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亚对台政策研究(1987-2007)
本文关键词:澳大利亚对台政策研究(1987-2007)
【摘要】:台海局势究其国际因素的不确定性而纷繁复杂,当国内外关注地焦点都集中在美日两国的对台政策时,澳大利亚的对台政策及涉台立场便常常被人所忽视,但是作为台湾问题的国际因素之一,澳大利亚对台政策的调整同样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为了更好地实现深入研究,本文选取了澳大利亚对台政策作为研究对象,1987年至2007年这一时期为时间脉络,以现实主义、自由主义和建构主义的分析视角为理论指导,综合层次分析法的国际关系理论方法,以及历史分析、归纳总结法和比较分析法的基础研究方法,以1990年澳大利亚对台政策新框架的形成为切入点,以澳大利亚国家档案馆最新解密地档案资料为依托,对“台独”势力逐渐形成并愈发猖獗地二十年间,澳大利亚三届政府对台政策的调整和演变,进行了系统地梳理。通过研究发现,霍克政府时期确立了对后世影响深远的对台政策新框架;基廷政府时期屡次试图试探中国政府的底限,并两次制定了越线的涉台举措;霍华德政府时期肯定并维系新政策框架的同时,根据国际形势的变化,将对台政策的具体举措进行了相应地调整。究其原因,国际层面的国际体系变化、两岸关系发展、澳美同盟关系以及南太平洋地区纷争,国内层面的国家利益诉求、政党及领袖更迭,成为了影响澳大利亚对台政策制定地内外部因素。澳大利亚对台政策的调整,从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了澳大利亚与台湾地区的双边关系。新政策框架确立以后,双方开始在诸多领域寻求互动,由于不存在任何“外交关系”,经贸领域自然成为了双边交往的最佳选择。随着澳大利亚对台政策新框架的推行,双边贸易总额不断攀升,相互投资不断增多,双边在政治、文化和科技等领域的互动也日渐频繁。将二十年间澳大利亚对台政策的演变过程进行分析和归纳后可以发现:首先,澳方政府“一个中国”政策的基本立场从未动摇。1990年霍克政府出台了对台政策新框架,新框架将“一个中国”立场定为对台政策推行的根本前提。虽然此后澳大利亚政府经历了数次政党轮替和领导人更迭,不同时期的对台政策也随之发生着不同程度的变化,但是澳大利亚对台政策从属于对华政策框架的思路从未改变,三届澳大利亚政府始终坚定“一个中国”立场,反对以任何形式存在的“台独”势力。其次,涉台举措的调整从属于1990年对台政策新框架的定调坚定不移。霍克政府基于自身情况以及国际形势,制定出全新地对台政策新框架,此后继任的基廷以及霍华德,虽然都对涉台举措进行了不同程度的调整,但是均未超越该框架体系。最后,澳大利亚政府积极推动台湾地区以任何非国家行为体身份加入国际或地区组织。研究发现,国际或地区组织为澳台双边对话和交往提供了平台和契机,因此,在不触碰“一个中国”底线的前提下,澳大利亚三届政府均对台湾地区加入国际或地区组织表示支持。一直以来,澳大利亚的涉台举措并无太大动作,其对台政策的调整及澳台关系也很少受到重视,但是对我国的内政和外交的影响却不容小觑。因此,研究台湾岛内首次政党更替前后的澳大利亚对台政策,为进一步理解和开拓全新地中澳关系,积极应对民进党再次上台执政后台湾问题可能出现地挑战,提供了重要地现实依据。
【关键词】:澳大利亚 台湾 对台政策
【学位授予单位】:河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D822.361.1;D618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0
- 绪论10-22
- 一、研究意义10-12
- 二、研究现状12-18
- (一)国内研究现状12-14
- (二)国外研究现状14-18
- 三、研究方法与创新之处18-22
- (一)研究方法18-19
- (二)创新之处19-22
- 第一章 澳大利亚对台政策的演变22-50
- 一、1986年以前的对台政策22-24
- (一)“两个中国”政策(1950—1972)22-23
- (二)“一个中国”政策(1972—1986)23-24
- 二、霍克政府时期对台政策新框架24-31
- (一)四项决议与一项法案24-25
- (二)“一个中国”与“三色地带”25-29
- (三)四项举措与一项禁令29-31
- 三、基廷政府时期的越线举措31-34
- (一)两次越线32-33
- (二)一项主张33-34
- 四、霍华德政府时期的局部调整34-48
- (一)一个侧重与三度调整34-40
- (二)一个坚持与一种限制40-43
- (三)一个支持与三个反对43-48
- 小结48-50
- 第二章 影响澳大利亚对台政策的因素50-66
- 一、国际因素50-58
- (一)国际体系的变化50-53
- (二)两岸关系的发展53-56
- (三)澳美同盟关系的发展56-57
- (四)南太平洋地区的纷争57-58
- 二、澳大利亚国内因素58-65
- (一)国家利益诉求58-62
- (二)政党与领袖62-65
- 小结65-66
- 第三章 对台政策调整对澳台关系的影响66-85
- 一、政治领域66-71
- (一)官员访台身份达成默契66-67
- (二)双边互访日渐频繁67-69
- (三)政党关系颇为“微妙”69-71
- (四)对台售铀“政治色彩”浓厚71
- 二、经贸领域71-79
- (一)双边贸易日渐频繁72-76
- (二)双边投资日渐增多76-78
- (三)定期交流渐成体系78-79
- 三、文化领域79-80
- (一)教育合作举措频推79
- (二)文教领域交流频增79-80
- 四、安全领域80-83
- (一)地区安全备受重视80-81
- (二)澳方涉台安全立场多变81-83
- 小结83-85
- 结论85-87
- 参考文献87-94
- 致谢94-9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坚定、稳健、同胞情——唐树备解读中央对台政策基本元素[J];两岸关系;2007年12期
2 杨昆福;;从科学发展观看大陆对台政策演变[J];重庆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1年06期
3 杨昆福;;未来影响祖国大陆对台政策演化的岛内因素[J];统一论坛;2011年06期
4 李家泉;;对台政策:三个阶段、三次转变[J];党政论坛(干部文摘);2009年01期
5 王公龙;理想主义与美国的对台政策[J];当代亚太;2000年10期
6 孔超;试论中共对台政策的两次重大转变[J];历史教学;2000年08期
7 吴艳蓉;论冷战后美国对台政策的调整[J];福建师大福清分校学报;2000年04期
8 林佑达;试论我党对台政策的演变及其原因[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9 田猛;中国共产党对台政策的历史认识[J];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10 黄仁伟;美国对台政策调整的趋势及其危险性[J];国际展望;2001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吴珍美;;论新中国60年中国共产党对台政策的历史演进[A];社会主义与中国现代化 政治·法律与社会: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政治·法律·社会学科卷[C];2009年
2 李家泉;;当前台海形势和中央对台政策新思维探讨[A];第十四届海峡两岸关系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3 汪小平;;美国对台政策制定与美在台情报活动(1945~1949)[A];台湾建省与抗日战争研究: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暨台湾建省12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4 汪小平;;构想同盟:1950年前后远东“太平洋公约”问题与美国对台政策[A];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2010年卷[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贺华锋;福州民警登船宣讲十七大对台政策[N];人民公安报;2007年
2 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边疆研究所 阿地力·艾尼;海洋视角中的清政府对台政策演变[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
3 李华球;美对台政策会改变吗[N];团结报;2011年
4 本报记者 王平;对台政策要变只会变得更好[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3年
5 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经济所副教授 石正方;“两会”进一步诠释大陆对台政策精神[N];人民政协报;2013年
6 本报记者 高杨;大陆或对台政策更弹性灵活[N];人民政协报;2013年
7 ;大陆对台政策务实灵活[N];人民日报;2007年
8 加拿大《汉和防务评论》 平可夫;日本对台政策与美国保持同调[N];世界报;2008年
9 张朝晖;第十届“海交会”将释放最新对台政策利好[N];福建工商时报;2008年
10 早报记者 马毅达;“奥巴马没必要检讨对台政策, 也不会做两岸调停者”[N];东方早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张立畅;冷战以来中美关系定位下的美国对台政策与海峡两岸关系[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2 忻华;羁绊与扶持的困境:论肯尼迪和约翰逊时期的美国对台政策(1961-1968)[D];复旦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迪;澳大利亚对台政策研究(1987-2007)[D];河南大学;2016年
2 朱兆华;新时期中共对台政策演变的政治文化分析[D];安徽师范大学;2003年
3 杜满昌;试论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共产党对台政策[D];四川师范大学;2007年
4 李钢;中国共产党对台政策的变化[D];苏州大学;2007年
5 贾萧民;台湾政治转型背景下的大陆对台政策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3年
6 马旭;冷战后俄罗斯对台政策分析[D];吉林大学;2015年
7 谢从戎;中国共产党十七大对台政策的特点及其对海峡两岸局势的影响[D];福建师范大学;2008年
8 王文菲;新世纪美国对台政策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10年
9 贾辉;试论日本小泉政府的对台政策[D];外交学院;2005年
10 任惠兰;试论中国共产党对台政策的演变[D];上海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89940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aijiao/8994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