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冷战后日本防卫政策中的中国因素
发布时间:2017-09-22 12:02
本文关键词:论冷战后日本防卫政策中的中国因素
更多相关文章: 日本防卫政策 中日关系 东亚安全 对华认知 知觉与错误知觉
【摘要】:冷战后,日本的防卫政策从“专守防卫”转向“综合防卫”,更加积极、自主、外向地发展自卫队力量,并更多地参与到国际事务中来。日本防卫政策的转变固然有美日同盟以及世界格局变化的推动,但中国因素,特别是21世纪以来中日实力的此消彼长态势,越来越影响其政策选择。在日本防卫政策制定的过程中,不同的决策主体将自身的对华认知带入其中,使得中国因素以一种特定的面貌呈现在日本的对外政策中。本文试图通过分析冷战后日本防卫政策中出现的中国因素及其演变,以及防卫政策制定过程与中国因素的互动,来探讨中国因素在多大程度上,影响了日本的对外认知和政策选择,从而为把握纷繁复杂的中日关系提供可行的建议。 本文的第一章绪论,介绍选题的研究意义、相关国内外研究成果和本文的写作方法;第二章冷战后日本防卫政策中的中国因素,具体分析了防卫政策中所反映出来的中国因素及其演变,其中第一节从历史沿革角度概述战后日本防卫政策的特点,第二节着重从日本的防卫政策文本中分析中国因素的变化;第三章防卫政策制定过程中的变量分析,以最新版本的防卫计划大纲为案例,从决策过程角度分析日本政治决策主体的对华认知和决策制定的互动关系;第四章对华认知和政治选择,理论性概括当下日本的对华认知和其政策选择的关系;第五章结语,总结全文并提出作者的一些思考。
【关键词】:日本防卫政策 中日关系 东亚安全 对华认知 知觉与错误知觉
【学位授予单位】:复旦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D829.313
【目录】:
- 内容摘要5-6
- Abstract6-7
- 一、绪论7-15
- 1.1 选题由来与研究意义7-10
- 1.2 研究现状与文献综述10-14
- 1.2.1 国内相关研究综述10-12
- 1.2.2 国外相关研究现状12-14
- 1.2.3 文献综述小结14
- 1.3 写作框架与方法14-15
- 二、冷战后日本防卫政策中的中国因素15-27
- 2.1 战后日本防卫政策回顾15-16
- 2.1.1 二战结束后15
- 2.1.2 80年代以来15-16
- 2.2 冷战后日本防卫政策中的中国因素分析16-24
- 2.2.1 后冷战十年:1991年——2000年16-18
- 2.2.2 反恐十年:2001年—2009年18-20
- 2.2.3 后金融危机时代:2009年至今20-24
- 2.3 小结:变化的环境与中国因素24-27
- 三、政策决策过程与中国因素的互动:以2010年版防卫计划大纲为例27-35
- 3.1 外部变量一:国际与地区局势27-28
- 3.2 外部变量二:中日关系28-30
- 3.2.1 钓鱼岛争端的负面影响29-30
- 3.2.2 海洋战略的结构性矛盾30
- 3.3 内部参与变量一:政党政策30-33
- 3.3.1 民主党的自身变革31-32
- 3.3.2 自民党的原有路径32-33
- 3.4 内部参与变量二:学界与智库33-34
- 3.5 内部参与变量三:财界、舆论与公众34-35
- 四、日本的对华认知与政策选择35-39
- 4.1 认知与对外决策理论35-37
- 4.2 日本的对华决策思维37-39
- 五、结语39-43
- 5.1 防范——挑战39-40
- 5.2 接触——机遇40-41
- 5.3 深化的博弈41-43
- 参考文献43-48
- 致谢48-49
- 附件49-85
- 1976年版防卫计划大纲49-53
- 1995年版防卫计划大纲53-61
- 2004年版防卫计划大纲61-68
- 2010年版防卫计划大纲68-80
- 中期防圼力整P檴画80-85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周颂伦;;福泽谕吉中国政策观的骤变——东洋盟主与脱亚入欧[J];东北师大学报;2006年05期
2 武心波;日本“脱亚入欧”历史情结对中日双边关系的潜在制约作用[J];国际观察;1999年01期
3 王屏;论日本人“中国观”的历史变迁[J];日本学刊;2003年02期
4 李秀石;;日本“离岛”立法对中日关系的影响与挑战[J];日本学刊;2011年04期
5 吴怀中;“文明史观”在近代日本对华认识及关系中的影响——从思想史与国际关系的接点出发[J];日本学刊;1998年05期
,本文编号:90069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aijiao/9006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