况(上)——来自中国和俄国的档案材料[J];俄罗斯研究;2001年01期
10 周建仁;;同盟解体的研究:回顾与评析[J];国际论坛;2012年04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郑慧;评析韩国政府的“阳光政策”[D];辽宁大学;2011年
2 杨丽娟;美国对法国发展核武器计划的情报评估及对策(1946-1974)[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88313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aijiao/8831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