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文化与战后日本外交的演变发展
本文关键词:日本文化与战后日本外交的演变发展
【摘要】:全球化时代和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文化的作用日益凸显。不同种族、不同文明、不同文化之间的摩擦、冲撞、交流与融合是这个时代显著特征。文明、文化的冲突不仅已贯穿到当今时代的各个领域,而且也越来越成为国际政治研究的新课题。在国际政治研究中,,当今的文化理念与冷战时期的政治意识形态对立不同,文化冲突体现在价值观认同等精神层面的差异,是潜在于人们的思想中及潜意识认知里的一种冲撞与博弈,而这种差异直接影响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的改变,上升到国家层面即是行为体之间取向的差异化及国家决策层受此影响和制约下在外交选择上的不同。 本文以文化为视角,论证战后日本外交中的文化因素及其对日本外交的影响和作用,解析战后日本外交中的文化变量。论文共分三章,绪论部分主要叙述研究意义和研究方法、创新点以及国内外研究现状。 第一章是支撑本论文的理论综述及日本文化的梳理。笔者首先对论文宏观框架进行概念的阐释,对文化的概念进行系统的解析,同时对日本文化的渊源进行了论述,以此达到承上启下,进而探析战后日本外交中的文化因素。本章论述了日本外交中的文化因素的来源、功效和作用。同时,本章还对外交与文化的关系进行了论述,论证出文化是如何影响和作用于外交。 第二章是本文的重点,主要通过论述,探析二战后日本制定外交政策过程中的文化因素。论证日本文化对日本外交的影响和作用,特别是对战后初期、中期及冷战后的日本外交政策和外交选择的现实案例进行文化功效的解析并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的剖析大和文化因素是如何在思想、观念及精神层面影响战后的日本外交政策,探析文化因素如何在战后制约了日本外交的基本走向。 第三章主要论述冷战结束后,国际关系、国际格局出现新问题、新变化,日本也相应地调整了对外政策。特别是进入21世纪,由于意识形态、领土争端到中国的崛起等因素,中日之间的关系陷入摩擦、分歧及相互缺乏互信的困境。本章论证了造成中日两国关系困境的原因是日本外交的调整和新变化,而这种外交方面的新变化源于日本民族文化因素并以此解析当今日本外交中文化因素的功效,进而加以分析、考量。本章通过论证,探析中日之间的摩擦和分歧主要源于日本文化中的劣根因素,并导致日本右倾势力的猖獗,军国主义抬头。尤其是安倍提出的“价值观外交”原则更加深了中日间的摩擦与分歧。本章以前瞻的视角论证了构建21世纪中日新型大国关系的设想,并以外交为基轴,以文化的交流、融合及文化上的相互认同为手段,探寻两国文化的共同点,化解文化的差异性,求同存异,共同促进两国间对彼此价值观的认同,以实现中日间新型大国关系的建构。
【关键词】:日本文化 日本外交 文化因素
【学位授予单位】:辽宁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G131.3;D831.3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0
- 绪论10-15
- 1 文化与外交:内在关系及互动影响15-22
- 1.1 文化的基本内涵15
- 1.2 文化的主要特征15-17
- 1.2.1 文化的民族性和多样性16
- 1.2.2 文化的传承性和发展性16
- 1.2.3 文化的时代性与超个体性16-17
- 1.3 文化与外交的相互作用17-19
- 1.3.1 文化与外交的关系17-18
- 1.3.2 文化对外交的影响18-19
- 1.4 日本文化与日本外交的互动19-22
- 1.4.1 日本文化的渊源流变19-20
- 1.4.2 日本文化对其外交的影响20-22
- 2 战后日本外交演变的文化因素22-35
- 2.1 战后初期日本外交及文化因素的作用22-27
- 2.1.1 战后初期的日本外交战略选择及其文化阐释22-24
- 2.1.2 战后日本经济外交与日韩、日美关系的变化24-26
- 2.1.3 战后日本经济外交及其经济起飞的文化内因26-27
- 2.2 20 世纪 70—80 年代日本外交及文化因素的作用27-32
- 2.2.1 20 世纪 70—80 年代的日本外交战略选择27-30
- 2.2.2 20 世纪 70—80 年代日本外交及其文化阐释30-32
- 2.3 冷战后初期日本外交及文化因素的作用32-35
- 2.3.1 冷战后初期日本外交的混乱与右倾化33-34
- 2.3.2 冷战后初期的日本外交及其文化阐释34-35
- 3 21 世纪初叶日本外交的文化审视与中日关系发展35-43
- 3.1 日本文化与当代日本外交的新变化35-38
- 3.1.1 “无常观”、“求新”文化理念对外交的影响35-36
- 3.1.2 “皇国史观”文化理念对外交的影响36
- 3.1.3 日本的“价值观外交”36-38
- 3.2 新时期中日关系发展的障碍与对策38-43
- 3.2.1 中日关系发展的主要困境38-39
- 3.2.2 构建新型中日关系的文化考量39-43
- 结束语43-45
- 参考文献45-47
- 致谢47-4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挺;郭一娜;;大灾大考验:日本外交的一张不及格考卷[J];东西南北;2011年09期
2 武玉环;渤海与日本外交史话二则[J];史学集刊;2000年04期
3 戴琦;;“菊与刀”模式下日本外交政策的文化根源[J];黑龙江史志;2009年20期
4 武寅;战前日美经济关系的变化及其对日本外交政策的影响[J];世界历史;1989年06期
5 杨宁一;从原敬到币原——评20年代日本外交的变化[J];世界历史;1990年01期
6 宋志勇;“七七”事变与日本外交[J];南开学报;1995年05期
7 余精华;论战后日本外交的特点[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2期
8 李亮;单冠初;;中美关约交涉与日本外交应对[J];史林;2014年02期
9 钱学文;90年代中东日本关系之回顾与展望[J];阿拉伯世界;1995年01期
10 臧秀玲;宋小霞;;日本政治文化对外交政策的影响[J];东北亚论坛;2006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许亮;;日本与南非关系研究综述:兼论对日本外交的新思考[A];中国非洲研究评论(2012)[C];2013年
2 安成日;;关于当代日韩关系研究中的若干问题[A];朝鲜·韩国历史研究(第十一辑)——中国朝鲜史研究会会刊[C];2009年
3 林晓光;周彦;;菅直人内阁的对外政策与日美、日中关系[A];中日关系史研究·2010年第4期(总第101期)[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特约评论员 覃里雯;“受害者心态”误导日本外交[N];21世纪经济报道;2005年
2 庞中英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日本外交的梦想[N];东方早报;2007年
3 方祥生;由“二元外交”到“三元外交”[N];光明日报;2007年
4 郑兴 韩春苗;日本外交能否迎来真变革?[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9年
5 谭福榕;前原诚司,是外相还是防相[N];国防时报;2010年
6 本报驻日本记者 刘军国;日本外交旧瓶装旧酒[N];人民日报;2012年
7 近藤大介;日本外交寻求突破[N];经济观察报;2013年
8 日本《周刊现代》副主编 近藤大介;日本外交的左突右冲[N];经济观察报;2014年
9 孙承;日本外交如何适应“历史的转折”[N];学习时报;2004年
10 邱震海(香港);“有事三法案”与日本外交新动向[N];亚太经济时报;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赵毅达;冷战时期美国亚洲战略框架下的日泰关系[D];云南大学;2012年
2 樱井秀成;冷战后日本外交决策过程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宋芸苑;战后日本外交形象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6年
2 王宇轩;日本家族对日本外交的影响[D];青岛大学;2013年
3 宋小霞;日本外交政策:政治文化解读[D];山东大学;2005年
4 袁洁;冷战后日本外交政策研究[D];青岛大学;2006年
5 王先丽;政治文化视角下的战后日本外交[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6 马丽;走向结盟之路[D];苏州科技学院;2007年
7 辛懿;21世纪初日本外交走向分析[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8 张铎;日本文化与战后日本外交的演变发展[D];辽宁大学;2014年
9 李亮;战后日本的意识形态外交[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9年
10 支晔;试论21世纪初日本外交制度的变化[D];外交学院;2009年
本文编号:90569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aijiao/9056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