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节日的时间节点性与坐标性重建——基于社会时间视角的考察
本文选题:传统节日 + 神圣性 ; 参考:《文化遗产》2016年01期
【摘要】:作为一种人为创造的社会性时间,在以农为本的社会状态下,中国传统节日是民众年度时间生活的重要节点与时间坐标,并进而通过崇宗敬祖与神灵崇拜等精神内涵而被建构为一种非日常的神圣性时间。但今天,随着中国日渐由农业社会转变为工业社会,传统节日的这种节点与坐标功能逐渐消逝,传统节日内涵与神圣性也日渐失去。因此,要想传统节日在今天能更好地传承与发展,一个重要途径就是重建节日在现代民众时间生活中的节点与坐标作用,如实行国家法定节假日制度、实行地区性的弹性节假日制度等。同时,还应重塑传统节日的深厚文化内涵,以重建这一时间制度的神圣性。
[Abstract]:As a kind of artificially created social time, under the condition of agriculture-oriented society, Chinese traditional festivals are important nodes and time coordinates of people's annual time life. And then it is constructed as a kind of non-daily sacred time through the spiritual connotation of worship of ancestor and spirit. But today, with the transformation from agricultural society to industrial society in China, the function of the node and coordinate of traditional festivals is gradually disappearing, and the connotation and sanctity of traditional festivals are gradually lost. Therefore, in order to better inherit and develop traditional festivals today, an important way is to rebuild the role of festival nodes and coordinates in modern people's time life, such as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national statutory holiday system. Implement regional flexible holiday system, etc. At the same time, the profound cultural connotation of traditional festivals should be reinvented in order to reconstruct the sanctity of this time system.
【作者单位】: 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
【分类号】:K892.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萧放;;传统节日的复兴与重建之路[J];河南社会科学;2010年02期
2 王明美;淡化: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传统节日走势——以春节为例[J];江西社会科学;2004年11期
3 郝晓静;;全球化背景下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保护和发展[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义中;;18世纪英国的贫困问题管窥[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2 王加丰;;16—18世纪间西欧的激进思潮与近代国家的形成[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3 程波;;法律规制视野下的劳动者休假权——以节日文化与钟点时间的历史演进为进路[J];北方法学;2010年04期
4 李阳;;18世纪初期英国知识分子道德启蒙的尝试——以《旁观者报》为中心的考察[J];北京大学研究生学志;2011年03期
5 刘卫红;;礼仪教育教学的实验研究[J];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6 韦志明;;习惯权利的本质:作为一种生活方式的正当主张[J];长白学刊;2010年01期
7 汪居扬;;论卡尔·波兰尼“有机社会”思想[J];长江论坛;2012年01期
8 杨旭东;;传承人的个体崛起与民俗文化的发展——以新野猴戏为例[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9 张亮;;E·P·汤普森的平民文化与工人阶级文化研究[J];东岳论丛;2009年01期
10 张广智;关于马克思主义史学遗产传承中的几个问题[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张镭;;习惯生成问题新论[A];2007年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学术大会论文集(上)[C];2007年
2 邢莉;;蒙古族那达慕的人文精神[A];论草原文化(第六辑)[C];2009年
3 季金华;;理论与历史:法律文化多元化的意义阐释[A];全国外国法制史研究会学术丛书——多元的法律文化[C];2006年
4 程波;;“历史连贯性的神话”——论普通法发展变革中的传统性因素[A];全国外国法制史研究会学术丛书——英美法系及其对中国的影响[C];2008年
5 易继明;;日耳曼财产法中的团体主义——与罗马财产法的比较及其历史价值[A];全国外国法制史研究会学术丛书——大陆法系及其对中国的影响[C];2009年
6 刘建洲;;阶级意识研究述评:理论范式、操作化及其反思~[A];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创新——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十届学术年会文集(2012年度)青年学者文集[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达安;超越工作至上的世界[D];吉林大学;2011年
2 狄金华;被困的治理[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3 付夏婕;论英国土地法律制度变迁与经济转型[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4 李晓非;工厂家园[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5 茆晓君;风雨中的飘摇[D];上海大学;2011年
6 覃琮;“标志性文化”生成的民族志[D];上海大学;2011年
7 张,
本文编号:207722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enhuayichanlunwen/20772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