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文化论文 >

伪娘文化探究

发布时间:2018-03-21 23:36

  本文选题:伪娘文化 切入点:Cosplay 出处:《南京师范大学》2014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伪娘”是当今生活中极为热门的一个新名词,由它产生的社会现象已变成一种特色的亚文化,成为众多年轻人追逐和热议的话题。这种亚文化是人类社会文化结构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相对与主流文化,伪娘文化以其青春性、多边性、挑战性的特点有别于其他社会主体的成人文化,它具有着非主流、边缘性的“次”文化特征。它体现着青少年和长辈之间一代代永恒的矛盾和冲突,尽管在不同的时空语境下,但它都体现出来的反抗、叛逆、冲突以及自我认同的困扰。伴随着改革开放和中国与世界文化的接轨,在短短三十几年的时间里,中国青年亚文化发生了巨大变化,时至今日,已经成为当代青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21世纪的今天,青年的亚文化特征突出表现互联网为主的新媒体的力量和影响,这种新媒体带来的作用在力度和广度上都是前所未及的,故而也特别引人注目。作为青年亚文化的代表之一,“伪娘”这个ACG专业名词也从二次元完成了三次元的完美革命,成为社会学和心理学研究的课题,却鲜有从ACG本源出发的研究。本文将从“伪娘”ACG进行分析透视,对“伪娘”从多个维度进行研究。 本论文可分文五个部分,结构如下: 引言部分说明了本论文的问题缘起,研究现状,研究目的及研究方法等问题 第一部分:对“伪娘”等相关概念作了界定以及混淆词语分析。 第二部分:伪娘文化的产生和发展。 第三部分:伪娘文化的表现形式。主要从游戏,动画和漫画三个方面分析。 第四部分:伪娘产生的基础,主要从心理基础、社会基础和审美基础分析。 第五部分:伪娘文化的影响。
[Abstract]:"false Niang" is a hot new term in modern life. The social phenomenon produced by it has become a characteristic subculture. This kind of subculture is an indispensable part of the cultural structure of human society. In contrast to the mainstream culture, the pseudo-Niang culture is characterized by its youth and multilateralism. The challenging characteristic is different from the adult culture of other social subjects, it has the non-mainstream, marginal "secondary" cultural characteristic. It embodies the eternal contradiction and conflict between the youth and the elder generation, although in different time and space context, With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and the integration of China with the world culture, in a short period of more than 30 years, great changes have taken place in the subculture of Chinese youth, and to this day, It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part of contemporary youth culture. Today in the 21st century, the subcultural characteristics of youth highlight the power and influence of the new media, which is dominated by the Internet. As one of the representatives of youth subculture, the ACG professional term "pseudo Niang" has also completed three perfect revolutions from quadratic element. It has become a research topic of sociology and psychology, but there are few studies based on the origin of ACG. This paper will analyze "pseudo Niang" ACG and study "pseudo Niang" from many dimensions. This paper can be divided into five parts, the structure is as follows:. The introduction explains the origin, research status, research purpose and research methods of this paper. The first part: the definition of "false Niang" and the analysis of confusing words. The second part: the emergence and development of pseudo-Niang culture. The third part: the expression form of pseudo-Niang culture. Mainly from game, animation and cartoon three aspects analysis. The fourth part: the foundation of pseudo-Niang, mainly from the psychological basis, social basis and aesthetic basis analysis. Part 5th: the influence of false Niang Culture.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G122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娜;谁是玩偶——再读《玩偶之家》[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4期

2 谢建明;王莲;;日本樱花、菊花人文涵义的审美精神探析[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3 杨雪云;;女性的网络表达模式及其社会学解读[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4 戴媛;;撑起一片天空——《磨砺》之女性主义解读[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5 马丽杰;;从血缘看日本传统家制度[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6 彭珍珠;;《尤利西斯》与社会性别[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7 刘昀;;徘徊在理智与情感间的女性主义者——从小说《爱玛》看奥斯丁的矛盾心理[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1期

8 杨六荣;;走出房间意象的女性漂泊写作[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3期

9 赵静;;重返伊甸园——《查泰莱夫人的情人》中对工业文明的批判与人性的复归之路[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3期

10 李娜;;“在路上:何处是归途?”——反思中国现代女性文学写作[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珊珊;;绝望中的希望——浅析萧红短篇小说《手》[A];龙江春秋——黑水文化论集之六[C];2009年

2 凌静;;潮汕女村官参政过程、特点和困难研究[A];2011广东社会科学学术年会——地方政府职能与社会公共管理论文集[C];2011年

3 方珏;;主奴关系与承认——论女性主义哲学的辩证方法[A];国外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第三届国外马克思主义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8年

4 吴荣兰;;从无声到有声——论《喜福会》中华裔女性自我身份的建构[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C];2006年

5 李萍;;当前我国农村离婚率趋高的社会学分析[A];“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与贵州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6 徐明宏;;夫妻同悦的理想与现实——论女性的性和家庭角色的转向[A];秩序与进步:社会建设、社会政策与和谐社会研究——浙江省社会学学会成立二十周年纪念暨2007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7 张志华;张文;吴节;;产品的女性化隐喻设计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包装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一)[C];2007年

8 唐友东;;责任与愉悦——从《蝴蝶君》看东西方“性伦理”观差异[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十辑)[C];2012年

9 罗婧;;女性主义视角下的城中村流动人口居住特征研究——以昆明城北小窑村为例[A];多元与包容——2012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6.住房建设与社区规划)[C];2012年

10 顾春花;;蜷缩于己:当代中国女性艺术的审美心理[A];江苏省美学学会2014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卢玲;我国竞技体育女性参与的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2 魏晓虹;《阅微草堂笔记》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3 李长娟;社会性别视角下乡村女教师生涯发展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4 傅建安;20世纪中国文学都市“巫女”形象论[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5 李军;想象性书写与边缘性阅读[D];吉林大学;2011年

6 袁梅;中国古代神话中智慧导师阿尼玛原型及其承传移位[D];曲阜师范大学;2010年

7 孟欣欣;大众文化视野下现代体育的视觉化生存[D];北京体育大学;2011年

8 张文诺;文学大众化与解放区小说[D];兰州大学;2011年

9 孙金菊;乡村回族妇女疾病与健康的人类学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10 高莹;21世纪中国女性党政领导人才开发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本文编号:164609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enhuayichanlunwen/164609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f9e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