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文化论文 >

文化生产力发展及其对策研究

发布时间:2018-03-21 07:46

  本文选题:文化 切入点:生产力 出处:《西北民族大学》2014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文化生产力是人在精神层面通过精神生产而产生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能力。与生产力本质上是一样的。 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实质上就是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是历史抉择。文化生产力已经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其特有的方式推动整个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以其对经济各方面的巨大促进作用,构成国家和社会的核心竞争力,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 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因此,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繁荣社会主义文化、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是占领国际文化市场、发挥国际影响力、赢得世界的尊重和肯定的有效途径。这是我党始终重视文化建设、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的根本原因。特别是现阶段我国文化事业的发展仍然滞后,文化产业处于弱势地位、文化资源没有得到有效开发、文化市场没有完全建立、文化产品的竞争力与实际所需相差甚远的情况下,更显弥足珍贵。 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然要求。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社会主义的凝聚力和号召力是中国共产党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内容和任务,也是实现中华民族根本利益的价值要求。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的实践过程就是中国共产党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来推动革命、建设、改革而不断认识和运用客观规律的过程,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社会主义建设并独立思考和实践其规律的探索过程。 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和繁荣的根本动力。文化的繁荣受政治、经济、民族习惯、国际环境、人民的喜好、社会地位等因素制约,但从根本上讲,则由文化生产力决定。随着文化生产力的不断解放发展,必然会进一步发掘文化资源创新文化成果,形成文化的时代坐标。这必然会进一步推动文化的繁荣,文化的繁荣又必然进一步解放文化生产力。所以,必须重视文化生产力的决定作用,通过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探求文化发展规律和文化自我创新的能力,不断增强软实力和硬实力,发展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
[Abstract]:Cultural productivity is the ability of social and economic benefits produced by spiritual production on the spiritual level, which is essentially the same as that of productive forces. In essence, building advanced socialist culture means liberating and developing cultural productive forces. Emancipating and developing cultural productive forces is a historical choice. Cultural productive forces have become an important part of comprehensive national strength. It promotes the development of the whole social productive forces in its unique way, and with its enormous promoting role to all aspects of the economy, constitutes the core competitiveness of the country and society, and strengthens the comprehensive national strength of our country. Culture has increasingly become an important source of national cohesion and creativity, an important factor in the competition of comprehensive national strength, and the enrichment of spiritual and cultural life has become the eager aspiration of our people. Therefore, the emancip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cultural productive forces, Prosperity of socialist culture, enhancement of national cohesion and creativity are effective ways to occupy the international cultural market, exert international influence, and win the respect and affirmation of the world. This is an effective way for our party to always attach importance to cultural construction. The fundamental reasons for the liber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cultural productive forces. In particular, at this stage, the development of cultural undertakings in China is still lagging behind, the cultural industry is in a weak position, the cultural resources have not been effectively developed, and the cultural market has not been fully established. The competitiveness of cultural products and the actual needs of the situation far apart, more precious. Emancipating and developing the cultural productive forces is the inevitable requirement of the Sinicization of Marxism. Adhering to the socialist core value system and strengthening the cohesion and appeal of socialism are the contents and tasks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to consolidate the ruling position of the Party. It is also a value requirement for the realization of the fundamental interests of the Chinese nation. Therefore, in a sense, the practical process of liberating and developing cultural productive forces is that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uses the basic principles of Marxism to promote revolution and construction. The process of constantly understanding and applying the objective law is the exploration process of the CPC leading the socialist construction and independently thinking and practicing its laws. The emancip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cultural productive forces is the fundamental motive force for the construction and prosperity of socialist culture. Cultural prosperity is restricted by political, economic, national customs, international environment, people's preferences, social status, etc., but fundamentally speaking, With the unceasing emancip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cultural productive forces, cultural resources will inevitably be further explored and the cultural achievements will be further explored, and the cultural era coordinate will be formed. This will surely further promote the prosperity of culture. The prosperity of culture is bound to further liberate the cultural productive forces. Therefore, it is necessary to attach importance to the decisive role of cultural productive forces and to explore the laws of cultural development and the ability of cultural self-innovation by liberating and developing cultural productive forces. We will continue to strengthen soft and hard power and develop socialist culture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民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G12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瑛,崔强;试论信息社会中的大众文化[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3期

2 赵勇;何谓“文化工业”——解读阿多诺的文化工业批判理论[J];文艺理论与批评;2003年01期

3 章建刚;中国改革与文化产业的发展[J];文艺理论与批评;2003年03期

4 金元浦;论文化产业发展的新阶段[J];文艺理论与批评;2003年03期

5 梁凤莲;从大众文化视角对粤地文化潮的思考[J];岭南学刊;2003年02期

6 陈少峰,张西明,宋建武,王永章;发展文化产业[J];前线;2003年11期

7 刘小蓓,石应平;世界文化强国文化产业发展的经验与借鉴[J];中华文化论坛;2003年02期

8 单世联;;寻找文化产业的中国论说[J];粤海风;2003年01期

9 孙利军,高金萍,张长明;理解与超越阿多诺的文化工业理论[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10 刘水平;现代文化市场的发展和文化产业的形成[J];广西社会科学;2004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杨梅;;文化产业与文化创新[A];科学发展观:理论·模式·实践——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6年学术年会文集(4)[C];2006年

2 刘玉岭;;科技进步对文化产业的作用与影响[A];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文化强省战略与科技支撑论坛文集[C];2008年

3 白玮;童健;;发展“内外兼修”的文化产业[A];山东群众文化学会获奖论文集[C];2003年

4 吴靖;曹宗平;;关于文化产品价值论的几点思考[A];中国《资本论》研究会第十二次学术研讨会暨第七次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4年

5 葛美佳;;用写作文化推动赫章文化产业的开拓与发展[A];贵州省写作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6 胡娜;;当代艺术(文化)经济的研究视角[A];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年刊(2008年卷)——理论创新时代:中国当代文论与审美文化的转型[C];2008年

7 李勤;;大众文化的特征及构建目标[A];中国现代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8 刘雨春;李晓晴;;发挥科技文化优势 促进文化产业发展[A];科学时代——2014科技创新与企业管理研讨会论文集下(企业管理)[C];2014年

9 洪传国;;对海南发展文化产业的思考[A];2010当代海南论坛文集(上)[C];2011年

10 杨济亮;;发展文化产业 构建和谐社会——以福州为例[A];“文化建设与和谐社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王玉印;大众文化与文化产业[N];中国文化报;2000年

2 陈胜利;认识“文化工业”的另一种视角[N];中国文化报;2001年

3 锦秀;文化工业能否创造现代消费热点[N];人民政协报;2002年

4 戴锦华;文化研究的可能[N];文汇报;2003年

5 王凤才;文化工业过滤了整个世界?[N];学习时报;2004年

6 王晨;探秘文化产业源流[N];中国文化报;2007年

7 本报记者 卫君翔 吴丽;以工业化的标准抓文化产业[N];运城日报;2007年

8 四川省社科院副院长、研究员 李明泉;提高文化产能 拉动文化消费[N];四川日报;2009年

9 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中国文化产业学术年鉴》主编 王育济;构筑文化产业而立之年的学术高地[N];中国文化报;2010年

10 本刊编辑部;写给文化产业的2009[N];中国文化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涵;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文化产业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2 陈清华;中国文化产业投资机制创新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9年

3 冯潮华;文化产业若干重要关系问题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5年

4 杨新洪;在当代地理环境紧约束中文化力及其考量问题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5 谢慧铃;两岸流行文化的消费与传播[D];复旦大学;2004年

6 宋彦麟;辽宁省文化产业竞争力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6年

7 杨永生;中国文化产业作用问题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8 张保权;转型社会中的经济文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9 霍步刚;国外文化产业发展比较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9年

10 沈强;日韩文化产业发展比较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薛峰;论政府在文化产业发展中的职能和作用[D];湖南大学;2008年

2 高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3 周泽;中国目前文化产业发展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9年

4 边晔;文化生产力探析[D];陕西师范大学;2009年

5 李琳琳;西安文化产业发展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09年

6 朱U,

本文编号:164291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enhuayichanlunwen/164291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902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