庸俗与狂躁——剖析一种文化和人格现象
本文选题:世俗 + 人格 ; 参考:《上海文化》2017年06期
【摘要】:本文主要探讨作为一种思想文化现象尤其是表现在人性和人格方面的庸俗,认为它是对人们现实生活的物欲、惰性与模糊性的无批判认同,同时也是对人们现实生活的界限、法则与高尚的无视或拒绝,是一种低级的生存状态。这与特定的社会性质和文化密切相关。在中国处于社会转型的时期,我们不仅感受到庸俗的恶俗化,还看到似乎与之相反的另一景观,就是狂热和狂躁。它们既是无信仰的,也是非理性的。在现代化进程中,我们只有正确地利用市场经济的积极作用,推动社会合理地分化与整合,并不断地提升自己的理性意识和价值追求,确立人格操守和公共精神,才能最终走出庸俗,走向率真、正直、理性和全面发展的自由个性。
[Abstract]:This paper mainly discusses the vulgarity of human nature and personality as a kind of ideological and cultural phenomenon, and considers that it is an uncritical recognition of the material desire, inertia and fuzziness of people's real life, and at the same time it is the boundary of people's real life. Law and noble disregard or rejection are a low state of existence. This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specific social nature and culture. In the period of social transformation in China, we not only feel vulgar vulgarization, but also see the opposite landscape, namely fanaticism and mania. They are both faithless and irrational. In the process of modernization, we can only make correct use of the positive role of the market economy, promote the rational division and integration of the society, constantly improve our rational consciousness and value pursuit, and establish our personal integrity and public spirit. Finally, we can get out of vulgarity and move towards the free personality of honesty, integrity, rationality and all-round development.
【作者单位】: 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学院;
【分类号】:G05
【参考文献】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张曙光;;合理的“分界”与合法的“越界”[N];光明日报;2008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何谐;;网络语言与文化心理[J];今日南国(理论创新版);2008年11期
2 刘景岫;;网络热词背后的文化“冷”思考[J];时代文学(上半月);2011年06期
3 张庆艳;;网络语言中折射出的文化心理[J];语文学刊;2013年04期
4 栾雪飞;论先进文化的世界性[J];东北师大学报;2003年03期
5 梁筱磊;;文化 人才 艺术[J];华商;2007年15期
6 薄维娟;;跨文化交际背景下文化心理对翻译的影响[J];科教文汇(上旬刊);2008年12期
7 于启立;;文化创造与未来[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1年11期
8 北朝夫;试论赋税文化学[J];草原税务;1994年01期
9 胡邦岳;;“吧”与文化心理[J];语文教学与研究;2005年35期
10 韦苏文;民俗文化心理的折射──《中国傩神谱》[J];民间文化;2001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史秀菊;;浅谈文化心理与交际得体性的关系[A];得体修辞学研究[C];1999年
2 蒙泽敏;;历史文化与写作的关系浅探[A];贵州省写作学会2007年务川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3 吕佳;;大众文化语境下精英文化遭际的文化意味[A];黑龙江省文学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南志刚;;新时期外来文化译介的五大误区[A];面向二十一世纪:中外文化的冲突与融合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8年
5 王许人;;浅论文化漠视[A];和谐共生:2007年全国博士生(教育类)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7年
6 傅华;;商业文化解读[A];商业文化精品文库[C];2001年
7 顾凤威;巫育民;;文化,在现代人格重构中的地位和作用——关于马克思主义文化观的若干思考[A];全国马列文艺论著研究会第十八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8 武红霞;王玲娟;;从汉语词汇探析“鹤”的褒义文化意蕴[A];2012西南地区语言学研究生论坛论文集[C];2012年
9 陈桐生;;第六种楚辞文化观[A];东方丛刊(1995年第2辑 总第十二辑)[C];1995年
10 刘瑞芳;;加强地方高校自身建设 促进区域文化发展[A];第七届河北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专辑[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张嘉木;吉林文化的主体性审视[N];吉林日报;2008年
2 胡印斌;从大学生剩饭中读懂时代文化心理[N];济南日报;2013年
3 朱述古;从否认龙图腾看文化奴性[N];贵阳日报;2006年
4 侯且岸;先进文化应该是普及与高深结合的文化[N];学习时报;2007年
5 宋宝珍;戏剧创作与文化生态[N];人民日报;2011年
6 广州美院教授 李公明;“私写真”背后的文化心理[N];东方早报;2013年
7 李媛媛;和谐社会建设中的文化自觉[N];学习时报;2007年
8 孙家正;文化、文化素养及文化情怀[N];中国艺术报;2013年
9 本报记者 贾梦雨;精英与草根,是对立还是共荣[N];新华日报;2009年
10 天脊集团 曹东林;企业廉政文化建设的途径和方法[N];长治日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周翔;现代台湾原住民文学与文化认同[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2 刘传霞;被建构的女性[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3 萧君玲;中国舞蹈美学特性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4 刘广涛;百年青春档案[D];苏州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丁玉珍;锡伯族民间故事的文化内涵及社会价值[D];伊犁师范学院;2015年
2 刘雪艳;中日饮酒习俗之比较[D];南京大学;2014年
3 余丹菊;从词汇看中日“耻”文化的比较研究[D];云南大学;2016年
4 王炳忠;摩若苗族《榜郎歌》的文化人类学研究[D];贵州民族大学;2016年
5 丁宇;汉英颜色词“白”与“white”的异同及文化内涵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6 赵静;基于中国中庸文化心理的产品设计研究[D];湖南大学;2009年
7 吕丹斌;“六畜”词语文化义阐释[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0年
8 董红展;乡村现代化进程中的民俗文化变迁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9 陶火生;我国小生产文化心理及其当代转型[D];安徽师范大学;2003年
10 王岩;汉语熟语的文化观照和文化理据[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87969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enhuayichanlunwen/18796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