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外交论文 >

建构主义“认同”观念的局限——以日本“认同”观的变化为例

发布时间:2017-10-08 02:19

  本文关键词:建构主义“认同”观念的局限——以日本“认同”观的变化为例


  更多相关文章: 建构主义 世界秩序 中日关系 地区安全


【摘要】:在构建国际政治新秩序的过程中,建构主义国际关系理论为人们提供了理解国际政治的新视野,"认同决定利益"的大前提为构建和平稳定的国际社会提供了理论基础,但是,由于"认同"概念本身存在的主观性与变动性,建构主义在实际运用的过程中仍然会遇到障碍。中日关系发展的曲折经历正是"认同错位"的真实写照,唯有从互利共赢的大局出发,以批判的眼光看待西方国际关系理论,才能克服目前中日双边关系的困境,减缓东北亚紧张局势,顺应世界潮流的发展方向。
【作者单位】: 四川大学南亚研究所;
【关键词】建构主义 世界秩序 中日关系 地区安全
【分类号】:D815
【正文快照】: 建构主义理论的诞生与主要内容20世纪80、90年代是新现实主义与新自由制度主义两大国际关系理论流派相互争论的高潮期,尽管双方围绕国际合作和国际社会无政府状态等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分歧,但二者均以物质主义和理性主义作为理论基础,即均承认以军事力量为核心的“硬实力”在国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逸舟;;我看中日关系的前景[J];世界知识;2002年18期

2 江瑞平;;经济互利推动波折中的中日关系[J];世界知识;2002年20期

3 孙承;中日关系分析与展望[J];国际问题研究;2003年06期

4 孙新;机遇与挑战——新时期中日关系的思考[J];日本学刊;2003年04期

5 王逸舟;中日关系的十个问题[J];世界经济与政治;2003年09期

6 时殷弘;关于中日关系的战略性思考[J];世界经济与政治;2003年09期

7 庞中英;对立加剧还是合作深化?——中日关系需要远见卓识[J];世界经济与政治;2003年09期

8 陆忠伟;中日关系:理解与推进[J];现代国际关系;2003年09期

9 杨伯江;从战略高度定位中日关系[J];现代国际关系;2003年10期

10 陆忠伟,张蕴岭,阎学通,白岩松;推进中日关系的建言[J];现代国际关系;2004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启新;;日本特大地震对中日关系的影响[A];中日关系史研究·2011年第1期(总第102期)[C];2011年

2 齐福霖;;近百年中日关系国际研讨会综述[A];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文丛一九九○年版[C];1991年

3 冯昭奎;;中日关系的历史拷问[A];中日关系史研究·2013年第1期(总第110期)[C];2013年

4 米庆余;;中日关系的现状与思考[A];世界近现代史研究(第一辑)[C];2004年

5 任常毅;;新中国60年中日关系面面观[A];新中国对外关系60年 理论与实践: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世界经济·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学科卷[C];2009年

6 刘江永;;“311”大地震对世界经济和中日关系的影响[A];中日关系史研究·2011年第1期(总第102期)[C];2011年

7 ;征稿简约[A];中日关系史研究·2010年第4期(总第101期)[C];2010年

8 ;征稿简约[A];中日关系史研究·2011年第1期(总第102期)[C];2011年

9 徐启新;;我学会与日中关系学会交流合作的新起点——记两学会共同举办的国际研讨会[A];中日关系史研究·2011年第2期(总第103期)[C];2011年

10 石善涛;;20世纪90年代中日关系的历史考察[A];当代中国研究所第三届国史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金熙德;观察中日关系的3个视点[N];北京日报;2005年

2 本报评论员;站在大局高度推动中日关系健康发展[N];经济日报;2005年

3 李文(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所);推动中日关系向着平等互利方向发展[N];经济日报;2005年

4 本报记者 徐伟;何以融化中日关系坚冰?[N];中国经济时报;2005年

5 张建新、刘丹、郑天虹;中日关系形势宣讲团在天津上海广州等城市举行报告会[N];人民日报;2005年

6 侯大伟、余靖静、李江涛、刘洋;中日关系形势宣讲团在川浙京等地举行报告会[N];人民日报;2005年

7 经济日报评论员;站在大局高度推动中日关系健康发展[N];人民日报;2005年

8 本报评论员;推动中日关系健康稳定发展的根本指针[N];人民日报;2005年

9 樊勇明;中日关系坚冰之下蕴藏希望[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5年

10 邱震海;中日关系:战略性改善还是实质性改善?[N];亚太经济时报;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敏;试论冷战后中日关系演进中的美国因素[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2 陈适;浅析冷战后中日关系的发展[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3 田芳;发展中日关系的对策研究[D];湘潭大学;2008年

4 龚健;日本民族特性对当代中日关系的影响探析[D];吉林大学;2008年

5 包志荣;从文化因素论二战后的中日关系[D];暨南大学;2009年

6 陶宇;日本非政府组织在中日关系中的作用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7 姜广英;中日关系的结构性矛盾及其化解[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8 修志成;建构主义视角下中日关系的困境与解决途径[D];延边大学;2010年

9 董磊磊;运用高中历史教材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中日关系的实践和体会[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10 刘鹏飞;论21世纪初的中日关系[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本文编号:99143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aijiao/99143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db8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