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外交论文 >

美国对太平天国运动态度及政策的演变(1851-1864)

发布时间:2017-10-06 09:28

  本文关键词:美国对太平天国运动态度及政策的演变(1851-1864)


  更多相关文章: 美国 太平天国运动 清政府 “中立”政策


【摘要】:太平天国时期(1851-1864),来华的美国人多是驻华使领人员、传教士和商人,他们的态度观感、搜集的情报以及提出的建议,成为美国制定对太平天国运动政策的重要依据。本文以美国人对太平天国运动态度的变化—友好—恶化—公开反对—为主线展开论述,探究了美国政府对该运动政策的形成及演变,并予以评价。全文共分五个部分。第一章概述了太平天国运动爆发前的美中关系,并对洪秀全的早期活动及美国人的看法专辟一小节进行阐释。1784年“中国皇后号”抵华,揭开了美中关系的序幕,美国人虽面临清政府排外政策等重重挑战,仍然积极活跃在商业和宗教领域。对于1850年左右的广西动乱和具有基督教基因的拜上帝教,在华的美国人普遍将其判定为一般的会匪活动,未加以关注。第二章论述了美国对太平天国的友好态度以及“中立”政策的形成。1853年左右太平天国取得一系列军事胜利后,绝大部分美国人对该运动的看法,从混乱模糊走向拥护支持。外交官员、传教士和商人对太平天国不吝赞美之词。马沙利作为驻华公使,出于忧惧英俄在华企图等原因,看法逐渐转变,提出了“支持清政府”的建议,成为了积极舆论中的少数派。在普遍支持太平天国的呼声中,皮尔斯政府驳回了马沙利的建议。同时,由于尚未获得有关太平天国的第一手资料,双方胜负未卜,美国决定遵循外交传统,谨慎行事,采取“中立”政策。但此时期的“中立”政策事实上是倾向于太平天国的。本章最后分析了“中立”政策产生这种倾向性的原因。第三章论述了美国对太平天国运动态度的变化及“中立”政策的偏转。1854年后,一般美国人对太平天国的态度渐趋冷淡。太平天国逐渐衰落,持久的消耗战对贸易的破坏使得商人开始丧失耐心。更为重要的是,马沙利的继任者麦莲公使的天京之行,粉碎了美国官方与太平天国进一步交往的希望。在此情形下,美国的“中立”政策开始倾向清政府,期望通过与英法等西方国家联合修约的方式扩大在华权益,太平天国即成了谈判过程中逼迫清政府作出让步的砝码。虽然1860年太平天国出现了重振的迹象,传教士余兴又起,使得“中立”政策受到了一定的冲击,却仍然没有挽回太平天国与西方决裂的局势。第四章论述了美国敌对态度的统一及利用“合作政策”对太平天国运动的公开干涉。1861年美国统一了对太平天国的敌对态度,此时期正值美国内战爆发,美国政府自顾不暇,只能与其他国家合作。英、法、俄三国在签订《天津条约》《北京条约》后,就认定较好的政策是支持和加强清政府。这样,美国政府自1853年起坚持的“中立”政策终为“合作政策”所取代。但是,在合作镇压太平天国方面,自顾不暇的美国无法给清政府提供过多的官方援助,华尔的常胜军成为了美国非官方援助的主力军。本文最后总体评价了美国对太平天国运动的政策。指出美国政策无论如何变化,其实质不变,即以贸易利益为永恒的出发点,并对此时期美国在华的商业利益进行了具体分析。另外,传教士在太平天国时期格外活跃,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美国政策的制定,这成为了此时期美国对华外交的一大特点。
【关键词】:美国 太平天国运动 清政府 “中立”政策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D829.712
【目录】:
  • 中文摘要6-8
  • Abstract8-10
  • 导言10-19
  • (一)选题的理由和意义10-11
  •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11-17
  • 1.国内研究现状11-14
  • 2.国外研究现状14-17
  • (三)基本思路和研究方法17
  • (四)研究的重难点和创新点17-19
  • 一、太平天国运动爆发前的美中关系(1851年之前)19-26
  • (一)美国人在华贸易和传教情况19-22
  • (二)洪秀全的早期活动及美国人的看法22-26
  • 1.洪秀全在金田起义爆发前的活动22-24
  • 2.美国人对拜上帝会活动的看法24-26
  • 二、美国的积极态度及“中立”政策的形成(1851-1854年)26-41
  • (一)美国人在太平天国运动爆发之初的模糊反应26-28
  • (二)美国人对太平天国的积极态度28-33
  • 1.外交官员前往太平天国的努力29
  • 2.传教士对太平天国的向往29-31
  • 3.商人对太平天国的期待31-33
  • (三)积极舆论中的少数派——马沙利的提议33-36
  • 1.马沙利对英俄的顾虑33-35
  • 2.马沙利与两江总督怡良的会晤35
  • 3.马沙利“支持清政府”的提议35-36
  • (四)“中立”政策的出台及向太平天国的倾斜36-41
  • 1.马西国务卿的训令37-38
  • 2.“中立”政策倾向太平天国的原因38-41
  • 三、美国态度的变化及“中立”政策的偏转(1854-1860年)41-59
  • (一)美国人对太平天国热情的消退41-48
  • 1.太平天国的衰落41-42
  • 2.战争对贸易的破坏42-43
  • 3.麦莲公使的天京之行43-48
  • (二)从修约活动看倾向清政府的“中立”政策48-53
  • 1.麦莲的修约尝试48-50
  • 2.伯驾的失败修约50-51
  • 3.列威廉与《天津条约》51-53
  • (三)“中立”政策受到的冲击53-59
  • 1.太平天国的重振53-55
  • 2.传教士的余兴又起55-59
  • 四、美国敌对态度及“合作政策”下的公开干涉(1860-1864年)59-75
  • (一)美国人态度的统一59-64
  • (二)美国“合作政策”的产生64-67
  • 1.美国严峻的国内形势64-66
  • 2.英、法、俄三强的合作意愿66
  • 3.清政府外交策略的革新66-67
  • (三)英、法、俄三强撕下中立伪装67-69
  • (四)华尔洋枪队对太平天国的镇压69-75
  • 五、美国对太平天国运动态度及政策的评价75-81
  • (一)以传教士参与为特色75-77
  • (二)以贸易利益为中心77-81
  • 结语81-83
  • 参考文献83-88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88-89
  • 致谢89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汉全;李大钊对太平天国运动的论述[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0年05期

2 秦彤;“纪念太平天国运动140周年”座谈会观点综述[J];四川社联通讯;1991年02期

3 常发;发扬爱国主义传统 坚定社会主义信念——纪念太平天国运动140周年暨太平军经略浙江130周年[J];浙江学刊;1991年02期

4 宋菲;;论太平天国运动中小册子舆论手段的运用[J];法制与社会;2008年24期

5 姜文姬;;太平天国运动中的信息传播活动研究[J];学理论;2010年01期

6 丁强;;太平天国运动与空想社会主义——兼评《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J];人民论坛;2010年36期

7 刘沙沙;;太平天国运动历史性质综述[J];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8 梁影;;太平天国运动失败原因探析[J];学理论;2011年36期

9 刘海洋;;马克思、恩格斯对太平天国运动认识的不断深化[J];人民论坛;2013年18期

10 董丽燕;纪念太平天国运动140周年学术座谈会综述[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91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王洪敏;;太平天国运动[A];河北省教师教育学会2012年中小学教师优秀案例作品展论文集[C];2012年

2 邵雍;;兴中会时期孙中山与美国致公堂的关系[A];近代中国(第十五辑)[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邱华栋;邱华栋:从城市酒吧 进入历史现场[N];中国图书商报;2006年

2 郭秀萍;影视剧让书店火一把[N];安徽经济报;2000年

3 晓尧;咫尺之间见沧桑[N];中国商报;2000年

4 华南师范大学教授 金岱;广州:中国现代化国体变革的前沿[N];广州日报;2011年

5 本报编辑部;伟大的党 伟大的农民[N];农民日报;200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任晓东;中央与地方[D];南昌大学;2015年

2 高静;美国对太平天国运动态度及政策的演变(1851-1864)[D];山东师范大学;2016年

3 吕云虹;《上海新报》有关太平天国运动报道的研究[D];河南大学;2014年

4 曹亚杰;高中历史“太平天国运动”教学设计探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4年

5 于凤梅;太平天国运动两大纲领的分析与比较[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6 陈同;客家精英、基督教与近代中国政治社会变革[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7 刘荆;太平天国运动对八旗的冲击[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8 石力;清咸同年江西丁漕改章与地方财权的扩张[D];南昌大学;2006年

9 李丽;清代道、咸时期铜政探析[D];河北师范大学;2007年

10 许虹;清代晚期东北兵员移调外省问题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98203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aijiao/98203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e12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