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文化论文 >

中日集团意识的比较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13 11:34

  本文关键词:中日集团意识的比较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中日 集团意识 不同点 比较


【摘要】:与西方社会注重个人主义相比,东方国家更注重社会本位。东亚伦理的一个主导思想就是注重群体意识,讲究把个人融入社会家庭之中,强调四海同胞、天下一家。中日两国一衣带水,唇齿相依,集团意识都起源于农耕文化,有很多的相似之处,然而受到民族、文化、地理等因素的影响,使得两国的集团意识各有特色。本文从中日集团意识产生的根源,表现形式以及对社会带来的影响这三方面来探究中日集团意识的不同点。本文由序论、正文、结论三部分构成,主要内容如下:第一部分序论主要阐述选题的理由及研究目的。中日两国自古就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有着割不断的联系,因此中日文化有着很多相似和不同之处。集团意识是日本文化的核心部分,而中国也一直强调建设一个集体主义社会。同样注重集体的两个国家在集团意识这方面又有哪些不同之处,为了探究两国文化的差异,有必要探究中日集团意识的不同之处。第二部分正文分为三章。第一章阐述中日集团意识产生的历史根源。中国地处开放的大陆,地势平坦,资源丰富,人们交往频繁,很难形成比较封闭的地域空间,于是人们选择比较稳定的血缘关系为基础构成家族群体。在家族群体之中,同一辈分的人地位平等,为了家族的发展,他们紧密联合起来,形成横向的家族结构。而与此相对,日本地处相对封闭的岛屿,资源匮乏,自然灾害频繁,加上交通不便,很容易形成相对封闭的群体,同时,由于稻作生产需要各家各户协作才能完成,于是,日本形成了以村落为原形的地域群体。而在日本的家族结构中,家业是立家之本,为了实现家的长久延续,实行长子继承制,即重纵轻横的家体制。基于此,本章第一节从地理因素探究中日集团意识不同的根源,第二节从地域群体产生的原型不同来探究中日集团意识的不同,第三节从横向的家族结构和纵向的家族结构两方面分析中日集团意识的不同。第二章,以第一章为基础,探究中日集团意识的不同表现。这章分为四个部分,第一节阐述以忠为本的日本集团主义和以孝为本的中国集团主义。中日两国在集团中,都重视孝和忠。中国人在理论上重忠也重孝,但实际上表现出的是“忠孝不能两全”,在忠孝发生矛盾时,中国人多是舍忠取孝。而在深受儒家忠孝思想影响的日本,不仅表现出忠重于孝,而且提出“忠孝一致”的口号。第二节阐述中日内外意识的不同。中国人开放的大陆意识,面对集团外部的人,往往通过某种联系建立关系。在内外关系上,中国人注重“内外有联系”。而日本人封闭的岛国意识,更注重“内外有别的”的“圈内意识”。第三节阐述中日集团意识中“和”意识的不同。受儒家文化的影响,中国人注重“和而不同”,在一个集团内部可以有不同的声音。日本人把集团看作一个命运共同体,很少有人无视集团独自做决定,而是通过协商的方式取得一致意见。第四节阐述中日归属意识的不同。在一个集团内部,中国人重视个人天赋,强调自我价值的实现。而日本人具有强烈的集团归属意识,强调与集团内部的协调,集团的利益高于一切,中国人努力证明自己与别人不一样,而日本人则努力证明自己跟大家是一样的。第三章探讨中日集团意识给现代社会带来的影响。一是相同的积极影响,集团意识将人们团结起来,都给两国经济的发展带来了积极的影响,创造了安定的社会环境。二是不同的消极影响,在中国的集团意识下,容易出现集团内的个人过度依附集团的代表,从而产生腐败。日本的集团意识下,过度强调个人服从集体,容易导致个人的无主见,缺乏创造力等现象。第三部分结论,对前面的论述进行概括,指出在中日集团意识的不同影响下,要积极发挥其积极的作用,尽量避免并解决其带来的消极影响。最终指出论文的不足之处以及今后的研究课题。集团意识是中日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研究力图从根源、表现以及影响三个方面分析中日集团意识的不同,以集团意识为切入点,探究中日文化的不同。
【关键词】:中日 集团意识 不同点 比较
【学位授予单位】:辽宁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G04
【目录】:
  • 摘要4-6
  • 要旨6-9
  • 序论9-11
  • 0.1 先行研究9-10
  • 0.2 问题提起10
  • 0.3 研究の目的と意义10
  • 0.4 研究方法10-11
  • 1. 中日におけるグル一プ意识の根源11-21
  • 1.1 中国の开放性と日本の闭锁性11-13
  • 1.2 中国の血绿型と日本の村型グル一プ13-16
  • 1.3 「ヨコ」と「タテ」の家族构成16-21
  • 2. 中日におけるグノレ一プ意识の相违21-32
  • 2.1 中国の孝行意识と日本の忠实意识21-24
  • 2.2 内外意识を重视する中日グル*プ意识24-26
  • 2.3 「和」を重视する中日グル一プ意识26-29
  • 2.4 中国の模范性と日本の调和性29-32
  • 3. 中日グル*プ意识が现代社会に与える影响の异同32-39
  • 3.1 同じプラス影响32-35
  • 3.2 异なるマイナス影响35-39
  • 结论39-41
  • 参考文献41-43
  • 谢辞43-44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以及参加科研情况4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波;;浅谈日本人的“集团意识”[J];作家;2008年06期

2 涂荣娟;论日本人的集团意识与日本社会现代化[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3 赵淑玲;日本人的内外意识与集团意识[J];日语学习与研究;2004年04期

4 石德容;;论家徽与日本人的集团意识之间的关系[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2年04期

5 项梅;;日本集团意识的根源及在语言中的渗透[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3年12期

6 赵瑞琦;;日本人的集团意识及其影响下的商务敬语的使用[J];河北北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6期

7 郑X;方芳;;日本人的集团意识的表现及对国民性格的影响[J];青年文学家;2012年27期

8 李曼;;从稻作文化看日本人的集团意识[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9 甄璐璐;;从日本人传统的“家”观念看集团意识[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0年11期

10 夏玉玲;;日本人的恩惠意识及其文化根源[J];山东文学;2009年06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赵静;论日本人的集团意识及其对我国道德建设的启示[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2 杨斯然;中日残疾人生存状况及文化要素的对比研究[D];湘潭大学;2015年

3 郑娴玉;中日集团意识的比较研究[D];辽宁大学;2016年

4 滕威;日本人的集团意识的研究及其教育指导[D];渤海大学;2014年

5 甄璐璐;关于日本人的集团意识研究[D];天津理工大学;2012年

6 王英;稻作文化与集团意识[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02465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enhuayichanlunwen/102465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e29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