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和中华传统文化关系的三种主要阐释范式
本文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和中华传统文化关系的三种主要阐释范式
更多相关文章: 马克思主义 中华传统文化 阐释范式 意识形态 文明 体用
【摘要】:对马克思主义和中华传统文化的关系主要存在着三种阐释范式。意识形态范式把马克思主义看作无产阶级的理论学说,把中华传统文化视为地主阶级的思想体系。这种范式从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入手认知文化,看到了文化和意识形态的内在联系,但忽视了意识形态的独立性和文化的继承性,忽略了意识形态和文化的区别。文明范式把马克思主义和中华传统文化分别归于西方文明和中华文明这两种不同性质的文明。这种范式突出了中华传统文化的不可替代性,但又往往过于强调中华传统文化的本位性而拒斥马克思主义。体用范式沿用了中国哲学史上的"体"、"用"概念,提出了"中体西用"、"西体中用"或"马魂中体西用"等不同主张。这种范式最具中国特色,但由于对"体"、"用"的不同理解和阐发,难以形成共识,容易导致文化独断主义。在马克思主义和中华传统文化的关系上,一方面要坚持对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文化自信和自觉,另一方面还要探寻更具阐释力和适应性的阐释范式。
【作者单位】: 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阜阳师范学院信息工程学院;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中华传统文化 阐释范式 意识形态 文明 体用
【基金】:安徽省质量工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团队建设项目(2014jxtd121)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学团队建设项目(2015JXTD03) 弘扬核心价值观名师工作室建设项目(szzgjh1-1-2016-15)
【分类号】:A81;G122
【正文快照】: 自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以来,如何理解和认识马克思主义和中华传统文化的关系问题,始终是我国思想文化领域的一个重要议题。梳理近代以来阐释马克思主义和中华传统文化关系的几种理论范式,科学认识每种阐释范式的优势和不足,对于全面把握马克思主义和中华传统文化关系,对于今天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魏鹏举;;公共财政的文化投入机制创新刍议[J];艺术与投资;2008年07期
2 姚宗荣;何生明;;文化创新的紧迫性及对策[J];新西部;2010年10期
3 纪尽善;;实施品牌战略 加快建设文化产业发展[J];经济界;2012年03期
4 马国柱;;关于文化产业发展路径的思考[J];中国出版;2012年19期
5 张立文,包霄林;和合学:新世纪的文化抉择——关于一种文化战略选择的访谈[J];开放时代;1997年01期
6 任宽志;;我国文化产业发展探析[J];现代商业;2014年04期
7 刘永涛;冷战后美国对外文化战略透析[J];现代国际关系;2001年05期
8 夏林;实施文化战略 实现跨越发展[J];决策探索;2001年01期
9 要培中;;经济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战略》读后[J];中国质量技术监督;2003年06期
10 王岳川;;文化输出与中国文化的未来[J];中文自学指导;2003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明旨;;以艺术设计的创造力增强我国文化产业竞争力[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二)[C];2007年
2 安秀伟;;构建中国和平发展的对外文化战略[A];建设经济文化强省:挑战·机遇·对策——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9年学术年会文集(3)[C];2009年
3 陈旭霞;;共谋、共建京津冀文化研究战略[A];北京学研究文集2006[C];2006年
4 王林生;;北京文化战略与国际重要首都城市文化比较[A];当代北京研究(2013年第2期)[C];2013年
5 陆永昌;;礼仪之邦为何被妖魔化——文化战略与翻译进程思考[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哲学·历史·文学学科卷)[C];2008年
6 任慧;;儒家文化与中国文化战略[A];文化现代化的战略思考——第七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09年
7 赖承华;;实施毕节试验区文化战略的理性选择[A];历史的必然选择——毕节试验区二十周年论文集[C];2008年
8 吴光;;论中华“和”文化在实践“文化强国”战略中的作用[A];和文化学刊(2011-2012)[C];2012年
9 卓新平;;反思文化发展 促进社会和谐[A];宗教对话与和谐社会(第三辑)——第三届“宗教对话与和谐社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10 孙玉珍;;发展工艺美术文化产业的重要途径—人才培养[A];2011京津冀区域协作论坛论文集[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张苹;文化科技融合推动文化创新[N];深圳特区报;2009年
2 本报评论员 宫秀川;文化强国需要文化发展战略[N];学习时报;2012年
3 《国际文化版图研究文库》主编、出版人 颜子悦;从“蓝海战略”到“文化战略”的市场创新[N];中国文化报;2013年
4 记者 赵万山;以“大兰州”气魄规划都市圈文化产业区[N];兰州日报;2013年
5 深圳市委常委 宣传部部长 王京生;文化梦想的福田担当[N];中国文化报;2014年
6 ;战略机遇期文化战略的方向选择[N];中国文化报;2003年
7 ;文化创新战略[N];中国文化报;2003年
8 殷增涛;“武汉文化”与“文化武汉”[N];光明日报;2004年
9 黄小驹;进一步认识文化建设的重要地位和作用[N];中国文化报;2007年
10 张颐武;文化产业的发展和“走出去”[N];光明日报;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马锦辉;我国文化产品贸易现状及新形势下对策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2 王聪;我国文化产业“走出去”模式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3年
3 曹振国;中国共产党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战略思考[D];中共中央党校;2008年
4 黄金湖;中山市南区文化产业发展战略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3年
5 冯媛媛;文化战略视域下国民休闲发展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6 罗幸源;论文化产业的持续创新能力[D];上海社会科学院;2010年
7 高歌;曲阜市文化资源的产业化开发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8 钟帆;论美国文化“镜子”的形成和功能[D];四川大学;2007年
9 赵燕华;动画形象米老鼠的全球化策略研究及其启示[D];东北财经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05629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enhuayichanlunwen/10562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