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UL视域下的杭州文化遗产保护研究
本文关键词:HUL视域下的杭州文化遗产保护研究
【摘要】:迈入新世纪,杭州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以政府为基础,成立了"历史城市景观保护联盟",从城市管理、提升居民生活质量和推动城市保护的良性循环三个层面追求杭州的可持续发展。在具体实践上,让研究先行以加强城市保护能力建设,通过保老城、建新城来处理城市的新旧关系,构建点、线、面相结合的保护体系来处理遗产保护的新旧关系,推进城市有机更新,以具体行动践行了"遗产让城市生活更美好"的理念。
【作者单位】: 杭州国际城市学研究中心;
【基金】:杭州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常规性立项课题:“杭州历史城市景观保护研究”(编号:B13WH04)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G127
【正文快照】: 陈益益(杭州国际城市学研究中心,浙江杭州310000)一、《关于历史城市景观的建议书》概述过去30年里,全世界范围内社会条件发生了重大变化,人口迁移、全球化、大规模旅游、大规模城市化、气候变化、遗产市场盲目开发等导致城市遗产的破坏和恶化,UNESCO世界遗产委员会提倡组织学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韩一丹;姜毕枫;;从城市到田园是一种人文回归[J];杭州(生活品质版);2013年03期
2 陈云霞;;近代上海城市寺庙变迁研究[J];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13年04期
3 鲁枢元;丁页;卢婕;陈曦;朱鹏杰;王东昌;黄晓英;;中国城市化进程忧思录[J];时代文学(上半月);2011年01期
4 覃成林;李红叶;;西方多中心城市区域研究进展[J];人文地理;2012年01期
5 胡燕;孙羿;陈振光;;中国城市与区域管治研究十年回顾与前瞻[J];人文地理;2013年02期
6 郑弘毅;;南京城市区域的交通问题[J];国外人文地理;1988年01期
7 李潇;;界面之城:人与城市的共生[J];公共艺术;2014年01期
8 孙逊;;卷首语[J];都市文化研究;2007年01期
9 薛莹;吕拉昌;滕丽;;全球城市区域下的现代旅游产业体系研究:述评与展望[J];世界地理研究;2009年04期
10 仇保兴;;城市生态化改造的必由之路——重建微循环[J];城市观察;2012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慧钧;;第三章 城市共生论[A];中原城市群科学发展研究[C];2008年
2 金磊;;现代城市灾害学的原理及系统化模式探讨[A];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进展——全国青年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论文集(第3卷)[C];1995年
3 邱衍庆;;城市竞争协调之道——追求竞争价值、目的、工具合理性统一[A];2004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下)[C];2004年
4 程文;;城市的合理规划、建设和管理——以贵阳市云岩区为例[A];现代地理科学与贵州社会经济[C];2009年
5 刘天宝;韩增林;;全球化之产业与环境变迁下的城市区域整合[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6 曾舜;;宜居城市离我们有多远[A];宜春市“解放思想求突破、科学发展促赶超”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7 徐善;;2011-2012年上海青年政治学者关于城市治理的研究综述[A];上海青年政治学年度报告2013[C];2013年
8 刘兆存;秦耀辰;范玮佳;;第五章 城市区域发展的非线性模型[A];中原城市群科学发展研究[C];2008年
9 龙小康;;对武汉市建设创新型城市的思考[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三)[C];2007年
10 孟克;;浅议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对策[A];中国城市建设与环境保护实践——城市建设与环境保护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任思蕴;城市是聚集智慧、推动创新的必要载体[N];文汇报;2013年
2 卢光明;突出城市功能建设 推进城市信息化进程[N];中国计算机报;2005年
3 记者 张玉白;到2025年,我们的城市会是什么样?[N];哈密报(汉);2008年
4 本报记者 李坤民;让更多的城市走进 创新时代[N];中国经济导报;2008年
5 刘士祥;迎接城市区域化的春天[N];中华合作时报;2004年
6 记者施莺;统筹推进法治城市创建[N];南通日报;2010年
7 记者 李军 通讯员 牛炳章;努力打造独具特色的现代化新型城市[N];甘肃法制报;2010年
8 梁艳霞 中共中山市委党校;中山城市发展模式 打造“一生之城”[N];中山日报;2011年
9 高剑;加强社会管理 提升城市竞争力[N];东莞日报;2011年
10 本报记者 史鹏程;打造宜居宜业的幸福城市[N];太原日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安筱鹏;城市区域协调发展的制度变迁与组织创新[D];东北财经大学;2003年
2 吴超;城市区域协调发展研究[D];中山大学;2005年
3 张毓峰;城市区域空间组织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8年
4 索健;中外城市既有住宅可持续更新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4年
5 向峰;基于移动网络数据的用户行为与城市感知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宏兴;城市区域协调组织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5年
2 张峗程;城市效应对上海地区夏季午后强对流天气的影响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6年
3 江喜;以生态学理论为基石建构城市美[D];安徽大学;2010年
4 赖运荣;进城务工青年城市融入进程中政府责任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5 王奕程;智慧城市建设研究[D];安徽大学;2014年
6 钟明;我国城市政府预警机制的构建与运行[D];电子科技大学;2007年
7 尚正永;城市区域整合发展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5年
8 邱珏;城市网格化管理研究[D];中共上海市委党校;2008年
9 刘玉龙;城市房屋征收与补偿的司法救济研究[D];海南大学;2014年
10 焦世泰;兰州—白银城市区域空间结构优化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19848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enhuayichanlunwen/11984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