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文化论文 >

南昌非物质文化遗产商业化经营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23 16:25

  本文关键词:南昌非物质文化遗产商业化经营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非物质文化遗产 商业化经营 品牌开发 实施保障 南昌


【摘要】: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人类的精神文明的体现,对于人类来说具有重大的意义,同时也是人类智慧的代表,是民族传统文化的体现,能够提高民族凝聚力,是民族精神的体现,具有重要的意义。南昌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资源,现共有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86项,其中国家级3项、省级36项。对于这些文化遗产如何能够更好地体现中华民族精神,如何能够一代代传下去,具有一定的传承价值,将中国古代的文化发扬光大,是目前我国文化遗产方面需要解决的问题,只有解决了这个问题,才能保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性。随着经济文化的发展,各个国家开始逐渐关注国内非物质文化的传承问题,非物质文化遗产正日益成为文化产业的一支生力军,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产业化发展,将有力促进南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传承,丰富南昌文化产业内涵。非物质文化遗产商业化的发展模式在韩国、日本等得到了实践,通过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商业化,不仅很好的保护了传统的文化,进一步开拓了文化市场,同时可以带来一定的经济收入。这篇文章主要研究的是南昌非物质文化遗产,笔者对南昌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了相关的理论研究,同时为了更好地了解相关的信息还进行了实际的调查研究。厘清南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的现状与问题,探寻适合南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商业化经营模式和实现路径,在此基础上,提出深化文化体制改革降低市场准入门槛,加大政府对产业的引导和财政支持,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商业化经营人才的培养,落实产业集聚发展政策等确保产业化开发成功的策略和建议。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 商业化经营 品牌开发 实施保障 南昌
【学位授予单位】:江西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G127
【目录】:
  • 摘要7-8
  • Abstract8-9
  • 第1章 绪论9-14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9-11
  • 1.1.1 选题背景9-10
  • 1.1.2 研究意义10-11
  • 1.2 研究内容及方法11-14
  • 1.2.1 研究内容11-12
  • 1.2.2 研究方法12-14
  • 第2章 相关理论概述14-24
  • 2.1 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14-15
  • 2.2 国内外研究15-19
  • 2.2.1 国外研究16-17
  • 2.2.2 国内研究17-19
  • 2.3 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19-20
  • 2.4 文化产业相关理论20-21
  • 2.5 非物质文化遗产商业化经营相关理论21-24
  • 2.5.1 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商业化经营21-22
  • 2.5.2 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产业化开发22-24
  • 第3章 南昌非物质文化遗产现状24-36
  • 3.1 南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主要类型24-33
  • 3.1.1 民间文学27-28
  • 3.1.2 传统音乐28
  • 3.1.3 传统舞蹈28-29
  • 3.1.4 传统戏剧29
  • 3.1.5 曲艺29-30
  • 3.1.6 传统美术30
  • 3.1.7 传统手工技艺30-31
  • 3.1.8 民俗31-32
  • 3.1.9 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32-33
  • 3.2 南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开发现状33-36
  • 第4章 南昌非物质文化遗产商业化经营开发策略36-45
  • 4.1 国内外非遗商业化开发经验36-38
  • 4.1.1 国外非遗商业化开发经验36-37
  • 4.1.2 国内非遗商业化开发经验37-38
  • 4.2 南昌非遗商业化开发路径38-40
  • 4.2.1 总体思路38-39
  • 4.2.2 具体路径39-40
  • 4.3 南昌非遗商业化开发应遵循的原则40-41
  • 4.4 南昌非遗商业化开发模式41-45
  • 4.4.1 分类开发模式42
  • 4.4.2 产业链扩展模式42-43
  • 4.4.3 单一或综合开发模式43
  • 4.4.4 品牌开发模式43-45
  • 第5章 南昌非物质文化遗产商业化经营的实施保障45-48
  • 5.1 政策保障45
  • 5.2 制度保障45-46
  • 5.3 财务保障46
  • 5.4 人才保障46-48
  • 5.4.1 强化传承人在产业中的作用46-47
  • 5.4.2 引进高科技人才进行创新研发47
  • 5.4.3 培养创意人才有效对接市场47-48
  • 参考文献48-51
  • 致谢51-52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德亮;曾菲菲;付业勤;;产业集聚视角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J];改革与战略;2015年11期

2 宋方昊;刘燕;;文化产业视野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与传承策略[J];山东社会科学;2015年02期

3 刘梦梅;;基于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角的河南省创意产业开发研究[J];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5期

4 殷丽霞;;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推动张掖文化产业发展的思考[J];天水师范学院学报;2014年04期

5 肖曾艳;;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化的理论研究[J];云南地理环境研究;2012年03期

6 佘曙初;;文化产业振兴背景下金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开发研究[J];前沿;2012年02期

7 郑克强;王志平;;产业结构服务化与江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发展[J];求实;2011年11期

8 佟玉权;赵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的产业化途径及评价体系[J];学术交流;2011年11期

9 夏磊;;日本《文化财保护法》对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启示[J];现代商贸工业;2011年01期

10 邓颖颖;;文化产业化的三部曲[J];四川省干部函授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本文编号:108430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enhuayichanlunwen/108430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635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