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遗产公约》的修订及其中国意义
本文关键词:《世界遗产公约》的修订及其中国意义
【摘要】:1972年出台的《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以文化为抓手开展文化目的论和普遍价值探寻的一次全球化标志事件,但它在正文及其《操作指南》的不断修订中一直没能阐明一个核心的理论问题,即它本应立足于作为理想概念的文化先验立场,也才能超越作为事实概念的文化经验现象的种种差异性和多样性,达到逻辑上的可普遍化程度,也才能把不同文化及其主体置于交互主体的平等地位上,以理性的方式推论出共同的价值标准。遗憾的是,公约立场的摇摆不定使这种标准看似只是从作为事实概念的文化中总结和归纳出来的一种经验标准。这种失误不仅容易让人们对公约产生误解,也容易让各个国家在履约保护实践中忽视甚至遮蔽遗产主体的权利。中国的遗产保护工作应该认识并纠正这种失误才能回归本位并且秉持理性的目的和方向。
【作者单位】: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分类号】:G112
【正文快照】: 一、《世界遗产公约》的 文化内涵及意义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文化的分化日益加剧,全球现代化激起的民族主义、地方主义思潮在各地风起云涌,不同文化之间日益强调自身文化身份的独特性,由此带来的文化冲突威胁着世界和平,甚至有人认为:“人类最大的分歧,以及冲突最重要的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献溥;于顺利;陈宏伟;;中国实施世界遗产公约的成就和展望[J];环境保护;2006年21期
2 邓华陵;;全面理解《世界遗产公约》精神,可持续地利用世界遗产[J];西北成人教育学报;2007年03期
3 姜敬红;;世遗保护 国国有责——《世界遗产公约》专门条款研究[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09期
4 ;综合资讯[J];中国园林;2012年12期
5 程小林,景峰;《世界遗产公约》的制订与实施[J];城市发展研究;1996年01期
6 比利·奥卡达迈里;;是私人俱乐部还是开放场所?[J];科技潮;1998年02期
7 ;简讯[J];今日辽宁;2007年02期
8 ;珍爱文化遗产 传承中华文明 大理州文化遗产局恭祝您节日快乐![J];大理文化;2011年02期
9 弗朗希斯科·班德林;;贺辞[J];中华遗产;2004年01期
10 张天新;;混合遗产掠影[J];北京规划建设;2012年03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际达;我们是在从后代手中“借用遗产”[N];中国建设报;2010年
2 龚立仁;关注人类共同的财富世界遗产[N];中国旅游报;2001年
3 郑孝燮;悠悠中华文明 漫漫世遗之路[N];光明日报;2005年
4 马永红;世界遗产公约操作指南研讨会在京召开[N];中国文物报;2010年
5 记者 徐日丹;张廷皓委员:“申遗”谨防政绩观错位[N];检察日报;2012年
6 记者 刘跃;“世界遗产公约40周年”云南纪念宣传活动举行[N];玉溪日报;2012年
7 ;影响人类文明认知 世界遗产公约40年[N];中国文物报;2012年
8 杨汀;《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颁布40周年纪念大会闭幕[N];中国文物报;2012年
9 本报记者 程国慧;“申报世界遗产”缘何热潮涌动[N];市场报;2002年
10 徐万佳;“保护性拆除”不是保护[N];中国旅游报;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温淑萍;世界文化遗产“完整性”分析[D];吉林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29244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enhuayichanlunwen/12924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