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北极航道开发合作研究
本文关键词:中俄北极航道开发合作研究
【摘要】:在全球变暖的大背景下,北极海域气温近年来也出现了明显升高现象,北极地区丰富的自然资源以及有着重要经济意义和战略价值的北极航道逐渐成为各国关注的焦点。中国虽然是非北极国家,但是在未来的发展中同样深受北极地区影响,特别是即将开通的北极航道战略意义的影响。中国想要开发利用北极航道,就要积极同北极国家进行合作。俄罗斯不仅是中国的近邻,更是北极航道开发中的大国。但是作为北极国家的俄罗斯制定了全面的北极战略,在北极航道的开发利用上也一直采取严格的控制措施。中国想要参与到俄罗斯北极航道的开发活动中,面临着包括俄罗斯在北极的军事存在、经济控制以及技术优势等多方面的障碍。俄罗斯的控制活动更加大了中俄的合作难度。然而俄罗斯并不能将中国完全排除在北极航道的开发活动之外,在未来的发展中,两国仍然存在合作的可能性。在北极航道的开发中,中俄两国积极合作才能迎来双赢的局面。 文章从人文地理学的角度出发,综合运用了地缘政治学、经济学、国际法学和环境学等多学科理论,采用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第一章在探讨了北极地区的地理位置以及北极地区的资源状况之后,对北极航道进行了介绍,主要分析论证了北极航道开通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在气候变暖日趋加重的情况下,北极地区海冰融化加速,航道的开通也只是时间问题。北极航道开通之后,其不仅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同样具有重要的战略价值。北极航道的战略地位主要表现为主权的争夺以及军事地位的变更。首先就北极航道的所有权来说,北极地区国家之间存在着很大的争端。这涉及到国际法上关于公海、领海和专属经济区的法律规定。其次北极航道的军事地位也不断发生着改变,从二战的军事合作到冷战的军备竞赛,目前北极航道仍然是北极大国核潜艇活动的主要场所。第二章着重分析了俄罗斯在北极地区的开发活动,并对近年来逐渐形成的俄罗斯北极战略进行了分析。俄罗斯是目前北极航道开发利用中比较成熟的国家。首先俄罗斯在北极地区有着一个多世纪的探索开发活动。21世纪以来,俄罗斯北极地区国家战略逐渐形成。在对俄联邦北极地区国家战略进行介绍的基础上,根据其北极战略进一步分析了俄罗斯实施北极战略的相关实践,及其北极战略实施的一些制约因素。第三章分析了中国参与北极航道开发的必要性。目前中国对北极地区以及北极航道的探索仍然处于初级阶段,不过在五次北极科学考察活动中,获得了大量的一手资料,为以后的科学考察奠定了基础。北极地区丰富的资源有着巨大的吸引力,其中除了石油、天然气和煤炭等能源资源,还有丰富的矿藏和渔业资源。其次北极航道对中国同样拥有重要的经济和战略价值。最后分析了中俄在北极航道上的合作问题。开发北极航道的活动中中国与俄罗斯有进行合作的必要性。但是目前而言两国直接在北极航道的开发利用上开展合作存在很大的障碍和难点。其中俄罗斯在北极地区的军事存在是俄罗斯加强北极地区控制的首要因素,也是中国参与北极航道开发的最大障碍。除此之外俄罗斯经济的恢复也越来越倚重北极地区及北极航道,中国目前的技术水平也很难吸引俄罗斯在北极航道的开发中与中国进行合作。在综合以上全部的分析之后,最后对北极航道开发中中俄合作的前景进行了展望,为未来中国参与北极航道的开发提供了一些思考。
【关键词】:北极航道 俄罗斯 中国 合作开发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D822.3;D851.2
【目录】:
- 摘要6-8
- ABSTRACT8-11
- 绪论11-19
- 一、研究背景11-12
- 二、研究意义12-13
- 三、研究现状13-19
- 第一章 北极航道及其战略地位19-33
- 第一节 北极与北极航道19-25
- 第二节 北极航道的地缘价值与战略地位25-33
- 第二章 俄罗斯的北极战略33-43
- 第一节 俄罗斯联邦对北极航道的开发33-37
- 第二节 俄联邦北极地区的国家战略37-43
- 第三章 北极航道——中国进入北极地区的门票43-58
- 第一节 中国对北极地区及北极航道的探索现状43-47
- 第二节 中国参与北极事务的重要意义47-51
- 第三节 中国开发北极航道重要的经济和战略价值51-58
- 第四章 中俄开发北极航道合作展望58-73
- 第一节 中俄合作的必要性58-63
- 第二节 中俄开发北极航道的路径选择63-67
- 第三节 中俄合作存在的障碍67-73
- 结语73-75
- 参考文献75-83
- 后记83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窦博;;北冰洋通航与中国图们江出海战略探讨[J];东北亚论坛;2012年03期
2 李志文;高俊涛;;北极通航的航行法律问题探析[J];法学杂志;2010年11期
3 张胜军;李形;;中国能源安全与中国北极战略定位[J];国际观察;2010年04期
4 陈玉刚;陶平国;秦倩;;北极理事会与北极国际合作研究[J];国际观察;2011年04期
5 顾维国;肖英杰;;北冰洋海冰变化与船舶通航的展望[J];航海技术;2011年03期
6 ;聚焦北极航道之一:北极航道 改写海运格局[J];中国海事;2010年11期
7 郭培清;田栋;;摩尔曼斯克讲话与北极合作——北极进入合作时代[J];海洋世界;2008年05期
8 李振福;李亚军;孙建平;;北极航道海运网络的国家权益格局复杂特征研究[J];极地研究;2011年02期
9 何剑锋;吴荣荣;张芳;王勇;俞勇;;北极航道相关海域科学考察研究进展[J];极地研究;2012年02期
10 陆俊元;;中国在北极地区的战略利益分析——非传统安全视角[J];江南社会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李志华;白春江;张永宁;王辉;;北极航线概况[A];气象海洋环境与船舶航行安全论文集[C];2010年
2 方瑞祥;;气候变暖下的“西北航道”航线选择[A];气象海洋环境与船舶航行安全论文集[C];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娜;北极航线通航对我国航运业的影响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94289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aijiao/9428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