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中国对欧洲的公共外交
发布时间:2017-10-04 04:22
本文关键词:试论中国对欧洲的公共外交
【摘要】:当今世界,国际交往日益密切,各国间的交流已经达到空前的高度。随着国际交流的扩大,各国民众对国际事务的关注度在逐渐提高,民众参与和了解国际政治的兴趣度也在提升,一国民众对外交政策制定的影响也随之日益加深。因而,各国政府在执行对外政策中,也在考虑民众情绪,更加重视舆论环境。越来越多的国家意识到树立本国良好的国际形象的重要性,各自展开了不同的公共外交活动。公共外交兴起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传统外交衰落,使得外交变的公开化和透明化。同时,又因为全球化的发展、以及通讯技术的日益发达,公共外交兴起。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大国,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力与日俱增。欧洲是目前为止世界上仍旧具有超级影响力的大洲,中欧之间有着广泛的共同利益。但是由于文化、政治和历史原因,中欧之间存在着很多分歧,欧洲内部对中国有很多误解和偏见。这就需要中国展开对欧洲的公共外交,向欧洲民众呈现一个立体的中国,争取欧洲民众的支持,使欧洲的外交政策向着对中国有利的方向倾斜,实现和维护中国的国家利益最大化。 本文侧重于在公共外交理论的基础上归纳中国对欧洲的公共外交,从搜集的资料中分析了中欧公共外交多种多样的形式,并具体归纳为政府公共外交、二轨外交、媒体外交以及文化外交四大类。中国对欧洲的公共外交具有显著的特点。首先,中国对欧洲公共外交实施的对象的具有多元性特点,主要区别于是整体性存在的欧盟和作为存在于欧洲区域内的各个国家。其次,中国在开展对欧洲公共外交所提供的物质资源和和非物质资源非常丰富。最后,中国对欧洲公共外交组织具有多样性的特点,无论是中欧高级别战略对话、中欧政党高层论坛等政府间机制,还是中欧公民社会对话机制等民间机制都多方面的促进了中欧公共外交的发展。然而这种发展依旧存在文化传统、价值观取向、欧洲绿党以及各种政治制度和政治力量的约束,美国作为中欧公共外交发展的外部制约因素也不可忽视。尽管如此,中欧之间不存在根本利益分歧。观念和认知方面的差异尚未对实体关系造成重要冲击。同时,在很多全球性问题上都需要中欧良好的合作。因此中欧公共外交发展趋势依旧呈现良好的一面。中国力图于让欧洲的民众了解真正的中国,接受并支持中国的政策,形成有利于中国的舆论政治环境。中国开展对欧洲的公共外交不仅是为了中欧关系发展,更是为了更好的为中国在全世界范围内的外交关系发展开辟一条新的路径,最终实现和维护中国的国家利益。
【关键词】:中国 欧洲 公共外交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D822.35
【目录】:
- 摘要2-3
- Abstract3-6
- 绪论6-13
- 一、选题的缘起及其意义6-7
- 二、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7-10
- 三、研究方法10-11
- 四、创新点和技术路线11
- 五、重点和难点11-13
- 第一章 公共外交的概述13-20
- 1.1 公共外交的兴起13-15
- 1.1.1 传统外交的衰落13-14
- 1.1.2 公共外交的兴起14-15
- 1.2 公共外交的内涵15-20
- 1.2.1 公共外交的定义15-16
- 1.2.2 公共外交的目的16-17
- 1.2.3 公共外交的类型17-18
- 1.2.4 公共外交的作用18-20
- 第二章 中国开展对欧洲的公共外交的必要性以及形式20-30
- 2.1 中国对欧洲公共外交的必要性20-23
- 2.1.1 中国塑造国家形象的需要20-21
- 2.1.2 中欧相互依赖关系发展的需要21-23
- 2.2 中国对欧洲公共外交的形式23-30
- 2.2.1 政府公关外交23-24
- 2.2.2 二轨外交24-25
- 2.2.3 媒体外交25-27
- 2.2.4 文化外交27-30
- 第三章 中国对欧洲公共外交的特点30-40
- 3.1 中国对欧洲公共外交的主体多元性30-34
- 3.1.1 对欧盟层面的公共外交30-32
- 3.1.2 对具体国家的公共外交32-34
- 3.2 中国对欧洲公共外交的资源丰富性34-36
- 3.2.1 物质资源35
- 3.2.2 非物质资源35-36
- 3.3 中国对欧洲公共外交的组织的多样性36-40
- 3.3.1 政府性组织机制36-37
- 3.3.2 非政府的组织机制37-40
- 第四章 中国对欧洲公共外交的制约因素40-46
- 4.1 影响中国对欧洲公共外交的内部因素40-43
- 4.1.1 价值观差异影响中国对欧洲公共外交的发展40-41
- 4.1.2 欧洲绿党是中欧公共外交发展的阻碍的政治力量41-42
- 4.1.3 政治制度的不同制约了中国对欧洲的公共外交42-43
- 4.2 影响中国对欧洲公共外交的美国因素43-46
- 第五章 中国对欧洲公共外交发展的发展趋势以及建议46-50
- 5.1 中国对欧洲公共外交发展的发展趋势46-47
- 5.2 关于中国对欧洲公共外交发展的建议47-50
- 5.2.1 加强公共外交主体建设,建立健全公共外交体系47-48
- 5.2.2 拓展公共外交形式,改善公共外交方式48-49
- 5.2.3 加强对受众的研究分析,增强公共外交的针对性49-50
- 结语50-51
- 致谢51-52
- 参考文献52-57
- 答辩委员会签名57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郑华;;中国公共外交发展进程中的困惑及其应对[J];国际观察;2012年02期
2 钟新;何娟;;英国:从文化外交到公共外交的演进[J];国际新闻界;2010年07期
3 蒋蓓;伍慧萍;;德国对华公共外交:以“德中同行”活动为例[J];欧洲研究;2011年04期
4 唐小松;;中国公共外交的发展及其体系构建[J];现代国际关系;2006年02期
,本文编号:96859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aijiao/9685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