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文化论文 >

文化资本对居民文化消费行为的影响研究——基于“线上”和“线下”两类文化消费群体的比较

发布时间:2018-04-22 10:19

  本文选题:当代中国 + 文化建设 ; 参考:《艺术百家》2017年05期


【摘要】:随着网络信息技术与各行业的深度融合,"互联网+"的时代全面来临。以移动互联网和"大数据"为代表的新媒体技术,不仅改变了文化产业发展环境和产业链,还深刻影响了文化消费模式,极大地拓展了文化消费空间。基于此,文章选择以"线上"和"线下"两类文化群体差异化的视角,利用线性回归模型考察了"互联网+"背景下文化资本对居民文化消费行为的影响。并经过实证检验得出文化资本、机会成本都是居民文化消费行为临街抉择的重要因素的结论,进而提出"互联网+"背景下持续扩大文化消费规模,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建议。
[Abstract]:With the deep integration of networ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various industries, the era of "Internet" has come all round. The new media technology, represented by mobile Internet and big data, has not only changed the development environment and industrial chain of cultural industry, but also profoundly affected the cultural consumption mode and greatly expanded the cultural consumption space. Based on this, this paper chooses the perspective of "online" and "offline" cultural groups to investigate the influence of cultural capital on the cultural consumption behavior of resident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Internet" by using the linear regression model. 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cultural capital and opportunity cost are the important factors in the choice of cultural consumption behavior, and then it is proposed that the scale of cultural consumption should be continuously expanded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Internet". Policy recommendations for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cultural industry.
【作者单位】: 武汉大学国家文化发展研究院;
【分类号】:G11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庆峰;吴国蔚;;我国文化产业“走出去”策略分析[J];对外经贸实务;2005年12期

2 苑洁;文化产业行业界定的比较研究[J];理论建设;2005年01期

3 毛崇杰;;从文本/语境到文化/文明(下)[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4 王亚川;;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趋势分析[J];北京社会科学;2006年04期

5 王晓升;;文化:意识形态抑或商品?——兼与《科学发展观与新文化观》一文商榷[J];哲学动态;2007年11期

6 周勤勤;;文化工业和文化产业[J];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8年01期

7 赵勇;;未结硕果的思想之花——文化工业理论在中国的兴盛与衰落[J];文艺争鸣;2009年11期

8 张铮;熊澄宇;;文化产业发展的五种创新能力[J];改革;2009年06期

9 何海华;;浅谈阿多诺的文化工业理论[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0年05期

10 西奥多·W·阿多诺;赵勇;;文化工业述要[J];贵州社会科学;2011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杨梅;;文化产业与文化创新[A];科学发展观:理论·模式·实践——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6年学术年会文集(4)[C];2006年

2 刘玉岭;;科技进步对文化产业的作用与影响[A];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文化强省战略与科技支撑论坛文集[C];2008年

3 白玮;童健;;发展“内外兼修”的文化产业[A];山东群众文化学会获奖论文集[C];2003年

4 吴靖;曹宗平;;关于文化产品价值论的几点思考[A];中国《资本论》研究会第十二次学术研讨会暨第七次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4年

5 葛美佳;;用写作文化推动赫章文化产业的开拓与发展[A];贵州省写作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6 胡娜;;当代艺术(文化)经济的研究视角[A];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年刊(2008年卷)——理论创新时代:中国当代文论与审美文化的转型[C];2008年

7 李勤;;大众文化的特征及构建目标[A];中国现代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8 刘雨春;李晓晴;;发挥科技文化优势 促进文化产业发展[A];科学时代——2014科技创新与企业管理研讨会论文集下(企业管理)[C];2014年

9 洪传国;;对海南发展文化产业的思考[A];2010当代海南论坛文集(上)[C];2011年

10 杨济亮;;发展文化产业 构建和谐社会——以福州为例[A];“文化建设与和谐社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王玉印;大众文化与文化产业[N];中国文化报;2000年

2 陈胜利;认识“文化工业”的另一种视角[N];中国文化报;2001年

3 锦秀;文化工业能否创造现代消费热点[N];人民政协报;2002年

4 戴锦华;文化研究的可能[N];文汇报;2003年

5 王凤才;文化工业过滤了整个世界?[N];学习时报;2004年

6 王晨;探秘文化产业源流[N];中国文化报;2007年

7 本报记者 卫君翔 吴丽;以工业化的标准抓文化产业[N];运城日报;2007年

8 四川省社科院副院长、研究员 李明泉;提高文化产能 拉动文化消费[N];四川日报;2009年

9 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中国文化产业学术年鉴》主编 王育济;构筑文化产业而立之年的学术高地[N];中国文化报;2010年

10 本刊编辑部;写给文化产业的2009[N];中国文化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伍小军;中国文化产业融资方式创新研究[D];武汉大学;2012年

2 王晓玲;中华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化与文化产业园区实践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5年

3 张涵;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文化产业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4 陈清华;中国文化产业投资机制创新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9年

5 冯潮华;文化产业若干重要关系问题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5年

6 杨新洪;在当代地理环境紧约束中文化力及其考量问题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7 吴德金;美国文化产业发展研究[D];吉林大学;2015年

8 谢慧铃;两岸流行文化的消费与传播[D];复旦大学;2004年

9 宋彦麟;辽宁省文化产业竞争力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6年

10 杨永生;中国文化产业作用问题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于涛;二十世纪文化工业特征及其发展趋向[D];黑龙江大学;2008年

2 齐自琨;发展文化生产力的问题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3 朱晨曦;文化消费的可持续性问题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3年

4 杨壮;吉林省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2013年

5 汪静;文化生产力发展及其对策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4年

6 刘欢;汉服文化的产业链模式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5年

7 王睿;河北省文化产业的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D];河北大学;2015年

8 耿伟华;地方政府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工具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5年

9 王琼;鄂尔多斯市文化产业发展政府职能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5年

10 陈叶;文化产业发展中的政府作用评价研究[D];燕山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78678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enhuayichanlunwen/178678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36f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