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外交论文 >

奥巴马政府对华政策制定中的智库角色

发布时间:2017-09-20 10:25

  本文关键词:奥巴马政府对华政策制定中的智库角色


  更多相关文章: 智库 奥巴马政府 美国对华政策 中美新型大国关系


【摘要】:美国对外政策制定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虽然在其制定过程中行政及立法部门具有决定性作用,但影响这些部门做出决定的智库的影响力也不容小觑。随着中美关系逐渐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越来越多的美国智库开始重视中美关系的研究。而关注美国智库学者提出的对华政策新思维可以使我们更好地掌握美国对华政策的基本动向。纵观奥巴马政府对华政策的走向,我们会发现在其制定过程中,美国智库通过其特有的“旋转门”等优势在政府制定对外政策的议程中发挥了重要的角色。本文希望通过分析美国智库影响对外政策的途径及影响层次,寻找美国智库在不同领域内对奥巴马政府对华具体政策制定的影响方式及成果。本文还以奥巴马政府执政时期美国主流智库的中国问题专家学者对“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态度与建议作为案例,将各大智库发布的报告及专家学者的言论与奥巴马政府对华政策进行联系,从而论证美国智库对奥巴马政府对华政策的影响力。
【关键词】:智库 奥巴马政府 美国对华政策 中美新型大国关系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外国语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D871.2
【目录】:
  • 致谢3-4
  • 中文摘要4-5
  • Abstract5-8
  • 绪论8-18
  • 一、选题理由及意义8-9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9-14
  • 三、研究方法与文章结构14-16
  • 四、创新与不足16-18
  • 第一章 美国智库的形成与发展18-24
  • 第一节 智库的概念与源起18
  • 第二节 美国智库的演变及发展趋势18-21
  • 第三节 美国智库的主要类型21-24
  • 一、保守型智库22
  • 二、自由派智库22-23
  • 三、中立型智库23-24
  • 第二章 美国智库与美国外交政策制定24-38
  • 第一节 智库影响美国对外政策制定的影响途径及原因24-29
  • 一、智库影响美国对外政策制定的影响途径24-26
  • 二、智库影响美国对外政策制定的深层原因26-29
  • 第二节 美国智库对外交政策的影响层次29-38
  • 一、美国外交决策过程、模式与机制29-30
  • 二、对权力内层的影响30-33
  • 三、对权力第二层的影响33-36
  • 四、对权力第三层的影响36-38
  • 第三章 智库对奥巴马政府对华政策形成的影响38-66
  • 第一节 美国主流智库对华政策倾向38-39
  • 一、保守派38-39
  • 二、接触派39
  • 第二节 美国主流智库对奥巴马政府对华政策的总体战略构思39-41
  • 第三节 美国主流智库影响下奥巴马政府对华政策新特点41-44
  • 一、从“接触”到“合作”41-43
  • 二、有限的制约43-44
  • 第四节 美国主流智库对奥巴马政府对华政策的具体影响44-66
  • 一、“旋转门”与奥巴马政府44-47
  • 二、相互依赖下的中美合作47-66
  • 第四章 美国主流智库关于“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认知对奥巴马政府的影响66-77
  • 第一节 美国主流智库对“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辩论66-76
  • 一、“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由来66
  • 二、美国主流智库对“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认知分歧66-72
  • 三、美国主流智库对“构建新型大国关系”的态度与建议72-76
  • 第二节 奥巴马政府对中国“构建新型大国关系”的回应76-77
  • 结语77-78
  • 参考文献78-9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陆亚玲;抗日战争时期苏联对华政策的评析[J];扬州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2 茹莹;1945年前美俄(苏)对华政策特点之比较[J];齐鲁学刊;2003年01期

3 茹莹;二战结束前美国的远东战略与对华政策[J];国际关系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4 聂磊;论澳大利亚的对华政策[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5 张贵洪;冷战后印度对华政策调整的特点和原因[J];当代亚太;2004年10期

6 周海;第一次《对华宣言》是苏联对华政策的策略外交[J];理论界;2004年06期

7 郝建群;;日本对华政策中的媒体和舆论因素[J];国际资料信息;2006年07期

8 吴黎明;;理性看待欧盟对华政策文件[J];w挛胖芸,

本文编号:88751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aijiao/88751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b5e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