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保护中的褶皱与张力——以甘南农牧区为例谈村落文化、活态文化、文化空间对非遗保护的作用
本文选题:非遗 + 活态文化 ; 参考:《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年06期
【摘要】:非遗保护,特别是在基层部门的保护实践中存在着"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误区,即缺乏整体性保护理念。"村落文化""活态文化""文化空间"是非遗保护中容易被忽视,但却是极为重要的理论和实践途径。甘南藏族自治州农牧区至今保留着浓郁的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的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传承人数量均居全省之首,对研究和保护少数民族非遗具有很强的代表性。少数民族非遗整体性保护要重视"村落文化""活态文化""文化空间",这三者与非遗水乳交融、相互融合、不可分割,村落文化是非遗的载体,活态文化是非遗传承的水系,而文化空间则是非遗生发的母体。
[Abstract]:In the protection practice of the grass-roots departments, especially in the protection practice of the grass-roots departments, there are the misunderstandings of "see only the trees and not see the forest", that is, the lack of the concept of holistic protection. "Village culture" "living culture" and "cultural space" is easy to be ignored in the non Legacy Protection, but it is a very important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way. The agricultural and pastoral areas of Gannan Tibetan Autonomous Prefecture are still preserved to date. The rich regional and national cultural heritage, the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protection project, the number of inheritors all live in the first part of the province, and have strong representativeness for the study and protection of the ethnic minorities' remains. The "village culture", "the living culture" and "cultural space" should be paid attention to, and the three are in harmony with the remains. Mutual integration and inseparable, village culture is the carrier of intangible heritage. Living culture is a river system inherited from non heritage, while cultural space is the parent of non heritage.
【作者单位】: 兰州大学文学院;
【分类号】:G127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秦树理;发掘村落文化资源 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J];河南社会科学;2005年05期
2 周家鸿;;乐西的村落文化[J];今日民族;2007年03期
3 王景新;;新农村建设中传统村落及村落文化保护[J];中国乡村发现;2007年05期
4 廖云新;;漫谈古代村落文化[J];钟山风雨;2011年04期
5 杨铜铜;;村落文化的变迁[J];商业文化(下半月);2012年05期
6 郑流云;;试论城镇化对武陵山片区村落文化传承的影响[J];晋中学院学报;2013年04期
7 黄涛;;村落的现代化演进与文化传承[J];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5期
8 李益长;;闽东畲族村落文化的价值与开发研究[J];宁德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03期
9 沈学辉;;学术动态湖北省村落文化研讨会简述[J];理论月刊;1992年11期
10 卢荣轩,童辉波;试论村落文化的基本特征及历史性变革[J];社会主义研究;1993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王玉;周俭;林森;;关于“社区参与”参与“村落文化景观保护”的相关探讨[A];多元与包容——2012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1.小城镇与村庄规划)[C];2012年
2 张守玉;刘德泉;;村落文化调查的实践与思考[A];北京学研究文集2007[C];2007年
3 张从军;;村落文化景观建设刍议[A];山东省民俗学会2013年年会暨中国石榴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4 刘晓晓;朱晓星;宋江;但文红;;基于文化集体记忆的贵州雷山控拜村落文化遗产保护实践[A];中国农村土地整治与城乡协调发展研究[C];2012年
5 陈玉平;;对布依族文化现状及前景的几点思考[A];布依学研究(之五)——贵州省布依学会第五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但文红;银匠村怎样保护村落文化景观[N];中国文化报;2008年
2 沈明伟;我省将对一批民族村落文化景观实施系统保护[N];贵州民族报;2011年
3 湖南大学中国村落文化研究中心主任 胡彬彬;我国传统村落及其文化遗存现状与保护思考[N];光明日报;2012年
4 陶晓斌(作者单位:金东区曹宅镇文化站);建设村落文化要走出误区[N];金华日报;2005年
5 本报记者 黄宝锋;以我们自己的村落文化滋润面前的幸福生活[N];辽宁日报;2007年
6 记者 池玉玺;村落文化景观该怎样保护[N];中国文化报;2008年
7 董城;《贵阳建议》为村落文化景观保护探路[N];西部时报;2008年
8 曹保明;农乐节:让文化遗产“活”在民间[N];吉林日报;2008年
9 杨洁;那些无法割舍的——别让推土机铲平村落文化[N];嘉兴日报;2009年
10 本报记者 李珊珊;让传统村落保得住 活起来[N];中国文化报;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田化;土家村落文化的传承与保护[D];中南民族大学;2009年
2 闫培良;村落文化的当代价值[D];吉林大学;2014年
3 刘红凯;国家与社会视角下村落文化的变迁与传承[D];浙江师范大学;2014年
4 乌日力嘎;城镇化进程中游牧村落文化的保护[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5 荀亮;浅析珠海市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D];吉林大学;2012年
6 王梦娜;传统村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4年
7 韩国英;从传统到当下:试论中国传统春节的文化表述[D];中央民族大学;2008年
8 郑紫苑;村落语境中的仪式展演与文化变迁[D];赣南师范学院;2011年
,本文编号:206450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enhuayichanlunwen/20645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