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文化论文 >

文化交流与民族特性的凝铸:基于京族口头叙事的考察

发布时间:2018-06-25 14:35

  本文选题:京族 + 迁徙 ; 参考:《社会科学家》2017年02期


【摘要】:口头叙事是表达民族文化的一种方式,文章通过对京族口头叙事中的迁徙与家园主题的阐述,呈现了在京族叙事中迁徙叙事的渐趋隐匿与家园构筑的过程。迁徙的隐匿并不意味着迁出地文化的消失,越南的生活经历依然留存在京族的民间艺术与祭祀仪式中,并成为京族文化的"默示性知识"。另外京族通过口头叙事及其相关的信仰与仪式文本的传承,积极吸纳与融入迁入地汉族、壮族的文化。"家园意识"成为京族族群叙事的核心与重要主题,逐步熔铸了其新的文化特性。
[Abstract]:Oral narration is a way to express the national culture. By expounding the theme of migration and homeland in the oral narration of the Jing nationality, the article presents the process of gradual occult and homestead construction of the migration narrative in the narrative of the Jing nationality. The occult of migration does not mean the disappearance of the culture of relocation. The life experience of Vietnam is still preserved in the folk art and sacrificial ceremony of the Jing nationality, and becomes the "implied knowledge" of the culture of the Jing nationality. In addition, through oral narration and related religious and ritual texts, the Jing nationality actively absorbs and melts into the culture of the Han and Zhuang nationality in the resettlement area. " The consciousness of home has become the core and important theme of the narration of the Jing ethnic group, and gradually cast its new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
【作者单位】: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国家话语与民间文学的理论建构(1949-1966)”(13CZW090)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G12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李斯颖;;从“山”到“海”:从口头传承变迁看京族文化特性的渐变[J];百色学院学报;2015年03期

2 陈孝余;;浅述京族“哈节”仪式文化[J];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3 黄安辉;;中国京族研究综述[J];广西民族研究;2010年02期

4 曾繁仁;;试论当代生态美学之核心范畴“家园意识”[J];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5 马克·本德尔,付卫;怎样看《梅葛》:“以传统为取向”的楚雄彝族文学文本[J];民俗研究;2002年04期

6 杨长勋;;论京族没有神话[J];广西民族研究;1985年02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明海英;;乡约研究重在挖掘“中国经验”[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黄安辉;中国京族哈节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8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管英姿;;何处是吾乡——生态电影中的乡愁情结探析[J];名作欣赏;2017年18期

2 王泉;;重读李瑛的南海题材诗歌[J];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02期

3 吴滨;;京族文化传承与防城港特色旅游的融合发展[J];广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7年02期

4 谢万忠;陆丹丹;利运晶;;京族文化旅游开发研究[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7年06期

5 张秋萍;;广西边海经济建设视角下京族文化研究及发展探析——广西传统民俗文化研究系列之一[J];钦州学院学报;2017年02期

6 毛巧晖;;文化交流与民族特性的凝铸:基于京族口头叙事的考察[J];社会科学家;2017年02期

7 郑德威;;京族民歌的内涵探究[J];音乐创作;2016年11期

8 周丽艳;王文;;从“父亲”到“宇宙心灵”:李立扬诗歌中超越族裔的家园意识[J];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年04期

9 吴昌林;冯娜;;《聊斋志异》中“妖女”形象的生态蕴含[J];南昌航空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02期

10 赵青;;《梅葛》的生态美学意义及近年的研究概况[J];文山学院学报;2016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李钟铉;中国少数民族饮食文化特点[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孝余;;浅述京族“哈节”仪式文化[J];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2 余文活;;“京族三岛”教育的巨变——广西东兴市京族教育60年发展纪实[J];中国民族教育;2009年10期

3 杨冬燕;;京族舞蹈的海洋性特征与社会意义[J];歌海;2009年05期

4 魏素娟;;论京族情歌与民俗文化[J];柳州师专学报;2009年04期

5 林秀贵;;融京族文化于学校德育之中[J];广西教育;2009年17期

6 杨圣敏;;中国民族学的百年回顾与新时代的总结[J];西北民族研究;2009年02期

7 杨军;;京族经济发展模式变迁及启示[J];恩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8 许晓明;;从宗教信仰体系看京族的边际文化特性[J];民族艺术;2008年03期

9 李绍明;;略论中国人类学的华西学派[J];广西民族研究;2007年03期

10 文军;李星群;;中国京族聚集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研究[J];广西民族研究;2007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纳日碧力戈;作为操演的民间口述和作为行动的社会记忆[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2 孙德忠;重视开展社会记忆问题研究[J];哲学动态;2003年03期

3 王纪潮;;有选择的社会记忆[J];博览群书;2006年05期

4 孙德忠;王峰;;论社会记忆的历史类型[J];湖北社会科学;2006年12期

5 尚东涛;;社会记忆的技术向度[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8年06期

6 张桥;;作为史料的“社会记忆”研究——《社会记忆:历史、回忆、传承》[J];中国图书评论;2009年09期

7 戴建国;;水书与水族社会记忆[J];前沿;2011年03期

8 侯新兵;;社会记忆与文化情结[J];文化学刊;2012年06期

9 苏珊·库希勒;王爱松;;知识时代的社会记忆[J];国际社会科学杂志(中文版);2012年04期

10 史林凡;;试论一战后英国停战纪念日的社会记忆[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刘坤玉;;浅谈档案信息资源开发的创新[A];中国档案学会第六次全国档案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2年

2 时晨;;社会记忆与文革影像[A];中国传媒大学第五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6条

1 罗彩娟 广西师范学院政法学院;权力与社会记忆[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2 陶宇 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社会记忆彰显历史与社会构成的演进轨迹[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3 本报记者 明海英;运用社会记忆的理论方法解释历史[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

4 郭于华 清华大学社会学系;社会记忆与人的历史[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5 郭于华;社会记忆与人的历史[N];浙江日报;2009年

6 国家档案局外事办副主任 杜梅;从国际档案圆桌会议看档案的社会功能趋向[N];中国档案报;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超;论档案与社会记忆[D];安徽大学;2011年

2 肖岚;论档案与社会记忆[D];湖北大学;2013年

3 何晓丽;文化传承的社会记忆探析[D];河南师范大学;2013年

4 黄晨;图书馆发挥社会记忆功能的研究[D];云南大学;2014年

5 王婵;社会记忆与历史:理解马克思历史观的一个视角[D];黑龙江大学;2014年

6 李燕;西南联大社会记忆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5年

7 杨博;影像空间与社会记忆[D];湘潭大学;2015年

8 耿硕;“社会记忆”在中国档案界的传播与影响研究[D];南京大学;2015年

9 谢雨菲;民间档案的社会记忆构建研究[D];南昌大学;2016年

10 张灵;社会身份:关于社会记忆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06634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enhuayichanlunwen/206634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7e2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