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文化论文 >

论两岸互动中的“文化中国”

发布时间:2018-07-25 20:20
【摘要】:作为固定语词的"文化中国"最早出现于20世纪70年代末的台湾,与1949年后台港两地与中国大陆一度对立隔绝,以及近现代中国历史剧变息息相关。历经长期的酝酿发酵,台港文人作家的"文化中国"情怀不仅形成了一套体现着华人共同文化心理特征的话语体系,而且与中国大陆社会日益关注的"文化自觉"、"文化寻根"等命题互动"合流",成为全球华人文化认同的重要符号。海峡两岸暨海内外华人知识分子如何在凝聚共识的基础上,构建一个"现代的文化中国",理应成为一个亟待完成的"共同志业"。
[Abstract]:"Cultural China", as a fixed word, first appeared in Taiwan in the late 1970s, which wa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antagonism and isolation between Hong Kong and mainland China in 1949, as well as the dramatic changes in modern Chinese history. After a long period of brewing and ferment, the feelings of "cultural China" of writers in Taiwan and Hong Kong have not only formed a discourse system that embodies the psyc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Chinese common culture. Moreover, the interaction of "cultural consciousness" and "cultural root seeking" with the mainland Chinese society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symbol of the cultural identity of Chinese people all over the world. How to build a "modern cultural China" on the basis of common understanding between Chinese intellectuals from both sides of the Taiwan Strait and at home and abroad should be an urgent task to complete.
【作者单位】: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人才支持计划NCET-11-0038
【分类号】:G12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汪晖;;当代中国历史巨变中的台湾问题——从2014年的“太阳花运动”谈起[J];文化纵横;2015年01期

2 沈庆利;;论“海外”语境下的“文化中国”[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林红;;“一带一路”视角下两岸经济合作关系与“新南向”政策[J];台海研究;2017年02期

2 沈庆利;;论两岸互动中的“文化中国”[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年05期

3 潘志平;;对丝绸之路经济带与中俄合作研究的评估[J];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2017年01期

4 姚伟;;去政治化:从支配策略到政治发展[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年04期

5 姚伟;;去政治化:从支配策略到政治发展[J];西部学刊;2016年07期

6 孙超;;当代维吾尔族长篇历史小说中的历史叙事与民族认同[J];民族文学研究;2016年03期

7 冯莉;胡晓波;;台湾地区政党政治的发展对两岸关系的影响[J];政治学研究;2016年02期

8 冯建勇;;“一带一路”的中国边疆研究新视角[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年01期

9 冯建勇;罗静;;认知、因应与期待——边疆省区融入“一带一路”战略刍议[J];中国边疆学;2015年01期

10 张昕;;国家资本主义兴起视野中的“一带一路”[J];文化纵横;2015年03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张宏敏;;“文化中国”概念溯源[J];文化学刊;2010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栗子;;三种文化类型[J];华夏文化;2005年04期

2 王效文;杨宏海;;深圳特区文化的特点及其发展趋向[J];特区实践与理论;1989年01期

3 卢汶;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文化建设[J];发展论坛;1996年12期

4 李伯聪;;创新文化的历史演进及启示[J];科学新闻;1999年36期

5 张宝明;中西文化:无从加码的天平两极──从文化悖论出发[J];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年02期

6 叶志坚;文化类型探析[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01年03期

7 郭军涛;;用先进文化规范和引领网络文化[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7年25期

8 王效文,杨宏海;深圳特区文化的特点及其发展趋向[J];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9年02期

9 王启忠;中华文化格局中的关东文化[J];北方论丛;1994年02期

10 夏建中;当代流行文化研究:概念、历史与理论[J];中国社会科学;2000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涂可国;;沂蒙精神与临沂文化[A];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当代中国全面发展(上)[C];2005年

2 朱贻庭;;论文化创新的“原源之辨”——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再创造[A];时代与思潮(7)——20世纪末的文化审视[C];2000年

3 董中锋;;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价值维度[A];深入学习十六大精神认真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论文集[C];2004年

4 李炜;;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科学内涵和发展方向[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道路·事业——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8年学术年会文集(1)[C];2008年

5 黄璜;;文化与公共管理关系研究——基于合作关系的文化分析框架[A];北京大学海峡两岸第二届公共管理论坛——传统文化与公共管理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6 杨胜荣;曹丽;;多元自治:中国文化前景的思考[A];云南师范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改革与探索[C];2009年

7 李庆本;;全球化语境下文化身份的认同与构建[A];东方丛刊(2003年第2辑 总第四十四辑)[C];2003年

8 陈育宁;;地方学中的传统文化[A];论地方学建设与发展——中国地方学建设与发展研讨会文集[C];2013年

9 单玉丽;;区域文化与闽台经贸合作[A];闽台文化研究[C];2006年

10 周大鸣;;文化转型:冲突、共存与整合的意义世界[A];社会转型与文化转型——人类学高级论坛2012卷[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刘志良;文化产业孕育新契机[N];金融时报;2009年

2 中共山东省青州市委书记 王立胜;县域文化建设的思考[N];中国文化报;2009年

3 呈贡县政协;推进文化建设 打造美丽新区[N];昆明日报;2010年

4 省委党校教授 李含琳;我省文化产业发展的三个视角[N];甘肃日报;2011年

5 山东财经大学经济研究中心主任 陈华 潍坊市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金融管理办公室干部 张艳;危机视角下文化产业科学发展路径选择[N];联合日报;2011年

6 蒋文书;巴渠文化是达州文化最优定位[N];四川政协报;2007年

7 上海市文广局副巡视员、研究员 毛时安;滨海新区文化建设刍议[N];天津日报;2007年

8 鲁兰洲 郑休白;千年文化:飘扬在古城上空的一面旗帜[N];绍兴日报;2010年

9 中共浙江省委党校 胡承槐;文化的本质、形式及文化竞争[N];浙江日报;2011年

10 王东峰;西部开发中的文化变迁[N];学习时报;200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齐峰;西方文化帝国主义论之探析[D];吉林大学;2012年

2 武俊华;论东太堡文化[D];山西大学;2010年

3 邱晔;中西“羊文化”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4 关喜春;辽宁文化资源现状及开发方向调查研究[D];沈阳航空工业学院;2009年

5 魏海香;解读“文化全球化”[D];首都师范大学;2001年

6 吴长苏;李大钊的文化观研究[D];广西大学;2014年

7 王俊;流行文化对大学生的影响及其对策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08年

8 董晓东;上海市公共文化服务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9 张立保;全球化视域中文化的冲突与融合[D];延安大学;2009年

10 尹红;草文化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214496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enhuayichanlunwen/214496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403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