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文化论文 >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困境及出路——基于“广昌孟戏”的田野考察

发布时间:2018-04-01 07:05

  本文选题:田野考察 切入点:非物质文化遗产 出处:《江西社会科学》2017年06期


【摘要】:我国是目前拥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最多的国家,近年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是,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悠久的中华传统文化正面临着严峻的生存考验,基于此背景,在田野考察视域下开展非遗保护研究的意义显著。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并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广昌孟戏"的实地田野考察发现,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已陷入项目实施不到位、传承后继无人、保护与开发失衡、民众参与度不高等困境,急需从落实"非遗"项目、推广数字化保护、制定传承人培养计划、构建全民参与体系、开发"非遗"资源等方面寻求出路。
[Abstract]:China has the most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projects in the world. In recent years, the protection of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has made gratifying achievements.However,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economy and the accelerating process of urbanization, the long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is facing a severe survival test. Based on this background, it is significant to carry out the research of non-heritage protection in the field of investigation.Through the field investigation of the national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Guangchang Mencius", it is found that the protection of the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in China has fallen into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project is not in place, there is no one to inherit, and the protection and development imbalance.People's participation is not high, so it is urgent to find a way out from implementing the "non-legacy" project, popularizing digital protection, formulating the training plan for inheritors, constructing the system of participation of the whole people, and developing the "non-legacy" resources.
【作者单位】: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华东交通大学艺术学院;南昌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
【基金】:江西省社会科学“十二五”规划项目“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12YS09);江西省社会科学“十二五”规划项目“江西赣剧文化遗产改革和实践成果研究”(15YS23)
【分类号】:G122;J82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张国功;;亲缘、地缘、学缘、业缘的叠合——论学衡派谱系中江西学人的交游网络与文化认同[J];江西社会科学;2016年07期

2 杨红;;档案部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库建设[J];北京档案;2011年03期

3 张天彤;;江西古镇中的戏曲活化石——江西广昌“孟戏”研究初探[J];中国音乐;2006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跃;周耀林;;信息视角下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进展[J];图书馆学研究;2017年12期

2 李合胜;易萱;;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困境及出路——基于“广昌孟戏”的田野考察[J];江西社会科学;2017年06期

3 吴雅玲;;广昌孟戏研究的历史[J];黄河之声;2017年06期

4 吴雅玲;;广昌孟戏研究分类[J];大众文艺;2017年09期

5 周亚;许鑫;;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研究述评[J];图书情报工作;2017年02期

6 李丛;;e艚饔蛳非幕岸院砜品⒄沟挠跋靃J];江西中医药大学学报;2015年05期

7 何屹;;非遗档案特点及创新管理[J];兰台世界;2015年08期

8 袁国术;;大数据语境下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的思考[J];北京文博文丛;2014年01期

9 王燕;;试论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的管理与开发利用[J];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年01期

10 陈哲;;满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信息管理平台的构建研究[J];现代情报;2013年01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国功;苗旭艳;;抗战情境下主流文化学术刊物的地方化扩散——以学衡派谱系中的《文史季刊》为例[J];出版科学;2016年01期

2 张国功;;胡先殨与《学衡》:科学家的人文编辑实践[J];现代出版;2015年05期

3 吴培群;孟璀;;学缘对高校教师流动性作用的实证研究——基于Web内容分析数据[J];重庆高教研究;2015年02期

4 叶舟;;网络、派系、利益:晚清旅沪同乡文人群体政治活动研究[J];史林;2011年05期

5 杨萌芽;;京师大学堂诗人群与近代宋诗运动[J];殷都学刊;2010年04期

6 郭昭昭;;民国思想文化界的一道独特风景——《学衡》学术圈的聚合及其特征[J];学术界;2009年06期

7 杨海波;;数字技术与山东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J];山东社会科学;2009年01期

8 沈卫威;;文学的古典主义的复活——以中央大学为中心的文人禊集雅聚[J];文艺争鸣;2008年05期

9 贺国强;魏中林;;诗学接受·文化心态·地域风神——同光体江西派的三重视阈[J];广西社会科学;2008年03期

10 陈宝云;;《史地学报》及其群体与《学衡》之关系的探讨[J];东方论坛;2007年06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毛礼镁;;江西广昌孟戏探析[J];戏曲研究;2006年03期

2 张天彤;;江西古镇中的戏曲活化石——江西广昌“孟戏”研究初探[J];中国音乐;2006年01期

3 傅利民;刘沐粟;;来自甘竹的虔诚——对江西广昌县两个孟戏剧团的田野调查[J];音乐探索;2008年04期

4 李启福;李上;;广昌“孟戏”的考察与研究[J];中国戏剧;2009年10期

5 陈利利;;广昌孟戏民歌时调的原生态特质[J];南昌工程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6 廖夏林;;广昌孟戏的旋法特征及调式属性分析[J];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7 陈利利;;广昌孟戏民歌时调的美学书写方式与原生态特质[J];南昌航空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8 陈利利;;浅析戏曲艺术的民间性本色——以江西广昌孟戏为例[J];民办教育研究;2010年08期

9 吴若峰;;孟戏演绎五百年[J];风景名胜;2007年02期

10 李雪萍;;孟姜女故事原型与广昌孟戏的封闭性遗存[J];戏剧文学;2012年09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6条

1 ;谁为孟戏振旗鼓[N];江西日报;2004年

2 通讯员 张帮人、段学文 记者 王绍雄;广昌《孟戏》后继有人[N];光明日报;2004年

3 夏侯玲玲;来自民间的古老戏曲:孟戏[N];音乐周报;2005年

4 段学文;戏曲声腔的“活化石”——广昌孟戏[N];抚州日报;2006年

5 陈厚兴 刘生;广昌孟戏:濒危“非遗”困局待解[N];抚州日报;2012年

6 本报记者 王绍雄 通讯员 刘昌衍;珍贵的戏曲文物[N];光明日报;200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王玉清;江西广昌“孟戏”音乐与仪式的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69446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enhuayichanlunwen/169446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416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