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SWOT分析的山西省新农村文化建设研究
本文选题:SWOT分析法 切入点:新农村 出处:《山西农业大学》2014年硕士论文
【摘要】: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血脉、灵魂、品格,积淀着一个民族最深层次的精神追求和行为准则。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综合实力包含着文化软实力的支撑。文化建设一直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内容,作为人民的共同价值追求,需要各层次各主体的共同努力构建。改革开放带来的是我国农村经济社会面貌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民生活水平有了显著提高,农民在“衣食足”之后盼望着“文化兴”。而就为什么要重视农村文化,农民究竟需要什么样的农村文化,怎么样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等方面仍需要不断的探索和研究。 山西省正处于快速推进城镇化建设的历史阶段和转型跨越发展的关键期,在近年的发展中更是确立了文化强省的发展路线,因此新农村文化建设成为当前必须面临和解决的重大问题。而我省要进行新农村文化建设就需要对自身农村文化现状有非常熟悉的了解和认知,SWOT分析法作为一种科学的分析工具,具有清晰、简明、具体的特征,运用该法能够详尽的从战略管理的角度考察我省的农村文化建设的优势、劣势、机会、威胁等状况,从而形成科学的系统,推动下一步工作的开展。 通过SWOT分析,科学认识到当前我省农村文化建设拥有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丰富的民俗文化资源、诸多精神的发扬广大以及文化传播载体增多等巨大优势;但也面临着城乡二元结构阻碍、农民自身素质不高、农民文化权益受损、文化市场发育不良等劣势;同时又有政府顶层设计的支撑、转型跨越的契机、农民文化需求的高涨、文化融合互动增强的难得机会;需要克服时有发生的文化冲突、农民主体地位的缺失、文化人才向外流失以及市场经济负面冲击的各种威胁。经过这四方面的深刻剖析,实事求是的探索出一条挖掘优势、消除劣势、抢抓机遇、规避威胁的农村文化科学发展策略,以求我省农村文化快速发展,农民综合生活水平阔步前进;以求建设成我省独具一方特色的新农村文化,推动我省农村文化的大繁荣。
[Abstract]:Culture is the blood, soul, character of a country and nation, which accumulates a nation's deepest spiritual pursuit and code of conduct. The comprehensive strength of a region contains the support of cultural soft power. Cultural construction has always been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socialist construction of our country, as the common value pursuit of the people.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has brought about a world-shaking change in the social and economic outlook of our country's rural areas, and the living standards of the peasants have been significantly improved. Farmers look forward to "cultural prosperity" after "food and clothing". But why should we attach importance to rural culture, what kind of rural culture farmers need, how to build a new socialist rural culture and other aspects still need to be constantly explored and studied. Shanxi Province is in the historical stage of rapid urbanization construction and the key period of transition and leapfrogging development. In recent years, it has also established the development line of a strong cultural province. Therefore, the construction of new rural culture has become a major problem that must be faced and solved at present. However, in order to carry out the construction of new rural culture in our province, it is necessary to have a very familiar understanding and cognition of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rural culture in our province as a kind of SWOT analysis. Scientific analytical tools, With clear, concise and concrete characteristics, the method can be used to investigate in detail the strengths, weaknesses, opportunities, threats and other conditions of the rural cultural construction in our provinc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trategic management, so as to form a scientific system. To push forward the next step.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SWOT, it is scientifically recognized that the construction of rural culture in our province at present has profound traditional cultural background, rich folk cultural resources, the broad development of many spirits and the increase of cultural transmission carriers. However, it also faces the obstacles of dual structure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areas, the low quality of farmers themselves, the impaired cultural rights and interests of farmers, the poor development of the cultural market, and the support of the top-level design of the government, the opportunity of transition and leapfrogging, and the upsurge of peasants' cultural needs. The rare opportunity to enhance the interaction of cultural integration; the need to overcome the frequent cultural conflicts, the lack of farmers' dominant position, the outflow of cultural talents and the negative impact of the market economy. Seeking truth from facts to explore a rural cultural and scientific development strategy which excavates the advantages, eliminates the inferiority, grabs the opportunity, avoids the threat, in order to achieve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rural culture in our province, and the farmers' comprehensive living standard advance by leaps and bounds; In order to build a new rural culture with unique characteristics in our province, promote the prosperity of rural culture in our province.
【学位授予单位】:山西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G249.2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福兴;;新农村文化建设应处理好的几个关系[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06年10期
2 孙学雷;;农村文化建设的问题与对策探讨[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3 ;发挥新农村文化的“软实力”[J];中国供销商情;2006年11期
4 沈成宏;;关于发展农村文化产业的探索[J];唯实;2006年10期
5 辜强华;辜巧云;;试谈破解新农村文化建设的难题[J];江西图书馆学刊;2006年04期
6 梁大方;;天等县农村文化建设对策研究[J];歌海;2006年06期
7 徐由海;;欢欣的锣鼓响四方——我省农村文化“三项活动”纪行[J];当代江西;2006年02期
8 谢晶莹;;农村文化建设:构建和谐农村社会的重要选择[J];小城镇建设;2007年02期
9 高芝兰;;对农村文化建设的思考[J];湖南行政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10 梁玉英;;农村文化建设要顺应农民心愿[J];河南农业;2007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新志;;繁荣发展农村文化 培育新型农民[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道路·事业——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8年学术年会文集(1)[C];2008年
2 张玉彬;;关于当前繁荣发展农村文化的几点思考[A];建设经济文化强省:挑战·机遇·对策——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9年学术年会文集(3)[C];2009年
3 李斌;;农村文化市场的现状及发展趋势[A];荆楚文化与民俗论丛——1997—2001湖北省群众文化获奖论文汇编[C];2001年
4 彭华昌;胡大为;;农村文化建设与执政能力建设的思考[A];2004乌蒙论坛论文集(四)[C];2004年
5 张华;;论新农村文化建设[A];科学发展观:理论·模式·实践——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6年学术年会文集(3)[C];2006年
6 郑中;郑波;;山东省新农村文化创新管理平台的建立[A];科学发展观:理论·模式·实践——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6年学术年会文集(3)[C];2006年
7 何少川;;加强农村文化建设,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在福建省农村文化建设理论研讨会上的讲话[A];农村文化建设:探索与实践[C];2009年
8 孙秀艳;程丽香;;社会认同:新农村文化建设之基石[A];农村文化建设:探索与实践[C];2009年
9 王荣华;;浅谈农村文化建设中如何培养和发挥农民的民主参与意识[A];农村文化建设:探索与实践[C];2009年
10 张春玲;;浅谈农村“特色”文化与队伍建设[A];农村文化建设:探索与实践[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宕子;“砸电视”岂能应对“农村文化生态断裂”现象[N];中国改革报;2007年
2 乐根良;农村文化建设项目要办实办好[N];中国审计报;2007年
3 刘士全;农村文化市场重在培育[N];抚顺日报;2007年
4 侯春艳(作者系伊通满族自治县委常委、宣传部长);搞好农村文化建设[N];吉林日报;2006年
5 绍兴市文广局 吴海明;处理好新农村文化建设的“四对关系”[N];绍兴日报;2007年
6 刘守宽 赵青;期待新文化走进新农村[N];铜川日报;2007年
7 广德县邱村镇文化站;繁荣农村基层文化 促进经济健康发展[N];安徽经济报;2008年
8 林乔立;培育和发展农村文化产业[N];湄洲日报;2008年
9 安长顺;新时期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N];承德日报;2008年
10 记者 熊远帆;扎扎实实推进农村文化建设[N];湖南日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叶宏;中国农村文化与农村经济协调发展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2 鲍伯丰;马克思主义与20世纪上半叶中国农村文化的变迁[D];天津师范大学;2009年
3 徐学庆;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宋淑芬;地方政府在新农村文化建设中的主导作用研究[D];河南农业大学;2009年
2 范会勋;当前新农村文化建设途径探析[D];郑州大学;2010年
3 刘凤波;新时期农村文化建设研究[D];河北大学;2005年
4 韩美群;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的农村文化建设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5 李莹华;“三农”框架下的西部农村文化建设研究[D];兰州大学;2006年
6 李宗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农村文化建设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7 高喜伍;论我国农村文化建设的问题及对策[D];吉林大学;2007年
8 潘滢;当代中国新农村文化建设探析[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9 徐微姗;新时期农村文化建设的问题及对策[D];辽宁大学;2011年
10 郑旭敏;大学生“村官”与新农村文化建设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67716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enhuayichanlunwen/16771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